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乡镇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新说故意杀人罪

据新闻报道,2019年10月20日,大连13岁男孩蔡某某性侵未遂后杀害10岁女孩淇淇,并抛尸灌木丛。2020年8月10日,法院判处凶手及家人向受害者家属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1286024元。但因蔡某某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警方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年满十四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本案中蔡某某不负刑事责任年龄。在2021年3月1日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有了新规定,如果本案发生在2021年3月1日之后,那么蔡某某还能不承用担刑事责任吗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呢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故意杀人罪含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首先,此罪为故意犯罪。其次,必须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如对死刑犯人执行枪决则不属于,因为这是合法的。再次,剥夺的是他人的生命,自杀则不在此列。最后,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年满十四周岁的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一般就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是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判罚结果,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见处罚之重,打击之坚决。

二、故意杀人构成要素之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按照刑法总则部分的规定,年满十四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应当对故意杀人罪负刑事责任。

三、法律拟制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

(一)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

非法拘禁,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在非法拘禁中“使用暴力”且“致人死亡”才拟制为故意杀人罪。比如老张把小明拘禁起来,然后小明疯狂挣扎,老张害怕引起他人注意,就殴打小明欲让其停止反抗,结果把人打死了,那么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大家注意,一定要是非法拘禁后另外使用暴力致人死亡才行,如果只是因为绳子勒太紧,这种非法拘禁行为本身致人死亡的不定故意杀人罪。

(二)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死亡、虐待被监管人致人死亡

2004年,国家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我们要尊重保障人权,限制公权力滥用。哪怕是犯罪分子,也是享有人权的。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或犯罪分子的人权,避免暴力执法或滥用权力,我们把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死亡、虐待被监管人致人死亡也拟制为故意杀人罪。

(三)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聚众斗殴致人死亡

一般的聚众打砸抢或聚众斗殴甚至都不会构成犯罪,只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处罚较轻。但是有些人打砸抢或斗殴之后情绪激动,容易收不住手,有时候一激动就抡起旁边的锤子把人打死了,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就要重拳出击,对他的行为进行重罚,所以法律将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拟制为故意杀人罪。

【试题展示】

下列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有(D)

A.十三岁的小蔡把邻居琪琪残忍杀害并藏尸于小区草丛

B.十四岁的小张生日当天杀害其女朋友

C.小李失恋后服毒自杀

D.小王非法拘禁小赵后用暴力压制其反抗导致小赵死亡

【答案】D。中公分析:A选项错误。根据刑法规定,年满十四周岁才对故意杀人罪负刑事责任,因此十三岁的小蔡不构成。B选项错误。十四岁生日第二天才满十四周岁,因此小张不构成。C选项错误。故意杀人是指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自杀不属于。D选项正确。在非法拘禁中“使用暴力”且“致人死亡”,法律拟制为故意杀人罪。故答案选D。注意,如果本题按照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后的规定来看,则A选项当选。那么答案则为AD。

THE END
1.是为了充分保障被追诉人的人身自由权与一般逮捕制度相比,径行逮捕制度的核心特征是其直接认定三种情形的被追诉人具有社会危险性,在性质上既不属于注意规定,也不属于推定,而是属于法律拟制。从对法律拟制的相关研究来看,法律拟制的正当性依据可以被归纳为两类:一是化解疑难问题的认定争议。此种拟制需要遵循必要性原则,即仅当别无其他有效方法解决无法回避的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4-12/09/content_9097002.html
2.宪法宣传周邀您“宪”场学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本质上同普通法律一致。但因为它是根本法,又与普通法律有所不同,具有其特殊属性,表现在下列4个方面。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有的国家因此就把宪法称为根本法或基本法。宪法除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I0OTg1Ng==&mid=2651797457&idx=1&sn=b2f22bd16318651c7441d3e72310a66f&chksm=854d81b39548e6295e6bb46a1e0ba07e91bf867a16f1efa8402779a315dff8493b6071e4147f&scene=27
3.中外法学过刊拟制说认为法人是拟制的,是在目的范围内被拟制为法律主体,一旦超越目的范围,该法人就被视为不存在。实在说则认为,法人作为法律主体,是一种有机而实在的存在。拟制说忽视了法人一经拟制,就成为法律上的一种实在的持续的存在。[19]而实在说忽视了法人不经法律拟制无以成为法律上的主体。 http://journal.pkulaw.cn/OldIssue/Detail/159771
4.法律推定与法律拟制之分析梁会朝律师法律上的拟制与推定有一定联系,都是一种假定或说是“推定”,均涉及两个事实,但是 两者具有明显区别:(1)两者含义与性质不同。法律拟制是指立法者将甲事实看成是乙事实,使之发生相同的法律效果;而法律推定是司法中根据甲事实和乙事实的常态联系,当确定甲事实的存在时,在无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假定和推理出乙事实的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382.html
5.冲刺篇丨人大法学考研专业课背诵方法总体提示: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同时,需要理解并背诵其中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法律专业词汇的含义,适用于何种情景。其次,民法的内容非常多,可以说是考研科目中知识最庞大的一个科目,知识点琐碎细化,并且其重点强调理解,法条之间联系密切、逻辑严谨,笔者通过请教民商法专业的同学并结合自身经验,不建议在后期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大量的背诵,民法需要的https://www.douban.com/note/839317458/
6.《法学方法论》读书报告法定拟制的目标通常在于:将针对一构成要件(T1)所作的规定,适用于另一构成要件(T2)。 作为指示参照的法律拟制:1)法律拟将T1的效果赋予T2,当T2不属于T1时,将T2视为T1的一种情形。 2)法律拟不将T1的效果赋予T2,即使T2属于T1时,也不将T2视为T1的一种情形。 https://www.jianshu.com/p/b69c50e9ed99
7.婚姻法(一)(3)总体系统性。即凡属于直系血亲的上下各代亲属按从出关系组成了一个互相衔接、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值得注意的是,直系血亲除自然直系血亲外,还包括法律拟制的直系血亲,如养父母与养子女、养祖父母与养孙子女,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都是直系血亲。http://www.nx12346.com/zxkt/zjwg/zjflzx/202105/t20210529_39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