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本节课按照WHY,WHAT,HOW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性别视角去重新看待世界、看待日常。
课程目的:
l学生将学会:意识到生活中的性别议题、对女性主义有一定理论了解、学习如何探讨性别议题。
l学生将产出:对生活中性别议题生发出自己独立、理性的看法。
工作坊流程:
导入:你会想到哪些关键词?我们可能会学习哪些内容?
1.提到“妇女与性别”,你会想到哪些关键词?我们可能会学习哪些内容?(5mins)
2.以韩国“N号房”事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意识到此类事件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选择有意无视。(40mins)
(2)“主犯25岁,我也25岁”。通过呈现“年轻人不要急”公众号《【打开门】你对“N号房”事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和《【打开门】“N号房”这样同类型的事件离我们远吗?》两篇推文中的选段,引导学生思考其看到此新闻的第一印象。借助“N号房”事件让学生意识到此类事件离我们并不遥远。
5minsbreak
以下选用:
(2)播放杨笠的脱口秀视频,引导男女同学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辩论:以学生的真实问题为辩题,举行一个辩论游戏。
(3)播放孙雅兰的演讲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学生表达出的真实想法。
(4)播放视频:珀莱雅x中国妇女报,发了一段长文案
性别刻板印象不仅局限了女性,也给男性设下了甚至未被察觉到的枷锁(有毒的男子气概(toxicmasculinity))。
Q: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是性别意识?女权(女性)主义?
(1)裴谕新,陈静雯.“相信经验以外的经验”:校园性别欺凌干预之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提升研究[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1,21(03):15-22.
性别的社会化过程,是青少年对于自己和同伴的性别身份、性别气质和性别表达的认知过程。他们通过观察来获得性别刻板印象的模型,这在他们心中就是正常化的性别规范。在言谈方面,青少年习得了规范自己和同伴的性别,用言语去打击、否定性别气质不一样的同伴。而在举止方面,男孩被默许用武力解决问题,而女孩使用武力则不被传统的性别规范所接受。例如人们普遍接受具有身体侵略性的男孩,他甚至会因此在同伴中更受欢迎,而具有身体侵略性的女孩,则被认为是不成熟、不正常的,是违规、犯戒的。这样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之间,性别规范就成了欺凌、骚扰和歧视的温床。[SMITHTE,LEAPERC.Self-percievedgendertypicalityandthepeercontextduringadolescence[J].Journalofresearchonadolescence,2006,16(1):91-103.]
(2)满珂.社会性别研究中的“父权制”概念探讨[J].民俗研究,2013(02):5-11.
以“父权制”为中心概念的三个重要理论分别为激进女性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和双重体系理论。后两者关系密切,在某种意义上,双重理论体系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三种理论都积极探讨“男性统治”的终极原因,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父权制”的概念。在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中,父权制被看作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社会分化,有些甚至认为家庭是父权制统治的关键途径,男性借助性和以强奸形式出现的男性暴力对女性身体的控制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到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父权制被认为产生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它要求女性从事无薪的家务劳动,并从中得益。女性对男性的从属关系是劳动力从属于资本的副产品,阶级的不平等导致了性别的不平等。双重体系理论其实综合了激进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相互依赖,共同提供了一个压迫体系,建构了女性的附属地位。
