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篇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

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

等也在此列

;

一般获取过程是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

下面是带来的有关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1

我在阅读《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第一章《文明和社会控制》中,社会控制的问题引

起了我的深思。

首先,在本书中提出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

束的过程。

而这种支配力直接是通过社会控制来保持的,

是通过人们对每个人所施加的压力

所保持的。

施加这种压力是为了迫使他尽自己本分来维护文明社会,

并阻止他们从事反社会

的行为,即不符合社会秩序假定的行为。

而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

我们

就其中的道德来说,

在希腊城邦文明中体现为传统规则,

这是伦理习惯的一种近代形式,

伦理发展的结果产生了道德体系时,

就出现了一种法律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人们试

图将法律和道德等同起来,

使一切道德戒律本身也成为法令。

这便让我不禁想起了近期热议

的话题

——“

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车长和乘务员可拒载

《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

草案

)

的一项规定》在郑州市十二届人大会第三十八次会

议上,接受了审议。规定公交车乘客不给让老弱病残让座罚款

50

元并有权拒载。这项规定

引起了专家、

学者以及广大市民的热议,

争议的焦点无非是政府和司法机关是否应该通过社

会控制将道德行为上升为法律约束

我认为这一案例正好契合了《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这

本著作中的观点,即上述提到的社会控制。

当然,针对这一规定,有市民认为让座这一行为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弱

势群体应受到尊重和保护。老年人表示支持这项规定的出台,

认为乘车更有

底气

了,有法

律为其

撑腰

。而有的市民则表示反对,认为

一旦上车买了票,就相当于和公交公司订立

了合同,

公交车有义务把乘客送到相应的站点,

作为车长和和乘务员是没有权利因为不让座

而单方面解除合同

。公交公司也表示并不乐观,相比于现在的

软性

文明劝导,

硬性

规定当然会更好管理,但是可操作性有多强呢

关于这项规定的争议充分体现了社会控制是

否被社会成员接纳

我们平时所讨论的行为约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道德约束,一个是法规约束,二者具

有不同的功能和内涵,

所以才有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依存的说法。

坐车让座的问题属于

道德范畴,

一旦对不让座给予经济处罚就属于法律范畴,

然而道德是不能够考法律来加以强

制执行的。

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倡尊老爱幼,

这本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于不让座

的现象盛行的时候,只能说明我们的国民整体素质底下,价值观念有待提高。

另外,我们对公交弱势群体与公交强势群体的界定:公交弱势群体是指老、弱、病、

残、孕以及抱小孩,在公交车上不能够很好保护自己的群体

公交强势群体是指其他的正常

人员,

能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自身安全的群体。

现在郑州市既然把乘车让座行为上升到法律的

层面,那么就法律的严苛行来讲,是否应该明确规定什么样的弱势群体享有优先待遇

应该以怎样的标准去衡量老弱病残呢

什么算老

是不是要规定个年龄段

倘若如此,中国规

定年满

60

岁的人颁发老年证,

那么请问

59

岁不算是老年人吗

我们不应该让座了吗

什么算

有钱有势开私家车的算不算强

那坐公交车的又算不算是弱

什么算病

是不是有医院的

诊断书就算病

如果在车上有人突发心脏病,却没有就诊书,按法规,他是不能享有优先坐

THE END
1.宪法宣传周12月最硬核的法治书单来啦(附线上答题获奖名单)向读者们推荐五本法律书籍 从法的精神到法的应用 帮助各位读者 知法普法 与法同行 好书推荐 1 《论法的精神》 作者:(法)孟德斯鸠著 索书号:B565/13-7.6 馆藏地:五合书库 超星电子书二维码 “一切拥有权力者,皆会滥权”的洞见,奠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OTE1MTQ3MA==&mid=2656389316&idx=4&sn=cf614fc84771664da66d22d81863bf35&chksm=f0edfec5c79a77d39f43f92037077decce2f54114d5358b5617f735937292f41b7ee7da6b55c&scene=27
2.知识渴望者的心得分享学习常用法律1000条的经历在我对法律的深入研究之旅中,我遇到了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就是《常用法律1000条》。这不仅是一本简单的法规汇编,而是通往司法正义世界的大门钥匙。每一条法规,都像是一个小小的谜题,解开它,你将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 一https://www.erdqcvtxm.cn/xing-ye-dong-tai/375665.html
