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的千古名句五言绝句

北宋文学巨匠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注重逻辑,严密务实,展现出他独到的文学才华。

曾巩的千古名句五言绝句

千古名句

一、治国家天下之道,必本于学。

出自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

道,方法、原则;本于学,以学为基础、为根本。担治国之大任者,绝不可固步自封,必须虚心向学,学习古往今来一切有益的治国安邦的经验,与时俱进,励精图治,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积其小者,必至于大;积其微者,必至于显。

出自宋·曾巩《熙宁转对疏》。

小的东西不断积累,一定会变成大的;细微的东西不断积累,一定会变成显著的。这句话说明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治国安邦要有防微杜渐的意识,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三、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

出自宋·曾巩《唐论》。

法律制度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就会安定太平;法律制度被废除或弃而不用,那么国家必然出现危机并引发大乱。

四、为治有道,生民有常业。

出自宋·曾巩《兜率院记》。

为治,指治国。道,方法、规律。治国有一定的规律、方法,这就是要保障人民有固定的职业,能够解决温饱。这句话说明解决人民的就业是治国者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五、民安居足食,则有乐生自重之心。

出自宋·曾巩《救灾论》。

则,就。老百姓居住安定、温饱无忧,就会有做人的快乐感与做人的自重感。这句话说明治国安邦首先要注重物质文明建设,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基础,精神文明就会水到渠成地达到一定的水平。

六、凡正人之道,既富之,然后可以责善。

出自宋·曾巩《洪范传》。

正人,纠正、培养。道,方法。既,已经。责,要求。凡是培养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先使他生活上有保障,然后再在精神道德上要求他往好的方面发展。这句话说明要求别人道德高尚,先要解决他基本的生存问题。

七、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

出自宋·曾巩《思政堂记》。

正,使端正。治人,管理别人、教育别人。政,指政治。

先端正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道德规范,然后再去管理、教育别人,这就是政治。

八、威行爱立,讼清事举。

出自宋·曾巩《宜黄县学记》。

讼,诉讼、官司。恩威并行,诉讼清廉公正,事情也就都成功了。这句话说明清廉公正对从政的重要性。

九、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出自宋·曾巩曾巩《咏柳》。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十、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出自宋·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法律制度是用以适应不同时代的形势而建立的,因此每个时代可以有不尽相同的法律制度或治国方法;而治国的理念与基本思想,则是用来确立国家体制的,因此不能不统一。

这句话说明治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根据形势变化确立不同的法制制度,但是立国的基本思想应该是相同的。

五言绝句

寄王荆公介甫北宋·曾巩

五言律诗

数病门稀出,常贫客少过。

经纶知龃龉,耕钓亦蹉跎。

两事艰难极,孤心感慨多。

素交千里远,谁听此时歌。

送王补之归南城北宋·曾巩

瘦马君将去,清樽我谩开。

眼看新雨露,身带旧尘埃。

但喜丹心在,休惊白发催。

穷通莫须问,功业有时来。

江湖北宋·曾巩

江湖俗畏远,幽好自相宜。

沦迹异惊众,辞嚣如避时。

优游可以学,薇蕨易为私。

胡然弃回棹,霜雪有驱驰。

仁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一北宋·曾巩

纳谏终无牾,知人久更明。

恩波通四海,寿域载群生。

异俗衣裳会,诸儒雅颂声。

威灵空想象,盛德讵能名?

其二

日转归人外,天移入画中。

冕旒馀泽在,惊跸旧仪空。

卜宅三川绕,方丧万里通。

初寒石门路,松桧飒悲风。

其三

沧海难回日,青云如送春。

服丧三月遍,遏乐四夷均。

感格英灵在,褒扬大号新。

依然社稷计,王业付真人。

英宗皇帝挽词二首其一北宋·曾巩

已应南阳气,犹迟代邸来。

范熔归独化,纲理付群材。

禹会方无外,虞巡遂不回。

空惊柏城仗,箫鼓送馀哀。

继文犹旦暮,归启已讴吟。

画手传英气,书筠见德音。

铸铜馀故鼎,啄草付春禽。

试望桥山路,萧萧翠柏深。

秋日感事示介甫北宋·曾巩

秋日气已盛,阴虫朝暮声。

烟云断溪树,风雨入山城。

沙碛有遗虏,旌旗多远行。

生民苦未息,吾党耻论兵。

曾巩最出名的一首诗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说到《咏柳》,首先想到的无疑是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这一句形象的刻画了早春柳树的特点,春风刚一来到,零乱的柳条还是嫩嫩的,还没有变黄,在春风的吹拂下就随意摇摆,气势张狂。