玛丽·戴利(MaryDaly)的《超越父神》(BeyondGodtheFather),彻底否认了所谓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认为这是父权制社会制造出来的谎言,它通过僵化的社会性别角色制度化,把人类分成完全对立的两个群体:男人和女人。男人集体把女人当作是第二性来感受和认识,男人是“我”或“自我”,女人是“它”或者“它者”。对于戴利而言,印度的寡妇殉葬、中国的缠足、非洲的女性割礼、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屠杀女巫、美国在心理治疗名目下进行的杀戮女性,都是父权制社会憎恨妇女(不安分的妇女)、力图控制妇女(所有妇女)的典型例子。[[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2-83页。]
(3)推文:拒绝“女神节”,拒绝“女王节”,三月八日最美好的名字是“国际劳动妇女节”
真正的女权不会鼓吹不婚不育,反而认为女性有选择是否生育的自由,并且号召在家庭中践行女性权益。
真正的女权不会鼓吹远离劳动,反而认为只有劳动才是争取女性权益的最佳途径。
真正的女权不会鼓吹性别对立,反而相信她们与绝大多数的男性都有共同的敌人。无论是封建父权制还是资本主义父权制,绝大多数男性和所有的女性都是被压迫者,他们的利益理应是统一的。
另一方面,女权主义不仅仅是对女性的要求,更是对广大男同胞们的要求。绝大多数男性也应该明白,真正的女权主义者永远是我们的朋友,永远是与大多数男性的利益相一致的。
男性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收起自身的大男子主义习气:大男子主义者的根源源自于恃强凌弱,他们不但会歧视女性,同样会歧视老人、孩子、残疾人、穷人、同性恋、落后地区人民等等一切比他们“看起来弱”的群体,这是源自于心理学专业的结论。因此只要你不是食物链最顶端的人,你就要反对这种返租式的丛林法则价值观。然而很遗憾的是,很多人在别处受到了歧视和凌辱,反而更变本加厉的把歧视和凌辱施加与更弱者,而从未想过要反对这种价值观。比如很多家暴男在社会上唯唯诺诺,一回家就对妻儿重拳出击;他们越在社会上被踩在脚下,就越要在家中作威作福——这就是恶臭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作祟的结果。
《共产党宣言》里说过:“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同理,女性的解放是与全人类的解放密不可分的,在推翻父权制的过程中,每一个男女都是平等的战士。女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她们自己。
(4)女权之辩:真正的女权vs虚假的女权
近代社会以来,主流女权主要分两大流派:共产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共产主义女权的信念是女性的地位是经济基础决定的,女性解放要通过争取劳动权、经济权进而争取政治权利实现的,讲究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和广泛女性运动;自由主义女权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男女理应、本来、天经地义获得相同的地位,所以他们的实践领域基本在于舆论场,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抗议、行为艺术、舆论声援,属于“政治正确”和“白左实践”的一部分,当今主流女权基本都是自由主义女权。
意识形态没有高低对错之分,取决于你信什么。无论共产主义女权还是自由主义女权,都在为争取女性权益、两性平等领域做出过巨大贡献,都是不可掩盖的,但是这二者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在实践领域中也会展现出不同的特性。
共产主义女权讲究“实践上”的平等——女性要去争取经济基础,这是男女平等的基石;而自由主义女权讲究定义上“定义上”的平等——男女天生就应该平等啊,这是天经地义的,你为什么歧视女性,你这个屌癌。
“白左”的理论体系具有先天的缺陷性,注定只能让用的人爽一把,然而没什么卵用。
自由主义女权的问题也在于此,我们并不是说舆论没有用,舆论也是实践的一部分。但是,自由主义天然的理论基础弱势,注定了他们只能在舆论场中挣扎,只能用“天然的平等”“定义的平等”作为一个锤子,看见什么锤什么,很容易就滑向“极端女权”也就是所谓的“田园女权”的范畴。
这也就是欧美“白左”群体目前的困境所在,只是用一个政治正确的大锤砸来砸去,不是一点用没有,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根本问题都在经济基础,白左这样一搞,只会导致对面的势力愈发反扑,这边加半斤,那边就要补上八两,大自然的辩证法。
当然,共产主义女权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困境,共产主义女权要求女性团结起来,要求宏观叙事,要求妇女能顶半边天,要求不爱红装爱武装,在新时代生活普遍都好了,小布尔乔亚姐妹们不愿意这么奋斗、这么拼命,我们口嗨一下走自由主义大锤路线不好吗,又方便又简单还挺爽。
再一个,共产主义女权属于“不会哭的孩子没奶喝”,现在国际共运不兴,自由主义才是显学,喊一喊口号、撑一撑大旗、数一数靶子,别管有用没用,它爽啊。大家都认为欧美那些脱了上半身抗议的算女权,还有不少拥趸。但是屠呦呦算不算女权?“老干妈”陶华碧算不算女权?连续十三届人大代表申纪兰算不算女权?她们可是切切实实通过劳动和实践带动女性地位提升的,但是这些人的声量确实跟欧美那些自由主义女权没得比。共产主义之路是一条艰苦的路、付出的路、牺牲的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魄力的。
(5)推文1:“性别议题”一体两面:既要研究“女拳”,也要研究“蝈蝻”&推文2:资本主义是怎样激化男女对立、挑拨两性矛盾的?
