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华庆:法律变革的逻辑——社科法学与教义法学的较量

【摘要】法学是对某一民族某一时代法律现象的认知,民族性和时代性必然反映在某一个具体法学门派之中。当前关于教义法学与社科法学的争论只有放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来理解才具有意义。本文通过对社科法学与教义法学在立法与司法中功能的揭示和对霍姆斯两个命题的解读,得出五个命题:法律的生命是经验,法律的成长靠逻辑;法律的生命是现在的经验,不是过去的经验;法律的生命是本国的经验,不是他国的经验;法律的生命应该遵循探效逻辑,法律的成长应该遵循演绎逻辑;社会稳定时期,教义法学占主导地位;社会变革时期,社科法学称雄。

【关键词】教义法学社科法学社会经验演绎逻辑探效逻辑

在中国,教义法学和社科法学都是舶来品,教义法学为熟悉德国法传统的法学者所坚持,而社科法学为喜好美国法传统的法学者所倡导。教义法学和社科法学都可以称为实证法学,教义法学遵循分析实证主义,而社科法学坚持社会学实证主义。虽然教义法学和社科法学都坚持实证,但所指向的实证对象不同,教义法学的实证对象是实在法,社科法学的实证对象是社会现实。由于教义法学的实证对象是实在法,法律是规范,所以教义法学或实证分析法学也被称为规范法学,从词意上似乎矛盾。然而,如果我们理解规范法学中的“规范”是相对于社会实证中的“实证”而言,一切就顺理成章了。人们之所以接受一种观念或者学问多多少少与其所处境遇有关,当前关于教义法学与社科法学的争论只有放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来理解才具有意义,因为法学毕竟是一种实践科学,离开主体和语境来讨论无异于纸上谈兵。

法律来自于社会,但法律独立于社会之后有一个自主发展的过程,这可以说是法治的基础。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小,当社会变化不太大之时,现行实在法可以与社会现实大体适应,通过现行实在法判案可以给出合理合法的判决。当社会变化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如果我们仍然信仰法律,将法律的手段功能变成了目的功能,那么法律人或者法治就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法律人是且应该是形式主义者,遵循教义法学思维方式。“形式主义从骨子里就有一种反对法律变化的偏见。”[15]当社会发生变化的时候,社会经验也随之发生改变,权利与价值观念可能随之发生改变。法律,作为一种服务于建立秩序、增加社会福利的工具,也应该发生改变。当社会发生变化时,如果要求严格遵循现行实在法来判决案例,那么就是要求新的社会经验适合旧的社会经验体系,就像要求年轻人要按照老年人的规则办事一样。我们常常说法律人是且应该是保守主义者是有道理的,因为社会总是在变,而法律不能经常变,这是法治的代价。但是我们同时应该认识到法治的代价是以法治的收益为基础的。如果法治只有代价而没有收益或者法治的代价大于收益,那么法治就没有存在的正当性。法律和法治都不是人类的目的,而只是特定时期特定领域中“两害相权取其轻”时的手段。如果社会急剧变化,而法律一直变化,那么法律或者法治的成本就会大于收益,我们就没有理由让死的法律或者法治来窒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

理解了教义法学与社科法学在法律中发挥的功能就可以对霍姆斯的两个命题作出评价。

1,法律的生命是经验,法律的成长靠逻辑;

2,法律的生命是现在的经验,不是过去的经验;

3,法律的生命是本国的经验,不是他国的经验;

4,法律的生命应该遵循探效逻辑,法律的成长应该遵循演绎逻辑;

5,社会稳定时期,教义法学占主导地位;社会变革时期,社科法学称雄。[20]

至此我们只是初略将法律变革的逻辑类比于科学革命的逻辑,由此可以看出教义法学与社科法学的社会基础。如果我们稍微细致一点考虑问题。我们很容易发现在不同部门法、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中看出法律稳定和法律变革的频率不同、教义法学与社科法学的地位不同。由于宪法、民法和刑法所揭示的社会关系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其中的教义法学思维肯定比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要强得多。由于不同国家对于社会变革的态度不同,所以,尽管都是判例法国家,英国法律人的教义法学思维比美国法律人要强。[21]十九世纪法律人的教义法学思维肯定比二十一世纪的法律人要强得多。