虽然同样是“拟人”手法,曾巩诗中的柳条更加符合柳枝的特征,这一起一承,虽未直言柳条如何借势猖狂,但其讽刺和蔑视之意已不言自明。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有了前面两句的蓄势铺垫,后两句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告诉那些春风得意的柳条,不要妄图用柳絮遮天蔽日,等到秋天来临,柳条也是一样要枯萎凋零的。正如李商隐的《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风可以让柳条张狂一时,但不可能让柳条张狂一世。“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成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诗人正告那些得势小人:盛衰无常,世事多变。你们这些小人好自为之吧。短短7字振聋发聩。

这首诗不仅把柳絮飞花的特点把握得十分到位,结合北宋时局,又将当朝得势小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将描景与哲理融合,是宋代诗歌的典型特点。这首诗同样如此,全诗读罢掩面沉思,令人深省。

曾巩值得品读的诗词

城南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正月六日雪霁

雪消山水见精神,满眼东风送早春。

明日杏园应烂熳,但须期约看花人。

扬颜

扬雄纂言准仲尼,颜氏为身慕虞舜。

千里常忧及门止,为山更欲一篑进。

小人君子在所蹈,烈士贪夫不同徇。

安得蠢蠢尚自恕,百年过眼犹一瞬。

甘露寺多景楼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凝香斋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酬吴仲庶龙图暮春感怀