一个人站在中间,其余的人将中间人围在圈内,并且每人手中抓住红线的一端,将中间人困在网内,同时中间人试图挣脱。游戏主旨为:每个个体与他人的联结所织起的网是人难以挣脱的,例如传统观念、众人的职责与评价,都会束缚网中人。
1.反思生活中的刻板印象
参考资料:推文:【打开门】关于“两性”:对性别刻板印象说不!
2.反思对大家常挂在嘴上的“女权”的理解
参考资料:推文:【打开门】针对“N号房”事件,我们要谈女权吗?怎么谈?
2.想象理想中的未来伴侣关系
参考资料:推文:【打开门】关于“两性”:你心目中理想的伴侣关系是怎样的?
课堂用材料清单
25条红线
白纸
工作坊简介:衔接课程2-2的内容在学生具有独立、理性看法的基础上看待女性意识觉醒
学生将学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理性、独立女性主义的表现
学生将产出:用理性、独立的意识和男女对话的方式来探讨如何应对生活中性别问题
1.老师发放情景设置(职场:工作选择权,选科:教育选择权,男女闹矛盾)小卡片,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认识思考一下问题?
(1)对于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办?
Ps,尽量引导学生往和解的方向走,不要拥有太过于偏激的思想(如“杀掉”这一类的话)
(2)如果我们可以转换性别,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我是否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当中带入了异性性别优势?
2.老师引导学生反思想法:
(1)两性是否在生活中感受到性别红利?
(2)为什么会产生“普信”?
(3)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恐婚恐育“?
总结:
女性主义好像在爆发,所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在增加。但是很多时候,思想不够深刻,宣传不够到位,“女权”回异化成“女拳”
女权主义者是一个男人或女人主张:是的当今社会性别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我们要修复它,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女权主义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男性和女性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践行女权,从反问酒店的工作人员为什么因为性别区分对待,到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直到我们实现在性别上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平等。
3.老师讲述应对问题该有的思路
(1)是性别红利还是不公平对待,不避讳,正面回答。
(2)正确看待普性问题,普信并不是针对于某个性别。
(4)认识到中国在维护女性权益上已经做出了有效的努力.
资料参考:
凌革,李潇玲:浅忆中国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长沙理工大学。这篇文献有利于我们理解中国女性地位的变迁,从而更好的理解女性意识发展的历史进程。
赵亚娜:谚语中女性传统观念及其历史地位的变迁.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这篇文献揭示出女性传统婚恋观、家庭观及其历史地位的变迁。
1,视频观看
1,阅读和观看以上材料和视频,老师分发讨论下卡片,小组讨论生成答案
任务卡设置
(1)面对过年回男方家庭还是回女方家庭的问题该如何思考解决?
(2)如何看待凡事都从男孩子开始这一现象(比如学号编排,游戏)。(这个问题本身就具有情景开放性,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设想,无关男女立场问题)
(3)女孩子是否就应该在事事小心中成长,衣着保守,行为检点,不然问题出在不懂得遵守规矩的人身上。
Ps:这个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们的产出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
2,学生分组展示
阐发自己所想就行,没有正确对错之分,但是对于一些过激言论要加以引导和纠正。
3,拓展阅读
女性|如何从边缘到主流: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的困境曹晋吴娟社会学吧
王毅平.社会性别理论:男女平等新视角[J].东岳论丛,2001(04):59-61
书籍推荐:《82年生的金智英》
课堂用材料清单
情景设置卡片
小组任务卡片
一些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必读资料
思维导图:
调研资料:
一、认识性别
(一)性别认识发展
本部分从历史角度了解性别观念变迁
对主流性别观念的变迁的探讨
(二)多元性别
1.理论
性别表演理论:反对性别的两分结构,批判传统性别二元对立观点
2.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性倾向
基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认识基础,从不同性别在性格、学习、生活方面的不同特质,理解性别差异。
(三)性别刻板印象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3.《厌女》上野千鹤子:“在性别二元制的性别秩序里,无论男人女人,无人能逃离厌女症的笼罩。厌女症弥漫在这个秩序体制之中,如同物体的重力一般,因为太理所当然而使人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5.电影《花束般的恋爱》
6.《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婚外恋”在大众中的批判对象问题,女性男性收入差距跟社会资本有关。人是否成功与其亲密关系中性别有关。
二、社会角色
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讨论女性社会角色担任过程中的状况
(一)家庭
从家庭分工和婚姻、生育制度看家庭妇女的状况
1.电视剧《我们的婚姻》
(二)学生
集中于校园中的性教育缺失探讨性羞耻等话题
(三)社会
在职场领域,女性所遇到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三、妇女权益保护
(一)热点话题
从生育、婚姻、职业等方面开展的,近年讨论甚多的妇女权益保护话题
1.张翠.当代中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2.王亚莉.陕甘宁边区妇女婚姻生活研究[D].山西大学,2016.
