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习近平法治思想被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时代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一、新时代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科学总结治国理政规律,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围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所提出的明确分工和具体任务。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十一个坚持”的要求:一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四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五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七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八是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九是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十是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十一是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十一个坚持”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前三个坚持回答了“依法治国的基本遵循”,后八个坚持则回答了“如何全面实现依法治国”。其中第八个坚持要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依法治国工作布局的明确要求,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科学严密的阐释,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四个环节、五大体系”。“三位一体”是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四个环节”是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五大体系”是指“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四个环节”全面覆盖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四个法治建设指标,是对法治工作和法治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提炼,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国家建设的整体谋划,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具体方向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