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特别报道我的书房我的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其目的是推动阅读和写作

陈光中先生书房。

陈光中:读写一生

这一天很巧——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也是我国著名诉讼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91岁生日。在先生的寓所,记者送上一束鲜花,向先生祝寿,表达由衷的敬意。

下午的阳光很好,先生的书房里很暖。

先生说,自己一生都在读书、写书、写作,是读写的一生,也是追求“立言者”的一生。

钟鸣老人爱上手机阅读,憧憬人生第五卷

客厅没有开灯,堆放报纸、书籍和鲜花的书桌后面闪着微弱的亮光。91岁的陈光中先生倚在沙发里,专注地看着手机。先生一只手托着机身,另一只手臂抵着沙发扶手,食指定格在屏幕上。

“这是一篇关于司法改革的论述,等下再继续看。”关闭屏幕后,先生把手机握在手里。

“眼睛花了,报纸和书都看不清楚了,字太小。用手机能看清楚,它有亮度,字可以放大,现在很多东西都在手机里看。”先生说着又按亮手机,浏览新的短消息。

“今天过生日,从早上开始,朋友圈里就一直在送‘蛋糕’。”先生笑着逐个点开消息,熟练地手写回复。

大概十年前,先生给自己取了“钟鸣老人”的网名,“钟”同名字里“中”的谐音,“鸣”取百家争鸣之意,象征言论。

步入耄耋之年后,先生每天保持着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吃过饭,就坐在客厅的沙发里看书。沙发前的书桌上和四周围堆放着几十本常用书籍。先生风趣地说:“我每天就在这里边读书边休息,累了就往后一仰,闭会儿眼睛。”

说着,先生身体便往后一躺,像孩子一样笑着给记者做演示。

《刑事诉讼法(第六版)》摆在一摞书的最上面。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先生仍在传道解惑、培养法学人才。先生表示,今年会继续带1到2名博士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先生对未来三年规划已有布局:

——完成《中国近代司法制度》(《中国司法制度史》第二卷),争取明年出版。

虽然体力不如从前,但先生在学术上仍然孜孜以求,保持着每年几篇C刊的发表量。2017年,87岁高龄的陈光中先生以6篇中国法学核心科研期刊发稿量,赢得“老年高产作者”的业内赞誉。这一年,先生还出版了独著的《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史(第一卷)》——《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博而后精,贵在创新,文以载道,学以致用。”先生用16字浓缩概括了几十年治学经验。博而后精,指做学问首先要广泛阅读,在知识面广博的基础上,再求精道;贵在创新、文以载道,是指读书做学问贵在思考创新、说明道理;学以致用,是指研究法学必须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转化为法律条文,才能为社会造福。

有两本书视为“必须读的书”,自己反复翻看,给学生多次推荐

在毕生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研究中,先生读过许多中外法学专著。其中的两本书被先生视为“必须读的书”,先生不仅自己反复翻看,而且给学生多次推荐。

一本是意大利作家切萨雷·贝卡利亚(Beccaria,Marchesedi)撰写的《论犯罪与刑罚》。“这本薄薄的书距今几百年了,是1764年出版的,但是书中提到的废除死刑、无罪推定等思想,现在看来仍然有着先进意义。”在先生看来,这本书是无罪推定的思想起源,而在欧洲中世纪后期提出以更人道的方式对待囚犯,提倡改革法律并改善监狱环境的法学家的贝卡利亚,是一个伟人。

“有的书多读一本、少读一本,没有关系。但是,有的书却不能不读,而且读一遍还不行,《论犯罪与刑罚》就是这样的书。”先生说的时候,眼睛明亮。

达马斯卡(ProfessorMirjanR.Damaska)的专著《漂移的证据法》(EvidenceLawAdrift),是先生说的另一本必读的书。

该书1997年写成后,由何家弘教授主持翻译。“这本书并不厚,但是蕴涵着丰富的证据法学文化,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而又深刻地了解和把握两大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主要差异。”先生说,之所以欣赏这本书,是因为达马斯卡客观地比较和分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产生、发展以及优劣,读后很受启发。

先生18岁报考法律专业。

当时,先生同时被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录取。由于战乱,通往北京的铁路中断,先生只好选择了离家较近的中央大学学习。1950年全国解放后,又转学到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

记者看到,在先生的书橱里,刑事辩护、刑事诉讼方面的书居多。

反右运动开始后,先生热爱的法学研究被迫中断。说起当时的感受,先生用了四个字:“壮志未酬。”

在那段远离法学的日子里,虽然对前途感到迷茫,但是陈光中先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志向。他后来选择到广西大学担任历史教师。6年历史教学,先生阅读大量书籍和资料,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读的第一本小说是《水浒传》,读起来就放不下

儿时的记忆是难忘的。

先生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一个书香门第。小时候,每晚都是祖父督促先生和同辈的孩子们一起练习书法,然后再由堂伯父教大家读古文、古诗。

“当时对这些古文和古诗还不太懂,但是能背一点、记一点,慢慢就培养起了学习、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先生说,他读书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后来,先生就能够背诵《出师表》《陈情表》《赤壁赋》等古文名篇了。

