嘉女学法妇女的权利和权益受宪法保护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今年宪法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权益的保障书,其中关于妇女的权利和权益的保护也有具体的体现。

1

保护妇女同男性平等地享有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权利和权益

我国《宪法》第四十八条具体规定“我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中也回应了宪法的要求,如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同时也不得限制女职工结婚生子;规定在婚姻关系里,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家庭中的一切责任和义务,在继承关系中也要求,要平等地对待儿子与女儿,儿子与女儿在家庭事务中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2

保护妇女的婚姻自由权利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家暴、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

THE END
1.《妇女权益保障法》百题问答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1条的规定,制定妇女保障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5、问:制定妇女保障法的依据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1条规定,妇女保障法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 https://fwh.cumt.edu.cn/78/47/c2476a161863/page.htm
2.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8篇(全文)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由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从2005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中国妇女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81t88hi.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妇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促进男女平等,消https://www.bzqc.gov.cn/XxgkContent/show/2246155.html
4.国策一法两纲两规划知识问答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安徽省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安徽省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池州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池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国策一法两纲两规划”),对于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推动http://www.ahczfl.org.cn/News/show/205285.html
5.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全文第一条 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 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https://www.lawtime.cn/zs_110651/
6.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权利保障广大妇女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以及特殊劳动保护方面的合法权益是《妇女权益保障法》赋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责。为此,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结合劳动保障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徐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徐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mgyu7y.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问答1、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1条的规定,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对于有关侵害妇女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如何处理? https://gymy.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120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