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数不尽的建功立业者,看不完的文人墨客。不乏马革裹尸还的烈士,亦有忧国忧民的忠臣;有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胸怀,或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魄,无不是为国发展奉献全部。
新中国初期,就有那么一些人甘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祖国前进的道路,这里要讲述的是一位身居高位的才子,经历过抗战遭受过动荡十年的廉洁清贫父母官,为官者,心怀天下,一身坦荡,不因自己的私欲而放纵对于自我的约束,他就是李尔重,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
年轻时期的李尔重
曾立下赫赫战功却鲜有人知1913年的李尔重出生在河北丰润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里,那个时期的中国家庭普遍都是农民,李尔重家也是如此,凭着父母勤劳肯做日子过得也算满足,从小就很懂事的他总会帮着父母分担家务。
中国家庭都有一个普遍思想,就是知识改变命运,李尔重的父母也不例外,不论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也不会苦了学习。
当然李尔重也很努力,学习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尤其文学天赋极高,小小年纪展现了惊人的诗词能力,众人都看好这个聪颖机灵的小男孩。
李尔重一家
随着大时代的不断发展,思想的进步,革命事业越发激烈,越来越多的新青年弃笔从戎投身到革命事业中,李尔重深知,国家已到生死存亡关头,应该为祖国繁荣尽自己的一份力,于是先后从北平大学、北京大学、日本仙台的帝国大学毕业后,在1932年加入了我党。
李尔重虽是个读书人,看起来文质彬彬,但也有着自己的血性。抗战时期跟随部队南征北战,经历过无数的枪林弹雨,一次次在生死关头徘徊,立下过数不清的战功。
1947年铁道兵团成立,李尔重任宣传部长和党组成员。为保障辽沈战役的后勤,他们需要冒着飞机的炮火扫射,将必要的物资送到前线。
李尔重主动担任起运送任务,在一次次的子弹炮火中擦身,终于顺利将物资安全送到,为辽沈战役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搞运输李尔重修起铁路来也是一把好手,国民党军撤退时,恶意破坏了唐山通天津的铁路。
李尔重的字
经历过如此多的危险,李尔重从未在人前提起,若不是晚年时记者对他的专访,我们甚至都无法想象他有怎样的传奇人生。
可能许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还是那个柔弱的书生。其实说他是书生不假,无论是在恶劣坏境下的抗战时期,还是到后来为官时,李尔重始终坚持文学和书法创作。
他的作品大多是革命的写实,歌颂在战争时期付出生命的烈士,赞扬战斗在战场第一线的勇士,不仅是一位低调革命家,还是文化传播与发扬的学者,李尔重就是这样一位武能扛枪作战,文能提笔挥墨的才子。
李尔重
女儿早逝是他工作的廉洁还是教育的失败我国对人才的待遇从不吝啬,尤其像李尔重这样文武兼备的革命者。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尔重担任过众多重要岗位,祖国正是需要人才之际,就像李尔重先生说的:革命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每到一个地方都秉持着公正廉洁的作风,没有发生任何冤假错案。可以说他的革命经历为他的为官之路垫下了基础,始终贯穿他在部队的品格,清廉节俭是他的代名词,尽管中国式的关系希望从他那里得到帮助,可李尔重每次都是拒绝二字,即使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在李尔重担任省委书记期间,他的女儿李晓彤曾多次向他表示,希望得到父亲的帮助,她不甘心只是一个副处的位置,可李尔重每次都是义正言辞地回绝。
年老的李尔重
屡次的碰壁令他女儿产生挫败的念头,也许是她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也许是自己钻了牛角尖,李晓彤最终郁郁寡欢,长期焦虑下选择了轻生。
这令李尔重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质问自己的教育是不是错的,这成了他一直以来的心病。
对于李尔重而言,无论是自己的家人和百姓他都一视同仁。
他知道自己身处这样的位置就担着比旁人更重的责任,所以对子女的教育一直是严格要求的,尤其是几个儿子,都是想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女儿也要是贤良淑德,将心血都灌注在了子女身上,可没想到最后竟是这样的结局。
可能他自己都没想官场上的利益,让他的女儿蒙蔽了初心,李晓彤一直希望父亲能帮助她,可自己的父亲绝对这样徇私枉法的行为存在。
所以才造就了这样的悲剧。晚年的李尔重先生总是把这件事挂在嘴边,可叹亦可悲。
怀为国为民之心才是为官之道李尔重一生坦荡,上不愧于天,下不做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百姓的事情。一位老革命家就是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一个父母官就是时刻为百姓着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一直用严要求高标准规范自身。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一直秉持着一颗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之心,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由此可见他的工作严谨程度,不仅如此,他还凡事亲力亲为,可能是在参军时他就是跑的最勤的那个,到了为官的时候也半刻歇不下来。上山下乡,走访群众,无论地区有多偏远,环境有多艰苦,他都没叫过一声苦。
李尔重早年图像
生活中他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吃穿用度都是最简单的,他总说参加红军那会见过太多饿死冻死的人,战士们对食物的珍惜渴望,他到现在都铭记于心。所以即便是儿子结婚他都没有大操大办,都是一切从简朴质简单。
中国能有现如今的辉煌,能在世界的舞台展现自己光芒,除了自强不息和努力奋斗的精神,还与每位爱国爱民的共产党员分不开。尤其是国家前途未卜,民族希望尚小之时,使他们不惧生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中国才成为如此强盛的国家。
炙热革命心忠厚亲民魂可以说我国有现在的地位,离不开每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
李尔重,便是众多无闻无私英雄之一。他可以跟随着将士们东奔西走,无畏无惧,投身于战场之中;也可以手持铁锹锄头,不眠不休的抢修铁路,只为让部队抢占先机;他也曾坐在办公室内,写下一本本着作。他一生光明磊落,廉洁公正,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群众的保护伞,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2009年冬至李尔重老先生在睡梦中逝世,这位生于动荡之中的老人,而后在安定的岁月中与世长辞。李尔重先生一生为国为民,无私奉献,我们无不怀着敬意,只要是听闻过他的故事都会肃然起敬。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将指引我们继续前进。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唐·李商隐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2、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明·于谦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入京诗》明于谦
译文: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日常使用的,如果都被做官的拿去用来讨好上司,那就会给人民的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4、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元·王冕
译文: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明代郑思肖《寒菊》
译文: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1.古代为国为民的古诗有哪些古代为国为民的古诗如下: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搜集表现为国为民精神的诗句男儿何不当走狗,卖掉中华五十州。
请君且看教科书,几个英雄威名留?
人说历史后人写,后人不记祖先仇。
只说英雄违天命,阻碍融合逆潮流。
岳飞功高非英雄,冉闵屠胡万事休。
天祥成功张煌言,不及施琅一走狗。
满夷胡虏成兄弟,民族融合是主流。
五胡乱华无人记,扬州十日血白流。
清宫大戏连台唱,康熙雍正人心收。
汉丨人皆成胡人狗,可喜之辈也风流。
秦桧三桂弹冠庆,我辈如今能出头。
他朝日寇来融合,中华家庭添新口。
开门焚香来庆祝,民族突破五十六。
3.形容爱国爱民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4.有关爱民的诗句1、白居易《别州民》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2、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白居易《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3、体生疾苦心憯凄,民得和平君恺悌。——白居易《骠国乐》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
6、南楚凋残后,疲民赖尔怜。——刘长卿《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
7、南阳风俗常苦耕,太守忧民敢不诚。——范仲淹《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