3.法律知识读后感10篇(全文)通过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什么人都要遵守法律,无论什么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从今以后,我们儿童也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法律知识读后感 第2篇 【关键词】法律;秩序;正 义;权力;权利 《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是美国法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花费30年心血完成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9orrq8f.html
4.关于法律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关于法律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法律观后感1000字左右 作文一:《关于执法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 》4800字 关于执法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以下是本网站小编为各人经心保举的关于执法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接待阅读珍藏,盼望对您有所资助。篇一:执法职业读后感1000字这是霍姆斯在给哈佛大学本科生演讲的一篇竣事文。从这一篇文章中,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61121.html
5.法律常识读后感(3篇).docx法律常识读后感(3篇) 【第1篇】读《中小学生必备法律常识》有感800字 当我认真地读完《中小学生必备法律常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知道了法律跟我们孩子也是很有关系的,我们可以用它随时武装自己、保护自己。 某小学的王同学和其他两个同学在学校偷偷地用皮弹弓打麻雀。因用力过猛,其中一颗石子弹在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914/6225230132004235.shtm
6.《法律的概念》读后感读《法律的概念》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的典型。因而这篇读后并不是“谈收获”的老套路,谈得更多的是体悟,收获和不解兼而有之。收获需要的是分享和检验,不解需要的是思考和回应。 《法律的概念》并不是一本畅销小说或者文坛经典,读一本学术书籍的过程期间的最考验人的就是兴趣的不间……(新文秘网https://www.wmhttps://www.wm114.cn/wen/38/74423.html
7.《给孩子讲民法典》读后感500字《给孩子讲民法典》读后感第5篇: 《给孩子讲民法典》这本书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作为一名家长,我非常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因此我认为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 首先,这本书的写作方式非常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孩子阅读。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解释了许多法律概念和法律知https://www.dushuqun.cn/article/q_16837.html
8.法治的细节读后感2000字法治的细节读后感2000字 《法治的细节》和《圆圈正义》一样,是一本讲述法律原理的易懂有温度的书。作者具备湖南人的典型特征,桀骜不驯颇有侠义之气。在法律原理和现实之间的细节矛盾之处,阐述法治的主张。正如作者的概括总结,法律在不断进步,法治的细节在不断完善,一代又一代法律人与民众共同推动着法治细节的完善https://www.dushuganwu.cn/article-2144.html
9.为王利明校长正名——《法律解释学导论—以民法为视角》读后感之一自从今年元月15日收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寄来的王利明校长新作《法律解释学导论—以民法为视角》一书后,花了近1个月时间将其粗略地读了一遍。之所以提起笔来写这篇读后感,原因有二:一是这本书的来之不易。今年元月7日,我以一篇《投稿、被拒绝、再投稿》获得“我与中国民商法律网(论坛)” 有奖征文活动二等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12787
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外实践读书与研讨活动3. 个性观念:读《九型人格》有感 植科1001 李洁 4. 公德观念:读《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读后感 食工1002 刘佳浩 5. 职业观念:读《找对职业入对行》有感 植保1002 班楚丹丹 6. 三代人爱情婚姻观读书调查报告 食安1001 陈亚淑 7. 法律观念:读《西窗法雨》有感 植科1001 郑喜喜 https://wf.hzau.edu.cn/info/1052/4436.htm
11.法学读后感(通用8篇)篇1:法学读后感 《行政法学》读后感 13级行政管理(专升本) 133330105 王晓骊 由罗豪才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法学》,是我选择写读后感的书籍。作为行政法,其核心是要调节个人与公众间的利益,要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在本书的第五章以行政法律责任命名,在本书的第十五章以国家赔偿制度命名。这两章是比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n17y1a4.html
12.对《法律与革命》的一点粗浅的感想本感想是对金老师的书籍和《法律与革命》读后感与文摘。 赞 回应 勤俭谨信 (探索真实) 楼主 2014-06-05 22:33:21 谢谢组长和雪无痕的评论,我只是粗浅的理解。等以后有空了,再好好整理。 @雪无痕 摘自金老师的总结:根据伯尔曼概括,西方法律精神有如下十大特征。第一,法律区别于习惯、道德和政治;第二,法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34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