先生读的第一本小说是《水浒传》,因为文字通俗,故事吸引人,读起来就放不下。小学时候读过的书还有《三国演义》《包公案》和《倚天屠龙记》等,到了高中,开始阅读现代小说和诗歌。先生说,他尤其喜欢郁达夫和茅盾的作品。

那是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先生对学习古诗词有了一些感想,就写了一篇《读古诗词杂感》,投寄给温州当地的报社后,很快被发表,这也是先生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先生说,此后便开启了他读书、写书、写作的模式。

在家风的熏陶和影响下,先生更喜欢阅读中国传统文学。先人古训影响着先生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

读书,做有用的人。对此,先生有自己的体会:“古人讲立功、立德、立言,是说人生一世要做有所贡献有所成就的人,所以我始终感觉,一个人应该在‘三立’方面有所成就。”

说起这些过往,先生满脸幸福。

(本报记者谢文英)

重读《西行漫记》

山东省桓台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常永栋

《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延安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从多个方面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我每次重读此书,都会有浓浓的亲切感。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当年,共产党人历经艰苦卓绝的长征到达延安,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丰功伟绩,靠的就是心中坚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

延安精神中蕴含的红色基因与新时代检察工作要求和目标相契合。对于我们检察人而言,不断发扬延安精神,深耕监督主责主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努力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每一个检察环节上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整理:本报记者郭树合)

读书是最划算的投资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项婷

最近我在读《周恩来最后600天》,这本书讲述周恩来总理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伴随着病痛、负重、伤感与离别,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他是人民的总理,他生前没有子女,死后没有墓穴,他将自己完全融入了祖国的土地。

读这本书,我感触颇深,几次热泪盈眶。周恩来总理在生命最后岁月里所展现出的共产党人百折不挠、不忘初心的担当精神,是一代革命前辈的精神剪影,这种对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对人民群众真诚热爱的纯洁精神,跨越不同时代,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航标,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整理:本报记者沈静芳)

买这本书时,我还未上大学

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检察五部检察官薛启飞

《忏悔录》是卢梭的自传,买这本书时,我还未上大学,书的扉页上还有书店的签章,充满了时代的印记。当时学校录取通知书中夹带有教授推荐的书单,《忏悔录》是其中一本。如今,年近不惑的我再读此书,心境已大不相同。

全书开篇就写道:“我正在做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揭露。这个人就是我。”但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人,在这些不堪的另一面,使他对知识保持了永远的渴望,对感情的真挚热烈,对真理的坚持,对知行合一的追求。

回顾十余年从检经历,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拭去心底的灰尘,做一个纯粹的检察人。

(整理:本报记者李立峰通讯员彭静)

我在读培根的“谈司法”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检察院四级检察官助理游雅静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是《培根随笔全集》,其中“谈司法”的“一次错判比多次犯案为害更大,因为后者只不过污了流,前者却是秽了源”这句话已成法谚,大学时就如雷贯耳,现在读来仍给我常看常新的收获。

亲历过这样一次对“带病”案件的纠正,不亚于站上公诉席慷慨陈词令人骄傲。今日想来,顿觉与培根名言异曲同工,顿感作为公平正义守护者使命在肩的重任。

(整理:本报记者张仁平通讯员董文静)

细读《美的历程》,心会静下来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彭维萍

“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伪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李泽厚先生笔下的《美的历程》,让我对中国古典文艺和各个时代特色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在其中体味古迹斑斑的美,不仅领略了书法艺术的灵动,也在宋代瓷器艺术中感受细洁净润、趣味高古;还有绘画中的气韵生动、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矛盾与融合统一,以及明清文艺思潮中市民文艺背后的近代资本主义萌芽。

从《美的历程》中,我读懂了生活,读懂了美那澎湃无限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生活,而这种生命力需要我们用对生命的热情去感知。

细读《美的历程》,我浮躁的心会安静下来,窗外露台的一角有紫藤萝在柔风中轻歌曼舞,那随风飘摇的律动如生命的呼吸与吐纳,澄澈、绚烂、惊奇……

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整理:本报记者南茂林)

书房的拥挤感让我享受快乐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梁现成

我的书房不大,拥挤感总能让我享受到翻阅寻找的快乐。我兴趣广泛,除了法律书籍外,历史、文学、政治、地理、军事均有涉猎。其中,《南渡北归》、历史名人传记、《平凡的世界》等等,都是我的最爱。

当下正在读的书是《平凡的世界》。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是1991年在大学的校园里,读着这本借来的书,心中感到崇高和兴奋,从此它就走进了我的生命中,照亮着我的人生。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遭遇挫折时,总会不自觉地想到这本书里的情节。读书,教会我理智地面对现实,让我懂得热爱生活的真谛,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能做到心平气静地耕种。

《平凡的世界》是我最爱的书,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努力奋斗的同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整理:本报记者蒋长顺?通讯员鲍欢)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