3.张一坤.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外交学院,2020.DOI:10.27373/d.cnki.gwjxc.2020.000059.
4.慈勤英.关于女职工生育期劳动权益保护的探讨[J].人口学刊,2002(02):35-40.DOI:10.16405/j.cnki.1004-129x.2002.02.008.
5.林丽拉.当代中国女性权益保护研究[D].华侨大学,2016.
6.牛天秀.性别正义视域下当代中国女性参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7.马致远,张蓉.透视弱势群体——中国离婚妇女的生活状况及其权益保障[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56-63.
8.高飞.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0):47-51.
9.母丽娜.妇女婚姻家庭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二)社会行动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维护妇女权益的行动
进一步增强了妇女及未成年人在校园暴力、家庭暴力、女职工劳动纠纷等各种危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的防范意识和预防能力以及依法维权意识,掌握了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自身的法律素养和维权能力,营造了共同参与保护妇女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良好法治环境。
后成立团队,发起“月经安心行动”“姐妹战役安心行动”“卫生巾互助盒”等活动项目。除了在疫情最困难时期,为前线医护人员递送卫生巾,也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未成年女性科普生理健康知识,送去卫生巾、月经知识和性教育。
和各个高校的女生共同致力建设高校卫生巾互助盒,现已走向各大企业和社会层面。
在当时引发多次高热度讨论。
成为一朵木兰: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
女性在参政,就业等更多领域的平等需要更多的努力。
过去7年,项目已经为欠发地区逾2000余名女孩提供艺术营和豆蔻之礼。
有灵且美同时招募和培养公众志愿者,唤醒大众的社会责任意识,经验由内而外的改变,真正获得行善的力量。
它就是根据青春期女孩大脑发育和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在青春期前期(12岁)、中期(13-15岁)、后期(16-17岁)和进入成年(18+岁)这四个阶段通过对应的成长仪式,借助舞蹈、故事戏剧、手工绘画、自由写作等方式,帮助农村女孩有意识地看到不同阶段的身心转变,积极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更健康地成长。
课程目标:
1、了解社会关爱女性互助组织活动,让学生看到在这些活动背后基层流动女性的真实故事,了解当下女性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案例对了解和分析探索有效的方案帮助身边的女性。
课程流程:
(30mins)Step1:向学生介绍“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
游戏以一张标有基础数值的卡片为始,经历一系列人生情境,不时遭遇生命赠送的“盲盒”,不同的选择背后是不同的数值变化。参与者将会根据最终数值收到一份人生报告,和一本与游戏角色同名同姓的打工女性口述故事。这场游戏脱胎于基层流动女性的真实故事,又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使得每一位基层流动女性被看见与感知。
(南方都市报3月24日CB06版)
靓丽的旗袍、暂住证、职业资格证,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姐妹们创作的戏剧、摄影、文学作品也被带到了展厅,以此为核心衍生出一系列艺术创作与公共对谈。
