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读霍姆斯、苏力、杜威和时事有感

修鞋的大师还得靠穿鞋的告诉他哪儿磨脚。

------

杜威

1926

胡冉可

1

.什么逻辑?谁的经验?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

而在于经验。

(Thelifeofthelawhasnotbeenlogic:ithasbeen

experience.)

霍姆斯大法官的这句名言固然简洁,却未必明了。

至少有两个问题可以问:什么逻辑?谁的经验?

紧跟在这句话后面,霍姆斯说:“就决定人们所应该遵守的规则来说,

(

人们

)

所感受到

的时代之必需,

流行的道德和政治学说,

关于公共政策的直觉——无论是公开宣称的还是无

意识里的,甚至还有法官和他周围人所共有的偏见,比三段论的作用更大。”

这段话始出于霍姆斯对一部合同法案例选的书评

[14AmericanLawReview233,

(1880)

,该案例选的作者是哈佛法学院创始人克立斯托弗.

兰德尔。

]

后又出现于霍姆斯的

巨著《普通法》。

十七年之后,霍姆斯做了一次著名讲演,该讲演后来以“

ThePathoftheLaw

”,《法

律之道》为题流传于世。

[OliverW.Holmes,

ThePathoftheLaw,110HarvardLawReview991,(1997)]

这篇《法律之道》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回答“什么逻辑?谁的经验?

”。

《法律之道》在结构上大致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讲律师应该把法律和道德区分开来。

不仅如此,霍姆斯教导说:律师应该从“坏人”的视角出发,钻研法律,揣摩法官,然后指

导客户如何避免法律的惩罚。这里的“坏人”是合法的坏人,踩着法律边缘走的坏人。坏只

是坏在道德上。

这一部份和

《法律共同体宣言》

提倡的

“道德不涉”

有什么联系,

自成话题,

超出本文范围。第二部份讲法律的发展和经验及逻辑的关系。

《法律之道》的影响之大,

并非是作为系统性的法哲学论文,

而是由于其惊世骇俗的破

坏性。

它打击的是迷信逻辑的形式主义

(formalism)

法律思维。

这里的形式主义不是指光做表

霍姆斯不留情面地嘲笑某知名法官声称自己不找到绝对正确的答案决不作判决。

霍姆斯

演讲的听众是当时

--1897

--

到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庆祝新楼落成的法律界名流。面对济济一

THE END
1.“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是罗尔斯的名言。正确C. 电机转速。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参考解析: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是罗尔斯的名言。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题目 【单选题】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则相当于暗盒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https://www.shuashuati.com/ti/a6f21e4e43e243c0aed2addd239d5313.html?fm=bdbc2a874f8df62a58ad2e165e1136d486
2.法律谚语: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合肥律师动态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 【出处】美国法学家霍姆斯在《普通法》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论断 【释义】 严格的逻辑推理的确使法律或者判决具有了理性和科学的色彩,但是较之更甚的危害性在于,由于过于关注逻辑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往往容易导致法律严重脱离经验世界而日渐封闭,其活力日渐枯萎,最后蜕化成社会发展的桎梏,而背离https://www.055110.com/a/cycx/18836.html
3.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他说,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老实说我有的时候也很羡慕别人的剧本,但是你的剧本不是你选择的你只有努力把你的剧本给演好。 罗翔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 罗翔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http://meiriwenzhai.com/quote/34017
4.法律的生命在于逻辑,也在于经验法律生命的躯体在于逻辑,生命之灵魂则在于经验。法律与伦理、道德、宗教等一样扮演着社会规范的角色,这就决定它必须扎根于社会生活。一旦脱离于社会,偏离社会生活的常规和经验,而势必导致自身定位的高远而难以与社会生活相融。因此,法律的生命在于逻辑,也在于经验。 https://www.ilawpress.com/article/detail?id=384310534024987137
5.哲读书笔记(十二):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是逻辑——美国的分析法学呼吁法律科学的自给自足,而美国社会学法学则反对这种诉求,主张法学与其他社会学分支学科相结合,法官对形成和影响法律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应有充分的认识。 1、罗斯科.庞德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善的本质就是满足要求。 美国社会学法学创造人深受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1]区别于康德和斯宾塞最大限https://www.jianshu.com/p/55aedb88089e
6.生命的意义在于享受15篇(全文)基于此, 霍姆斯“反逻辑”, 主张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 本质上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法律发展观。很明显, 他的观点是对形式主义思想的抨击, 反对的是形式主义者的只追求逻辑忽视经验的法律观, 而绝不是反对逻辑的作用。相反, 正是在深刻认识到逻辑的局限性才提出“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j0qz10p.html
7.张千帆: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新京报作为宪法学者,张千帆在国内遇到的最大挑战,即是中国没有宪法案例可研究。正如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所言,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张千帆在持续介绍国外的宪法与宪政现状之外,他能做的就是关注、评论国内重大社会事件,那些推动制度改革的社会事件,让他对民间的宪政精神充满乐观期待。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55144423114827.html
8.中国判例之路中的经验与逻辑——霍姆斯论断的启示中国判例之路中的经验与逻辑——霍姆斯论断的启示,经验,逻辑,霍姆斯,中国案例制度,霍姆斯"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意在说明决定法律之为法律的因素。习惯、信仰、意见、直觉、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利益、https://wap.cnki.net/qikan-QHFX202006001.html
9.雷磊:什么是法律逻辑雷磊:什么是法律逻辑 “法律的生命从来也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一个多世纪之前,已故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灵光一现,在其代表作《普通法》一书中写下了这句名言。[1]恐怕连霍姆斯本人也想象不到,一个多世纪之后,这句话会漂洋过海,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法学界产生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8/5586.htm
10.《法学方法论》概要与思考教义学如果满足于形成这种概念(种属概念、排他概念和类似概念)以及阐明其逻辑关联,那么对于法律问题的解决,它就几乎不能对新事实做出任何贡献,因为在内容上不可能增加我们的认识。教义学应当致力于形成某些内容确定的概念、对原则做进一步的填补以及指明规范和规范群与这些基本概念及原则的关系。“教义”意味着认知程序必https://m.douban.com/note/8198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