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趣谈洞穴奇案——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例

洞穴奇案是美国法理学家富勒于1949年发表的假想公案,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例”,也是罗翔老师讲过的一个案例。萨伯评价“这个案件表现的不是律师处理案件的趣味所在,而是法律本身的引人入胜。”

该案是这样设计的

该案例构思精妙,十分具有争议性。富勒虚构的五名大法官提出的观点鲜明,论证逻辑严谨,五种观点都把焦点集中于某些事实或者原则上,充分彰显了法学观点交锋的精彩绝伦,读者会因为法官的说服力之强而感到折服。

例如法条和目的之争

A法官观点:法典的规定众所周知:“任何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人都必须被判处死刑。”尽管对四名被告抱有同情,但是法律不允许有例外。在法律之外,可以依靠行政赦免的方式减轻处罚。

B法官观点:如果法庭宣称我们的法律迫使我们作出令人羞耻的结论,只能借助行政赦免才能摆脱这一结论,这等于承认法律不再彰显正义。所有实定法应该建立在“人类可能共存”上,联邦的法律并不适用于封闭的洞穴,因此被告不构成任何犯罪。同时,法律不能仅遵照字面意思使用,刑事立法的目的是阻止人们犯罪,被告所处的危险情境不受刑法规定所控制。

C法官观点:饥饿都不能成为盗窃食物的正当化事由,那么杀人并以之为食物就更不可能正当。刑法的目的是“威慑”,而在这个案子中,这种威慑作用究竟能有几分也是存疑的。因为法律和道德的矛盾,这名法官决定不参与案件审理。

张明楷教授在《刑法学》中这样描述:“刑法学者们的正义感生生不息,各自的价值观生机勃勃。即使由直觉形成的结论,也必然预先就打上其价值评判的烙印。而且,学者们大多希望提出拔新领异的见解与别具慧眼的观点,于无疑处提疑问是学者的天性。”

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法律工作者心中也会有一千种“洞穴奇案”的法律观点,法律的发展是在争论中生生不息的,旧的知识和理论大浪淘沙,更加符合法理人情的观点日益获得公认。因此,法律工作者的学习和成长永远在路上,这既是法律人的“痛苦”,也是法律人的幸运。