--------------------------------------------------------------------------------

[1]柯华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经济分析中心主任,法律经济学网(www.law-economics.cn)创立者。

[2]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第41页。

[3]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许章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9页。

[4]萨默斯:《美国实用工具主义法学》,柯华庆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第2-4页。

[5]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方法如何可能》,载《法学研究》2013年第6期。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载《实效主义》,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第131-168页。

[6]转引自周升乾:《法教义学研究——一个历史与方法的视角》,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第16页。

[7]考夫曼、哈斯默尔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4页。

[8]周升乾:《法教义学研究——一个历史与方法的视角》,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第1页。

[9]柯华庆:《实效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载《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2期。

[10]罗素:《西方的智慧》,王岚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10年。第407页。

[11]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4年。中文版作者序言。

[12]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68页。

[13]卡多佐:《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彭冰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4页。

[14]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1-22页。

[15]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2页。

[16]Holmes,TheCommonLaw,Boston:Little,BrownandCompany,1923.P.1.

[17]伯顿编:《法律的道路及其影响》,张芝梅、陈绪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4-425页。布鲁尔对于霍姆斯在《法律的道路》中的逻辑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发现他的“逻辑”概念有五个含义。但是我赞同波斯纳的观念,霍姆斯所批评的逻辑主要是严格的形式主义(《从霍姆斯的道路通往逻辑形式的法理学》,参见上书,第129-132页。)

[18]OliverWendellHolmes,ThePathoftheLaw,inOliverWendellHolmes,CollectedLegalPapers,Harcourt,BraceandHowe,Inc.1920.pp.167-202.

[19]HapperEstreicherFlynn:LaborLaw-Cases,Materials,andProblems.SixthEdition,WoltersKluwer,pp.42-43.

[21]阿蒂亚、萨默斯:《英美法中的形式与实质》,金敏、陈林林、王笑红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导言。