三个邀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被命名为“不止是目光”的展览。这个名字与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创始人齐丽霞的理念相契合:基层流动女性值得被看见、被尊重。但不止于此,共情后的理解与思考也同样重要。
游戏剧场的最初目的是想要把木兰花开整理的口述史资料,用一种互动性更强的方式呈现出来。根据案例,游戏在开始之初为每个参与者设置了多个维度的基础数值。一旦健康和人际同时掉至负值,玩家就有出局的风险。对于参与者而言,当远离家乡走入困境时,如果可以更好地与身边的人抒发、讨论自己的想法,困境就可以更轻易地解决。可能困境本身只占一部分,更致命的是孤立无援的感受,多重因素的叠加很容易引发极端行为。除了程序性的命题外,沉浸于游戏的过程中,参与者还要时不时抽取生命赠予的“盲盒”。其中有一些是加分案例,一些是减分案例。素材均取材于现实,因此平衡性尤为重要。在游戏基础剧本制作完成后,设计者齐丽霞也在社区里召集了几次工作坊,和一些对基层流动女性议题比较熟悉的朋友共同研读剧本初稿,通过多轮内部测试完善游戏细节。
为了增加体验感,设计者赵志勇提出在游戏中加入“岗前培训”环节,让参与者真实参与工厂的生活。而在游戏最后,体验者也会收到一份与自己扮演的角色同名同姓的基层流动女性的口述资料,穿越到游戏角色背后,看看“另一个自我”的现实生活。
在案例介绍过程中老师需要详细介绍木兰花开这个组织,它的理念,目标,以及除具体案例外的一些案例,尽量让这个组织立体而丰满。
(25mins)Step2:分成多个小组,每组抽签对不同问题进行思考,并在组内讨论得出结论(老师可以酌情挑选以下问题)
1、这此活动(游戏剧场)的目标群体是谁?这次活动的设置是否对不同群体、不同情况具有普适性?
2、这次游戏设计哪些地方是最能引起参与者共鸣的?这个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3、这次游戏活动的开展如何与“木兰花开社工中心”的工作构成有机联系的?
4、通过这次游戏活动,能够给不同参与者带去什么样的启发和感受?(活动影响和成效)
5、除了具体案例所展示的方式之外,我们能够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去帮助到自己的社区基层女性?
(10mins)Step4:
教案
一、课程目标:通过介绍案例“有灵且美”的公益活动和开展互动,帮助学生身心实现成长,让女孩子在其中培养积极心态。男孩子能够理解和关爱女孩子,使学生们在正确思想引导下更好的成长。
二、行动
Part1:了解男女
3、把卫生巾涂上颜料,亲手触摸它,把卫生巾拆开感受它的材质。把颜料撒到卫生巾上之后再沿中间将卫生巾从中间剪开,了解其中结构
4、将安全套的储精囊的空气排出,辨别正反后,套到一根香蕉上。
5、联系大声说出:“我不愿意”“走开,我不喜欢这样”“我拒绝”
Part2:理解男女
1、男女同学互相指出对方最吸引自己的特质(可以是外貌、性格、习惯等)。
3、大声朗读《致橡树》
Part3:打破刻板印象
2、男女生各自写下自己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在小纸条上,老师将小纸条集中收起来并请同学以“我不认为男生/女生要+刻板印象”的格式朗读小纸条上的内容。
三.提出问题讨论结果
提问环节:1.对于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你有怎样的认识呢?
四、老师总结
目的:通过一系列活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性,了解如何做自己身体的主人,了解如何自我保护。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3.通过画画、制作形态各异的布娃娃或者是诗歌诵写的方式表达真实情绪
4.把一片卫生巾涂上颜料,亲手触摸它,把卫生巾拆开,用手感受它的材质,再把颜料洒到卫生巾上,看着它一点点被棉絮吸收,之后,用一把剪刀将卫生巾从中间剪开,了解其中的结构。
5.安全套,把储精囊的空气排出,辨别正反后,套到一根香蕉上
6.练习大声说出“我不愿意”:
“走开!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
离我远点!我拒绝!
我不愿意!我是未成年人,你想坐牢吗?”