琐闱延阁腹心臣,籍甚声华动缙绅。

药石言行天下雨,裤襦恩达国中春。

召南去后馀思在,纶氏归来壮志新。

莫为流年嗟白发,济时须仗老成人。

送孙颖贤

穰穰秦州铁马群,青衫吾子仕犹屯。

高谈消长才惊世,藐视公侯行出人。

古气欲遵奔日月,畏涂曾触滞荆榛。

明夷夬决应斟酌,自向穷通有屈伸。

上杜相公

水为舟楫旱为霖,社稷生民注意深。

岂谓便辞黄阁议,翻然求就紫芝吟。

始终好古儒林士,进退忧时国老心。

只有声名随日远,不令功被管弦音。

论交

德操庞公林下时,入门岂复知客主。

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相倾顿使形迹空,素定已各肝胆许。

世间未信亦论交,得失秋毫有乖忤。

胡使

南杰鳞鳞多送北,北兵林林长备胡。

胡使一来大梁下,塞头弯弓士如无。

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难须。

还来里闾索穷下,斗食尺衣皆北输。

中原相观叹失色,胡骑日肥妖气粗。

九州四海尽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

送陈商学士

柳黄半出年将破,溪溜浸苔强万个。

溪头蒲苇各萌芽,山梅最繁花已堕。

物色撩人思易狂,况跻别馆情何那。

城东日晚公将去,纛影未离愁四座。

公于万事不雕镌,心意恢恢无坎坷。

来从奎壁光铓下,笑倚樽筵成郡课。

嗟予龊龊才性下,弃置合守丘樊饿。

公持姓名动人主,祓饰宁嫌笔端挫。

从今清夜思江路,梦送公船先北过。

边将

太祖太宗能得人,长垒横边遮虏尘。

太传李汉超,侍中何继筠,

二子追接吴与孙,镇齐抚棣功业均。

卓哉祖宗信英特,明如秋泉断如石。

一朝出节合二子,口付心随断纤惑。

磨笄之旁郡城下,酒利商租若山积。

二子开库啗战士,以屋量金乘量帛。

洪涛入坐行酒杯,牛胾羊蒸委若灰。

岁费巨万不计籍,战士欢酣气皆百。

二子按辔行边隅,牙纛宛转翻以舒。

汛扫沙碛无纤埃,塞门千里常夜开。

壮耕老餔安且愉,桑麻蔽野华芬敷。

济南远清书乐石,百井夜出摧穹庐。

神哉祖宗知大体,赵任李牧真如是。

汉文龌龊岂足称,郎吏致激面污骍。

当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癰理须决。

堂堂诸公把旄鉞,硕策神韬困羁绁。

祖宗宪度存诸书,霍若白日明天衢。

国容军政不可乱,荐此以为陛下娱。

寄王荆公介甫

江上怀介甫

江上信清华,月风亦萧洒。

故人在千里,樽酒难独把。

由来懒拙甚,岂免交游寡。

朱弦任尘埃,谁是知音者。

送钱生

天下学校废,师生无所依。

子来满橐书,璨璨璧与玑。

一字未得读,叩门忽言归。

怜子甚有志,事时与子违。

吾无一亩宫,留子为发挥。

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

隆中

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

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

平生许与际,独比管乐贤。

人材品目异,自得岂虚传。

追租

耕耨筋力苦,收刈田野乐。

乡邻约来往,樽酒追酬酢。

生涯给俯仰,公敛忘厚薄。

胡为此岁暮,老少颜色恶。

国用有缓急,时议废量度。

内外奔气势,上下穷割剥。

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

陂湖蹙埃壒,禾黍死硗确。

众期必见省,理在非可略。

谓须倒廪赈,讵止追租阁。

吾人已迫切,此望亦迂邈。

奈何呻吟诉,卒受鞭棰却。

宁论求憔悴,反与争合龠。

问胡应驱迫,久已罗匮涸。

计须卖强壮,势不存尫弱。

去岁已如此,愁呼遍郊郭。

饥羸乞分寸,斯须死笞缚。

法令尚修明,此理可惊愕。

公卿饱天录,耳目知民瘼。

忍令疮痍内,每肆诛求虐。

但忧值空虚,宁无挺犁钁。

暴吏理宜除,浮费义可削。

吾卧避嚣喧,兹言偶斟酌。

试起望遗村,霾风振墟落。

赏南枝·暮冬天气闭

暮冬天地闭,正柔木冻折,瑞雪飘飞。对景见南山?岭梅露、几点清雅容姿。丹染萼、玉缀枝。又岂是、一阳有私。大抵是、化工独许,使占却先时。

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贵用在和羹,三春里、不管绿是红非。攀赏处、宜酒卮。醉捻嗅、幽香更奇。倚阑干、仗何人去,嘱羌管休吹。

THE END
1.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80条20、一天下的最高标准。管仲将法律称为公法,认为法具有最高权威,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功能,任何社会成 21、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22、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23、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24、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https://3g.yjbys.com/mingyan/mingren/724219.html
2.法治金句(五)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新闻与思想,澎湃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致力于问答式新闻与新闻追踪功能的实践。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75114
3.2023年经典名言名句励志霸气(汇总11篇)经典名言名句励志霸气篇一 身为业务员,追求突破的企图心是必要的,只是我们不可眼高手低,忽略了最基本的工作。 面对客户,是业务员最高层次的表现,能否促成的关键,往往就在于第一印象的良莠。 拜访客户时,必须注意千万不能不守时,不守信,心不在焉,油腔滑调,喋喋不休,夸大其词。 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2987786/
4.名人名言名人名言大全2 经典哲理名言名句感谢是爱心的第一步。--西谚 3 名言哲理 4 关于法律的名人名言-经典哲理名言名句 5 富有哲理的经典名言 6 伟人哲理名人名言 7 关于爱的哲理名言经典语录 8 一些比较富有哲理的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 一些富有哲理的名言 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10 最新网络QQ哲理名言http://mingyan.diyiliuxue.com/mingyan/mingyan/
5.最新励志名人名言短句(优质11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毛泽东名句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冷眼向洋看世界! —— 毛泽东名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http://cooco.net.cn/zuowen/3403571.html
6.国学常识200题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https://www.meipian.cn/eopenb8
7.兴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C)围栏是传统解释,但目前存在争论,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指井栏,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二“窗”的通假字。三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 http://xs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cec21c53fb6f4429a0d3ef063ec5bfb9&id=313133
8.《辛弃疾词两首》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什么是雕塑?大艺术家罗丹说:删去一切多余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留下过“冗繁削尽留清瘦”的千古名句。如何雕塑自我呢?正像雕塑“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凸显一座完美的雕像一样,善于审视、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然后无情地删去,你才能重塑一个完美的自我。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84srade.html
9.张继是题目答案解析,张继是题目答案解析1①来到苏州旅游,就情不自禁想起了张继的千古名句:“___,___。”②春天最美是___。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___,染上___,飘着___。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以汉语视角来看,在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不存在显性衔接成分。 A.正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5%BC%A0%E7%BB%A7%E6%98%AF.html
10.头条文章常有人用这两句诗描写梨花盛开的景色,也有人认为它们写的是冬天的景色,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句,并非实写梨花,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亦非冬景。 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 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858280391606469
11.董卿推荐的国学常识100题,看你能答对几题!孟子孔子公孙龙嬴政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解释:答案C是传统解释,但目前存在争论,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https://dy.163.com/article/FVIBBFM305439A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