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共8篇)

2)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3)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

4)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5)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6)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慎到

7)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8)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9)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10)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11)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12)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13)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14)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15)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16)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17)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18)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19)五权宪法。——孙中山

20)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

1)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2)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3)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5)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6)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7)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8)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9)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10)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1)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12)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13)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14)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15)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16)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

17)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18)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

19)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

20)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1)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2)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3)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4)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李悝(kui)

5)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6)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7)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8)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9)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10)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11)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

12)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战国)《管子·法法》

13)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14)凡法始立必有病。――韩愈(唐)《钱重物轻状》

15)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唐)《天论上》

16)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唐)《天论上》

17)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宋祁(宋)《宋景文笔记》

18)法宽则刑者少,刑者少则民为耻矣。――崔敦礼(宋)《刍言》

19)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20)法者,治之端也。――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3)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5)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6)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1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4)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1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6)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17)知耻近乎勇。——《中庸》语录大全网

1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19)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2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7)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8)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9)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2)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4)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

1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1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9)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2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10)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1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

2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THE END
1.古代关于法律重要性的名言(精选14篇)篇3:古代关于法律重要性的名言 作为古代世界法系之一种,律令法系自有其发展历史及显著特征。如现将唐视为律令法系发展巅峰的话,则秦汉无疑是其起源、发展之阶段。[2]《说文》正是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记录了一些法律相关词语,佐证了我国法律萌芽发展,折射出我国古代的法律文化。本文从《说文》法律词语出发,探析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tde9crc.html
2.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大全有关尊重法律的名人名言大全法律如同阳光,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法律如同清泉,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保证。想要感受法律瑰宝的魅力,首先从了解法律的名言开始,下面是42句经典的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不仅是先哲大家的思想精华,更是对法律的开悟启迪。 关于法律的名言: 一、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 http://m.xuexili.com/mingyan/falv.html
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12篇(全文)中国古代法律名言 第2篇 2)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3)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4)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5)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03144rm.html
4.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古代关于法的名言,与其所表达的法的作用对应错误的法的预测作用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行为结果的作用。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得以充分实现的作用。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规定和实施而对一般人今后的行为发生影响的作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古代关于法的名言,与其所表达的法的作用对应错误的是: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cbf849561f0342e2bc954142be3e23d5
5.古代法治名人名言古代法治名人名言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春秋?管仲) 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战国?商鞅)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战国?慎到)http://www.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63476
6.商务印书馆8月好书推荐163名言警句,娓娓道来,值得一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法律文明史”丛书的最后一卷 主要描绘人类法律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ttps://3g.163.com/dy/article/DP0UU65H0521D976.html
7.中国古代法律名言80、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81、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82、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83、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84、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法律名言的全部内容,更多名言警句资讯请关注美德网。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226/10/152409_953540433.shtml
8.「经典语录」中国古代法学家的法律名言警句①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释义】法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如果没有法,国家就将混乱不堪,人们的行为将没有规矩约束,法之所以这么重要其根据在于法本身是公平正义的。 https://www.simaowang.com/m/m_nr.asp?id=32487
9.名言摘抄标签:法律名言 让我们维护公平,那么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自由。在很多的情况上,我们都可以引用绝大多数的名人格言,名人格言可以让我们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您有在寻找一些关于的格言句子吗?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关于关于法律的名言, 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https://www.liuxue86.com/k_%E5%90%8D%E8%A8%80%E6%91%98%E6%8A%84
10.兴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5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B)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 6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A、老子B、荀子(B)出处 《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http://xs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cec21c53fb6f4429a0d3ef063ec5bfb9&id=313133
11.法治古谚语高中知识这是法王的法律。 不要轻饶来犯的敌人, 这是国王的法律。 虽是国王的儿子, 也不能玩弄国法。 教规好似丝绸的结, 该严禁也要放松些。 没有自然法则, 哪有人的法规。 想当和尚, 不愿守戒。 执法如山的法庭中, 有闻听和诉说的时间 2.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 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830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