THE END
1.宪法案例丨以案说法——弘扬宪法精神,落实宪法规定案例一、保障公民获取物质帮助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下面案例中,检察机关通过公开听证的形式,帮助被害人家属解开心结、法节,并成功申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DAxNjE0MQ==&mid=2649901370&idx=4&sn=6813152db4b35a5b3ee8a2f656f11001&chksm=f3870258c4f08b4eea17b7578ddfbccd02d88a3ded8ebec1e0b1ed50a2069db20cc312c4e4cd&scene=27
2.邢志强案辩护手记一:“法”与“不法”在本案中界限清晰盗窃摩托车有些案件的法律事实也会发生逆转,就像昆山反杀案一样,舆论披露后,被害人“龙哥”一夜之间成了“不法”,而犯罪嫌疑人于海明则成了正当防卫者。如果说追诉邢志强已经是一次反转,那通过审理发现邢志强其实是与“不法”在斗争,则是又一次反转后的正本清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RAD2UF0551LSF2.html
3.罗翔案例汇总..doc全文免费罗翔案例汇总..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前言:这是中国政法大学罗翔老师2013年在教授“刑法分论”时课堂上所提及的案例,但是由于罗翔常年讲司考,而且每年讲的案例基本上未变动过,所以只要是法学专业的,不管是期末预习还是复习还是准备司考,都不妨看一看。 【直接复制过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230/6104102115001242.shtm
4.驰骋法律界的大咖罗翔对一个案子的判决非常不满,案件是这样的:外国驰骋法律界的大咖罗翔对一个案子的判决非常不满,案件是这样的:外国张三通过互联网认识了一个名叫肉丝的漂亮姑娘,两个人慢慢谈出了感情。于是肉丝来到了张三的家中,两个人眼看就要发生关系,但肉丝却犹豫了。 肉丝虽然很喜欢张三,但她的身体素质比较差,且不想因为一夜风流而怀孕,这样对她的身体和生活会产生非常大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107/20/11770334_1054984720.shtml
5.不要因为offer节目和罗翔对法律过于狂热写这个帖子主要是有感而发,因为offer的火热和罗翔的走红,法律专业真的越来越热,法律人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节目本身编排真的很好,我很喜欢看,罗翔也是好人,但是真的觉得这样的现状很悲哀,我不认为法律这么火热给遵纪守法的普通人带来的是正面的影响,现在从各种判例法条看其实法律是不偏向于站在受害者一方的,也不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250132/
6.《圆圈正义刑法罗盘(罗翔老师力作套装2册)》(罗翔)简介B站粉丝逾500万的罗翔教授讲解法律义理、评说热点案件、分享求学感悟,不只普法,更聚焦构建“三观”。高能案例+法理思考,入门级普法神书,享受降维学习快感。 套餐价 ¥95.00 定价 ¥79.10 子商品 本套商品包含以下2个子商品 x1¥37.40圆圈正义 罗翔经典之作 分享求学经历与人生心路 有厚度更有温度(写就于刑法学http://product.dangdang.com/410277335.html
7.刑法课件罗翔教学课件.pptx刑法ppt课件罗翔目录刑法概述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论刑罚论刑法各论刑事诉讼法刑法案例分析01刑法概述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其规范具有强行性,涉及人的生命、身体和财产等重大利益,刑罚只适用于犯罪行为,具有谦抑性。刑法的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刑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https://m.renrendoc.com/paper/358556346.html
8.(罗翔把对面律师判三年)罗翔把对面律师判三年是什么案件罗翔厉害其实并不是真实案件,而是网络梗,在网络中,罗翔别名“法外狂徒张三”,天天在网上普及法律知识,由于经常讲述一些案例,说张三如何无罪,而对方如何犯罪等,而网友就传出罗翔帮别人打官司,正常发挥是将对方律师判三年,超常发挥连敲锤子的都能送进去。 罗翔打官司的传奇案件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47060.html
9.罗翔老师的经典案例有哪些?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天使、一个恶魔。可在法治社会,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违法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4210595/answer/2694555793
10.罗翔教授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个令中国S法界蒙羞的真实案例——郭利案。罗翔教授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个令中国S法界蒙羞的真实案例——郭利案。 2006年,郭利依然成为一个人生赢家了,北京户口、职业光鲜,他作为一名同声传译人员,当时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万。而且也是在这一年,他有了一个女儿,喜得爱女的郭利下定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女儿最好的。 https://xueqiu.com/7649142745/293319942
11.罗翔:在性侵案件中,女性的哭泣可以视为拒绝吗?他的讲课方式风趣幽默、深入浅出,他列举的案例,也与社会现实休戚相关。“和女朋友发生关系构不构成性侵?”“婚内强奸妻子,触不触犯强奸罪?”在这些收获百万点击量的短视频背后,是罗翔近20年来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即性侵犯罪中的同意问题。他的思考融汇成了一本书——《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从性侵犯罪谈起》,近日https://www.yicai.com/news/100914471.html
12.《法治的细节》:从解读热点案件入手,罗翔给我们上了五堂课读经典这一部分全是罗翔的读书体验。可能刚开始你会想说,一本讲法治的书,还要特地收纳五篇读书体验,这是不是纯粹为了出版凑字?但你细读之下,会发现,这五章谈到的法学和人生观,并不比分析案例逊色,甚至更好。 比如他谈到英国法学家詹姆斯·斯蒂芬的《自由·平等·博爱》一书。法国大革命后,民主社会的三大信条“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12/22/c6063464.html
13.罗翔案例汇总.doc罗翔案例汇总.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页数:约22页 分享到: 1/22 分享到: 1/22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文档介绍 序言:这是中国政法大学罗翔老师在教授“刑法分论”时课堂上所提及案例,不过因为罗翔常年讲司考,而且每十二个月讲案例基础上未变动过,所以只要是法学专业,不管是期末预习还是复习还是准备司考,全部不妨看https://www.taodocs.com/p-442262149.html
14.「法律职业资格超全考试资料」(136.12GB)小案例精选300题(民法).pdf7.88MB 刑诉知识点小案例.pdf151.73MB 主观题专题讲座-民诉戴鹏.pdf217.02MB 主观题专题讲座-商法郄鹏恩.pdf113.58MB 主客观题全程复习规划86.03MB 客观题全程复习方法论【2022版】.pdf27.44MB 主观题全程复习方法论【2022版】.pdf58.58MB 法律相关电子书236.41MB 十问死刑 以中国死刑文化为http://so.haoke100.com/quark/2024111609581863626
15.罗翔专访:“很多的荣光,不过是草船借箭”A罗翔:我觉得每个人内心深处一定都有对正义的渴望吧。所以为什么苏格拉底说学习是一种回忆,为什么大家会在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感到很难受、感到不正义,那一定是有个参照系叫正义。只有当你那个参照系被打乱之后,你才会觉得这个东西不正义。 相比其他职业,法律人当然更强调公平和正义,更想用精确的术语来表达出这种公平和https://static.zhoudaosh.com/B3E2D461A24DD699843AEFA957A586A2F0298836AF37ED93255450C41774BB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