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楷:三角诈骗的类型(上)丨法学评论

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下半部分请点击左

关键词:三角诈骗;诉讼诈骗;传统类型;新类型一、三角诈骗概念不是伪命题

一般认为,诈骗罪的构造(既遂)是,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

——对方(受骗人)产生或者继续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或交付)财产[1]——行为人取得或者使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2]“通说认为,交付行为的存在是必要的;交付行为这一要素,是‘没有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3]

诈骗包括两者间的诈骗与三角诈骗。所谓两者间的诈骗,是指行为人直接欺骗被害人,使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自己的财产。在这种场合,受骗人与被害人是同一人。三角诈骗,则是受骗人与被害人不是同一人的情形。通常所谓的三角诈骗,是由受骗人处分被害人(第三者)的财产,受骗人本人没有财产损失,被害人则没有受骗。例1:甲使用伪造的存单到丙银行柜台取款,银行职员乙误以为是真实存单,将10万元现金交付给甲。可以肯定的是,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即使反对三角诈骗概念的学者,也不会否认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稍微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本案实际上是三角诈骗,亦即,行为人是甲,受骗人与处分行为人是乙,被害人是丙银行。例2:A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欺骗C银行主管贷款事项的副行长B,骗取100万元贷款后潜逃。没有疑问的是,A的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受骗人与处分行为人是B,被害人是C银行。[4]显然,在我国,贷款诈骗罪都属于三角诈骗。

但是,就上述两例而言,由于甲与A的行为无疑成立诈骗罪

与贷款诈骗罪,人们通常不过问甲与A的行为是两者间的诈骗还是三角诈骗;或者习惯于认为,甲与A的行为就是普通的两者间的诈骗。这正好说明,三角诈骗与两者间的诈骗不存在任何实质区别。在两者间的诈骗中,被害人当然是有权处分自己财产的人,其由于受欺骗并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而直接使自己遭受财产损失。在三角诈骗中,受骗人是有权处分被害人财产的人,因而与被害人自己的处分没有本质区别。换言之,不管是在两者间的诈骗还是三角诈骗罪中,都是有处分权限的人处分了财产,只不过前者处分的是自己的财产,后者处分的是他人的财产。但不管是谁处分财产,被害人的财产损失结果都必须归属于诈骗犯,而不能归属于财产处分人。不难看出,三角诈骗与两者间的诈骗,只是形式上或者外表上的不同,二者的行为构造与实质却完全相同;否则,对三角诈骗就不可能以诈骗罪论处。

或许有人认为,在上述两例中,直接将丙银行与C银行认定为受骗人与被害人即可,因而仍然是两者间的诈骗。但是,这样的说法并不成立。单位(包括法人)虽然完全可能成为诈骗罪的被害人,但不可能成为诈骗罪的受骗人。诈骗罪中必然有受骗人,但单位本身不可能受骗。当人们说单位受骗时,实际上只是单位的决策者或者是其他可以处分财产的人(处分行为人)受骗,决策者或处分行为人既可能是一人也可能是数人。诈骗犯不可能直接对单位本身实施欺骗行为,

人员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概言之,欺骗行为只有作用于单位的自然人,即作用于单位中具有处分财产权限的自然人,才可能骗取单位的财产。[5]所以,不能认为上述例1与例2中的受骗人是银行本身。

也许有人认为,既然在上述例1与例2中,人们不区分两者间的诈骗与三角诈骗,也能合理地认定甲与A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就没有必要区分两者间的诈骗与三角诈骗了。但是,在上述两例中,人们不区分两者间的诈骗与三角诈骗,是因为没有对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进行精细的分析。这种不精细的分析虽然能解决部分案件的处理,但遇到较为复杂的案件时,不精细的分析就难以得出妥当的结论(参见本文第三部分)。况且,区分两者间的诈骗与三角诈骗,在

实体法与程序法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实体法的角度来说,虽然两者间的诈骗与盗窃罪的区分是相当容易的(只需要判断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但三角诈骗与盗窃的区分则存在一定困难。如所周知,“交付行为(即处分行为——引者注)的有无,划定了诈骗罪与盗窃罪的界限。被害人交付财物时是诈骗罪而不是盗窃罪;被害人没有交付财物时,即行为人夺取财物时是盗窃罪。诈骗罪与盗窃罪处于这样一种相互排斥的关系,不存在同一行为同时成立诈骗罪与盗窃罪,二者处于观念竞合关系的情况。”[6]承认三角诈骗的概念,有利于更准确地区分诈骗罪与

THE END
1.国家宪法日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名言【拓展】“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要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OTEwMTQwMA==&mid=2649886843&idx=1&sn=eca18649dbb95846ba4c67dfb8146a80&chksm=f1901d4cc6e7945ad12991efd165a1a9210e712c48bd4ca5ba9d0856c71c80a82e25b1ce3d7d&scene=27
2.盐检青年说《刑法格言的展开》读后感作者在书中主要对24句法律格言进行了展开论述,在展开过程中主要说明了该格言的基本含义、内在根据、具体内容以及在适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虽然采用的均为国外的法律格言,但一般是根据中国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展开。但在本书中除了主要对这24条格言进行论述外,还引用了大量的其他刑法格言,由于篇幅的限制和写作http://yc.jsjc.gov.cn/zt/xjdxxc/202010/t20201010_1107354.shtml
3.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读书报告读后感读书笔记.pdf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读书报告读后感读书笔记.pdf 5页内容提供方:180***7385 大小:234.54 KB 字数:约5.33千字 发布时间:2022-08-08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115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张明楷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803/6210003231004220.shtm
4.法治护航快乐成长读后感750字(精选12篇)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代来谈,也可以结合代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1步步提高。 2、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篇4:法治护航快乐成长作文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lyyel.html
5.读书策划方案活动主题精选20篇(全文)初一、初二各班级自行组织学生进行小书签制作比赛。指导学生把优美名言,格言警句等制作成漂亮的书签,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4.写一篇读后感 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读后感。在班会上交流。各班选送3—4篇进行年级的评比。评选出1等奖5名,2等奖10名,3等奖20名。有有各年级语文老师负责。完成时间:5月8http://www.xiefangan.com/huodongfangan/62088.html
6.格言的启示作文17篇(全文)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格言他让我受易匪浅。“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是:如是你在一个困难得境遇里,却没有退却,你的脸上千万不要露出一丝害怕的目光。我们要勇敢的冲上去,与敌人决一死战,战胜困难,永不退缩,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困难其实是并..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j7feoko.html
7.法学野渡(豆瓣)《法学野渡:写给法学院新生》作者以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视角,来审视法学的学习,以“至简、实用、可读”的原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法学学科的特性、法律人的思维、职业理想,剑法律人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指导、论文的写作等,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导法学院新生迈入法律之门,顺利“登章入室”。这是作者的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29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