所需材料:
生理教育短片
布娃娃
彩笔
颜料
卫生巾
清水
安全套
香蕉
目的:通过对男女特征的探索,打破性别偏见,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正确的、平等的、理性的看待男女所具有的“美”。
内容包括:(待改进)
1、男女互相指出对方身上最吸引人的特质。
2、选出几组代表,男女互相给对方挑选化妆品,让老师或者同学给选出来的代表化妆,并票选出谁最“美”(注意注意一定要剔除搞笑成分,这里可以划分出一个最有创意奖)
3、举村上村树的例子,让大家谈谈自己喜欢的人具有哪些吸引自己的地方。
4、大声说出自己认为最吸引自己的哪些男女特质,并试着朗读《致橡树》
5、找一些不同性别的人的眼睛、鼻子、腿等部位照(注意,没有不良引导),让学生来辨认这些部位主人的性别,并告诉同学“美美与共”的道理。
化妆品若干
打印纸
照片
目的:我们常说,男生要如何,女孩要怎样,但性别不应该成为界定一个人的标准,偏见才是导致性别刻板印象的缘由。本行动锦囊旨在帮助高中生们了解并且摒弃生活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材料:玩具(girls&boys)、装饰品、便利贴
内容:
1、你没意识到的刻板印象——给同学们发放蓝色和粉色两种便利贴,让他们写出学校里最欣赏的男生和女生,并写出他们身上令你喜欢的特质,分成男生和女生在黑板上张贴展示。
3、我不害怕刻板印象——将男生女生分为两小组,分别位列两边,分给男生组一些传统意义上女生爱玩的玩具,例如:芭比娃娃、毛绒玩具、魔仙棒、彩色手表等等;再分给女生组一些传统意义上男生爱玩的玩具,例如:玩具手枪、乐高模型、玩具变形金刚、赛车模型等等;再给他们一些颜料和小装饰品,例如:油画棒水彩笔布料等等,让他们根据自己对美的感觉对手上的玩具进行改造,改造好了之后再让男女生之间进行玩具的交换,让对方对自己的改造进行评价:你觉得它美吗?美在哪里?
并且在最后每个人说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玩具,为什么喜欢这个玩具。内成员制作“男生可以喜欢洋娃娃”“女生打篮球也很酷”等拒绝性别刻板印象的纸条,组织参与夏令营的其他同学通过抽签的形式喊出拒绝刻板印象的纸条,通过录音或视频剪辑形成一个拒绝性别刻板印象的音频或录像。
4、变成“你”的那一天——男生女生互换性别(指不涉及伦理道德方向的互换),男生女生各写出一份“我的一天”,互换之后双方要体验对方一天之内要去完成的事(例如女生要化妆、男生要打篮球等)。
文献
刘爽,马妍.传统与变迁:透视中国的“家庭妇女”[J].妇女研究论丛,2009(03):31-36.
张翠.当代中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王亚莉.陕甘宁边区妇女婚姻生活研究[D].山西大学,2016.
张一坤.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外交学院,2020.DOI:10.27373/d.cnki.gwjxc.2020.000059.
慈勤英.关于女职工生育期劳动权益保护的探讨[J].人口学刊,2002(02):35-40.DOI:10.16405/j.cnki.1004-129x.2002.02.008.
林丽拉.当代中国女性权益保护研究[D].华侨大学,2016.
牛天秀.性别正义视域下当代中国女性参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马致远,张蓉.透视弱势群体——中国离婚妇女的生活状况及其权益保障[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56-63.
高飞.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0):47-51.
母丽娜.妇女婚姻家庭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高层次人才社会性别平等认知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分析——基于天津市的调查张再生徐爱好
性别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刘爱玉佟新
书籍
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
《厌女》上野千鹤子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影视作品
《82年生的金智英》
《花束般的恋爱》
《我的天才女友》
《末路狂花》
案例
市妇联举办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系列法规专题普法讲座
予她同行志愿者团队
珀莱雅×于贞:【于贞】珀莱雅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_哔哩哔哩_bilibili
珀莱雅×性别教育:一样的天空——我们如何展开性别教育|珀莱雅「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纪录片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木兰花开官网: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mulanhuakai.org.cn)
成为一朵木兰:成为一朵“木兰”:在一场游戏中体验基层流动女性的真实人生|赵志勇|花木兰|花开_网易订阅(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