THE END
1.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豆瓣)西方法哲学文库(共24册),这套丛书还有 《法律史解释》《法律体系的概念》《法:作为理性的制度化》《实践理性与规范》《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等。 喜欢读"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的人也喜欢 ···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传 8.5 法理学问题 8.5 司法过程的性质 8.6 法哲学 9.0 法律科学与法哲学导论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517334/
2.《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西方法哲学文库》(本杰明·N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西方法哲学文库》,作者:本杰明·N·卡多佐 著,出版社:中国法制。最新《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西方法哲学文库》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http://product.dangdang.com/701069.html?point=comment_point
3.法律的稳定与变化——读《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的启示在他的著名著作《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中指出,稳定性与变化性是隐含在法律科学中的最大悖论。他认为,法律一方面必须保持稳定,在另一方面又必须不断发展变化,稳定与变化既是法律科学所隐含的悖论,同时又共同构建了法律科学的成长机制,因为法律不是突然形成的,“法律,就像一个旅行者,必须准备翌日的旅程。它https://bjgy.b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03/06/id/820069.shtml
4.卡多佐:《法律的成长》精彩论述十六条110网律师按语:本文的十六条论述摘自于本杰明?N?卡多佐的《法律的成长》,这篇演讲稿收录于本杰明?N?卡多佐著《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一书(根据美国纽约Fallon Law Book Company1947年版Selected Writingsof Benjamin Nathan Cardozo英文本翻译),董炯、彭冰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592165.html
5.现代法理学的只要流派介绍3、 要使法律真正成为社会控制的工具,必须推翻禁锢法学发展的旧观念和方法,采用注重研究法律实际社会效果的社会学法学方法。庞德(美)《法理学》、《法律哲学导论》、《法律与道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卡多拉(美)《司法过程的性质》、《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1、 人类有分工合作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42101432.html
6.西方主要法学流派.doc庞德(美)法理学、法律哲学导论、法律与道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卡多拉(美)司法过程的性质、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1、 人类有分工合作的天性,社会连带关系是人类的天赋,只有在这种分工合作的社会连带关系中,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2、 连带关系是国家和法存在的基础,因而国家机器是为整个社会利益https://m.renrendoc.com/p-66695430.html
7.法学的知识谱系(全3册)最新章节舒国滢著本章将继续讨论与古代的法学发展有关的技术——决疑术,以便为我们在后文对从法律决疑术(legal casuistry)到法律科学(legal science)演进历史的考察提供一个概念论与方法论的基础。 一、决疑术:旨趣与方法 (一)“决疑术”的旨趣 “决疑术”这门古老的学问和论证技术对于当代的学人而言已经变得相当陌生。许多人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973699/10.html?showDownload=1
8.从盗窃到侵占:许霆案的法理与规范分析(33)(美)卡多佐:《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董炯、彭冰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页120。 (34)(日)大谷实:《刑法各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页3。 (35)如果一般人的观念对某种行为是否属于“盗窃类型”产生严重分歧,按照刑法“有利于被告人”的基本理念,应该否认成立盗窃罪。另外,在出罪或按轻罪https://china.findlaw.cn/jiaotongshigu/jiaotongfa/jtfxgfg/20110629/64029.html
9.论法的安定性原则期刊法律的成长 法律科学的悖论 [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4] (德)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著 舒国滢译. 法律智慧警句集 [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5] (美)E.博登海默(Edgar Bodenheimer)著 邓正来译.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6] (德)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著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fxpl202005004
10.中国法学期刊网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商研究政法论坛法学家现代法学清华法学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环球法律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比较法研究政治与法律东方法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北方法学政法论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中国司法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法律适用行政法研究暨南学报中国公证法学杂志华东政法大学学报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当代法学https://zgfx.chinajournal.net.cn/
11.欧洲人文主义法学的方法论与知识谱系[148]更为重要的是,16世纪的人文主义法学家们面对来自当时(帕多瓦)“医学家的傲慢”(Hochmut der Mediziner),[149]不得不再一次从知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对“法学的科学性”(Das wissenschaftscharakter der Jurisprudenz)进行辩护。[150]故此,在笔者看来,此时,论题学(包括法律论题学)技术受到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与整个http://www.sass.cn/109000/24346.aspx
12.法学导论课程论文(精选6篇)2、如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某些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卡氏不仅力图展现各种方法的洞见, 亦不回避所产生的悖论。读者既可以欣赏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游戏, (参见教材,姚建宗:《法理学——一般法律科学》第十章,P198—206) 按照姚教授的看法,现有法律关系理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085dzl9.html
13::遵循先例:原则规则和例外卡多佐的法律观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以及大量的司法意见中。在本世纪上半叶以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中很少有人撰写专门的学术著述,而卡多佐就是其中少数的几位之一。他的主要法学著作有《司法过程的性质》 1921 ,《法律的生长》 1924 和《法律科学的悖论》 1928 。他去世以后,有人汇集他的论文出版了《卡多佐文选http://iolaw.cssn.cn/zxzp/200408/t20040824_4592427.shtml
14.法律思维与法学方法参考资料(288.6MB)百度网盘资源下载通向正义之路+法律推理的方法论研究+解兴权+着+(司法文丛).pdf 11.9MB 世纪大辩论—世界著名法庭辩论实录.pdf 582KB 史蒂文伯顿《法律和法律推理导论》.pdf 3.9MB 卡多佐《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pdf 3.6MB 哈佛辩护.哈佛法学院MJS桉例教程+林正+编着.pdf 32.6MB 法哲学+[德]H.殷科.pdf 8.1https://www.iizhi.cn/resource/detail/aaa60e4a7e744d81c27c39e8a96a6f62
15.西方法哲学文库12法律论证理论——作为法律证立理论的理性论辩理论_(德)罗伯特·阿列克西(Robert Alexy)著;舒国滢译_11051459.pdf 177.20 MB 13论法学思维的三种模式_12991385.pdf 39.98 MB 14西方法哲学文库 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_10954010.pdf 70.53 MB 15西方法哲学文库 实践理性与规范_12952575.pdf 116.10 MB http://www.xy980.net/xq11/KW3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