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杂谈学生党读罗老师《刑法罗盘》关于法哲的思考

【法律杂谈】学生党读罗老师《刑法罗盘》关于法哲的思考

刑法罗盘已经是罗翔老师去年的作品了,现在看也算补课吧【doge】

(问题是插图为什么会有罗老师客串啊!!!)

“理想主义往往会走向幻灭与绝望。”

罗老师在《圆圈正义》、《刑法学讲义》和本书中都提到这几句话,可见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

我认为这句话不无道理,没有限度的理想主义一定会脱离现实,造成”何不食肉糜“式的结论,被肆意滥用,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本人的哲学思想流派是偏理想主义的,保持人道主义、道德主义的立场。但在法律思考中,理想主义往往与实践情况脱节,导致刑罚权过度泛化或者完全相反的过度限缩的出现。而当一个国家的刑罚权发动没有限制,一定会让“公平”二字失去意义,这个政权也就离覆灭没有多少距离了。

并不是说在法律思考中我完全抛弃上述思想立场,而是在这种立场之上加以现实主义的思考角度作纠正限定。

就好比书中提到的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在《修正案(十一)》之前也一直采取理想主义、乐观主义的立法,限定为十四岁负部分罪行刑事责任。现在降低到十二岁且需要最高检复核,但是这样对于实体正义并不能做到完全保护。恶意年龄补足制度也不是很好裁量,若让司法者裁定,就使其有了一定创造规则的权力,完全违背罪刑法定。

书中还提到一种普通法系采用的以七岁和十四岁分别作为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和完全刑事责任年龄的方法。七岁以下的孩童当然可以推定为无犯罪认知,七岁以上十四岁以下可以作为恶意年龄补足制度的适用区间,或某些特别重大罪行的责任承担区间,亦或具体案件具体分析的年龄区间。这套推定表面看似理想主义化,但其实只是对现实主义太过绝对的偏颇加以一定修正而已。

狐狸和刺猬从未停止争端。

有些事情并不存在对立观点,也就没有一元二元之分,就像一道数学题。法哲文政这类学科观点并不统一(当然老师只会教你主流观点,这也是应试教育下的举措嘛),就有了多元的学者。他们保持自己的主见,又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将自己观点中不合理的内容驳除,与对方观点中的合理处融合,就成了“罗贯中”老师最常说的折中说。当然,折中说还并不是最完美的,但只要多元论的人再多一些,互相存精去粕,所有人的观点都会趋近于最完美的方案。

“君子和而不同”是一种一元论的说法,“君子和而互补”对于法律界会更合适。

这一点我非常支持罗老师的论点,口袋罪让无数无辜者被法律莫名其妙地制裁,其模糊性违反罪刑法定、罪刑相当,应当废除寻衅滋事罪。老师在《流氓罪为何消而不亡》一文中提到直接废除罪名,情节较重者归入具体罪名、较轻者直接给予行政处罚的做法,也提到分解罪名的建议。《再论寻衅滋事罪的废止》一文中,他提出自己的方案:废止寻衅滋事,将所补充的各罪名进行扩张,以包含寻衅滋事罪的打击范围。我更加赞成最后者,既让模糊性消失,又体现寻衅滋事的立法目的。

机械执法只会一板一眼地对照条文作出审判,从不考虑法律之外的任何免责事由。认识错误、道德宽宥、情节轻微……几乎从来不会出现在法院的判决之中。中国的无罪判决率远远低于全球水平,只有万分之八,这是否跟机械执法有关呢?在我看来,机械执法也会造成许多冤假错案,不亚于刑讯逼供。我能体会到那位16岁入狱31岁无罪开释的张某志的绝望,郭利索赔被判十年的困惑。换了我,我会马上对司法公正失去信心。但现在看来,中国司法是在往一个好的方向走的。如果我能顺利考取法大,成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我会努力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而非冰冷的法律机器。

此次读书,受罗老师的法律观点影响颇深,也极有自己的感触。最重要的是,想要成为公正守护者的我恰恰学到了法律的基本精神,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THE END
1.关于法律和道德的体会文章关于法律和道德的体会文章-职业道德与法律学后感 关于执法和品德的领会文章(一)职业品德,是每个从事职业的人,在事情或休息历程中,所应遵照的,与其职业运动业精密接洽的品德范例的总和。学习职业品德树立精良的职业品德,增强职业品德建立,也是范例我们从事银行这一行业的职业品德举动和进步从事银行业职员素质。因而,就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83647.html
2.关于学习法律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篇1:关于学习法律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法律的心得体会 2009年1月,我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高起专法律专科。经过三年时间的紧张学习,已基本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等相关知识。在学习之余,我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三年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己各方面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51wb6m5.html
3.业务指导精准运用纪律法律两把“尺子”——当前有关案件审理审理实践中的思考体会 关于如何精准适用纪律法律两把“尺子”的问题。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三点:一要始终坚持两把“尺子”量到底,不可偏废。根据对象身份,对审理认定的违纪事实,一方面拿起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尺子,去严格“丈量”违纪事实和定性,给予恰当党纪处理;同时,也要拿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http://www.ahjjjc.gov.cn/ywzd221/p/58078.html
4.学习法律心得体会范文5篇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它是严肃的是让人敬畏的。很多人因为不懂法而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法律,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学习法律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学习法律的心得体会 学习法律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学习法律的心得体会 学习法律心得 有关学习法律的心得体会 https://www.xuexila.com/fwn/xinde/c300280.html
5.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初步认识法律 1、展示两幅图片,联系当下学生亲自经历的新冠疫情,让学生谈谈 体会,感受生活的法律,初步了解法律。 2、学生思考,说说自己的看法。 3、总结:这些活动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考的感悟。)(三)法律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025/8035103056006000.shtm
6.者和教条主义者的悲剧——关于《唐吉诃德》的哲学与法律思考你们难道能因为这个而责备我吗?笔者想说的是,我们所思考和讨论的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括哲学问题和法律问题),都可以在《唐吉诃德》这部世界文学名著中找到相应的文学叙事的注脚。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由此得出的结论适合于整个人类社会,当然也适合于中国。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fxjyyj/10645.htm
7.全面依法治国的感悟与思考8篇义法治道路,要完善巩固已有成果,系统挖掘整理传统法律与制度话语,研究成败得失,借鉴传统法律中的有益部分,汲取精华、择善而用,结合新时代社会现实,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创建富于传统又有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法律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可资借鉴的传统法文化支撑。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85335
8.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15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1 xxxx年5月23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教育法律法规暨师德师风》培训学习。聆听了韩小雨副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30513111322_707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