THE END
1.宪法宣传周12月最硬核的法治书单来啦(附线上答题获奖名单)向读者们推荐五本法律书籍 从法的精神到法的应用 帮助各位读者 知法普法 与法同行 好书推荐 1 《论法的精神》 作者:(法)孟德斯鸠著 索书号:B565/13-7.6 馆藏地:五合书库 超星电子书二维码 “一切拥有权力者,皆会滥权”的洞见,奠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OTE1MTQ3MA==&mid=2656389316&idx=4&sn=cf614fc84771664da66d22d81863bf35&chksm=f0edfec5c79a77d39f43f92037077decce2f54114d5358b5617f735937292f41b7ee7da6b55c&scene=27
2.知识渴望者的心得分享学习常用法律1000条的经历在我对法律的深入研究之旅中,我遇到了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就是《常用法律1000条》。这不仅是一本简单的法规汇编,而是通往司法正义世界的大门钥匙。每一条法规,都像是一个小小的谜题,解开它,你将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 一https://www.erdqcvtxm.cn/xing-ye-dong-tai/375665.html
3.法律知识读后感10篇(全文)通过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什么人都要遵守法律,无论什么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从今以后,我们儿童也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法律知识读后感 第2篇 【关键词】法律;秩序;正 义;权力;权利 《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是美国法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花费30年心血完成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9orrq8f.html
4.关于法律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关于法律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法律观后感1000字左右 作文一:《关于执法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 》4800字 关于执法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以下是本网站小编为各人经心保举的关于执法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接待阅读珍藏,盼望对您有所资助。篇一:执法职业读后感1000字这是霍姆斯在给哈佛大学本科生演讲的一篇竣事文。从这一篇文章中,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61121.html
5.法律常识读后感(3篇).docx法律常识读后感(3篇) 【第1篇】读《中小学生必备法律常识》有感800字 当我认真地读完《中小学生必备法律常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知道了法律跟我们孩子也是很有关系的,我们可以用它随时武装自己、保护自己。 某小学的王同学和其他两个同学在学校偷偷地用皮弹弓打麻雀。因用力过猛,其中一颗石子弹在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914/6225230132004235.shtm
6.《法律的概念》读后感读《法律的概念》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的典型。因而这篇读后并不是“谈收获”的老套路,谈得更多的是体悟,收获和不解兼而有之。收获需要的是分享和检验,不解需要的是思考和回应。 《法律的概念》并不是一本畅销小说或者文坛经典,读一本学术书籍的过程期间的最考验人的就是兴趣的不间……(新文秘网https://www.wmhttps://www.wm114.cn/wen/38/74423.html
7.《给孩子讲民法典》读后感500字《给孩子讲民法典》读后感第5篇: 《给孩子讲民法典》这本书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作为一名家长,我非常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因此我认为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 首先,这本书的写作方式非常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孩子阅读。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解释了许多法律概念和法律知https://www.dushuqun.cn/article/q_16837.html
8.法治的细节读后感2000字法治的细节读后感2000字 《法治的细节》和《圆圈正义》一样,是一本讲述法律原理的易懂有温度的书。作者具备湖南人的典型特征,桀骜不驯颇有侠义之气。在法律原理和现实之间的细节矛盾之处,阐述法治的主张。正如作者的概括总结,法律在不断进步,法治的细节在不断完善,一代又一代法律人与民众共同推动着法治细节的完善https://www.dushuganwu.cn/article-2144.html
9.为王利明校长正名——《法律解释学导论—以民法为视角》读后感之一自从今年元月15日收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寄来的王利明校长新作《法律解释学导论—以民法为视角》一书后,花了近1个月时间将其粗略地读了一遍。之所以提起笔来写这篇读后感,原因有二:一是这本书的来之不易。今年元月7日,我以一篇《投稿、被拒绝、再投稿》获得“我与中国民商法律网(论坛)” 有奖征文活动二等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12787
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外实践读书与研讨活动3. 个性观念:读《九型人格》有感 植科1001 李洁 4. 公德观念:读《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读后感 食工1002 刘佳浩 5. 职业观念:读《找对职业入对行》有感 植保1002 班楚丹丹 6. 三代人爱情婚姻观读书调查报告 食安1001 陈亚淑 7. 法律观念:读《西窗法雨》有感 植科1001 郑喜喜 https://wf.hzau.edu.cn/info/1052/4436.htm
11.法学读后感(通用8篇)篇1:法学读后感 《行政法学》读后感 13级行政管理(专升本) 133330105 王晓骊 由罗豪才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法学》,是我选择写读后感的书籍。作为行政法,其核心是要调节个人与公众间的利益,要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在本书的第五章以行政法律责任命名,在本书的第十五章以国家赔偿制度命名。这两章是比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n17y1a4.html
12.对《法律与革命》的一点粗浅的感想本感想是对金老师的书籍和《法律与革命》读后感与文摘。 赞 回应 勤俭谨信 (探索真实) 楼主 2014-06-05 22:33:21 谢谢组长和雪无痕的评论,我只是粗浅的理解。等以后有空了,再好好整理。 @雪无痕 摘自金老师的总结:根据伯尔曼概括,西方法律精神有如下十大特征。第一,法律区别于习惯、道德和政治;第二,法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34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