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定义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的问题......,【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一、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规章;

7、国际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二、合法、违法与犯罪

我们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就是行为合法,是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的。

违法是因过错而违反法律的规定的行为,是国家禁止或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违法包括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一般违法是违反民事、行政法律的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较轻,所以相应承担的责任也一般是经济、民事或行政的责任。而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是违法当中最严重的一种,但不是所有违法都是犯罪,犯罪是违反刑法的,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而要承担相应刑事惩罚的行为。

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是行为人因违反法律而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按违法行为的性质和违法程度,法律责任可分为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包括惩罚、补偿和强制三种。

法律制裁即惩罚,具体包括: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和违宪制裁。

三、公民应掌握的主要法律简介

(一)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1、宪法的地位和内容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全面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被称为“法律的法律”。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利。它包括公民的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等。

(8)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的权益受国家的保护。

(9)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必须履行以下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反对任何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辽宁行仁律师事务所于2017年由赵磊律师创立。行仁所是一家专注于刑事辩护的专业精...

缓刑的期限根据不同的犯罪情节和法律规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例如,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即可能是三个月、四个月或五个月等,但不能少于二个月;若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三年以上五年以下,可能是三年、三年六个月、四年等,但不能少于一年。缓刑的目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给予罪犯一定的考验期,让其在社区中接受改造,同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以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

THE END
1.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旨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它具有以下特征:1. 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2. 权利和义务:法律规范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础。3. 调整社会关系:法律旨在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4. 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123565659
2.法律逻辑学2、“逻辑”的一般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 一般指如下四种含义: (1)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3)指人们思维的规律、规则; (4)指一门研究特定对象的科学, 即逻辑学。 二、逻辑学及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255098
3.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9、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正确 10、“严肃”是指对工作学习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错误 1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正确 12、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正确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5/15/79360359_1028236728.shtml
4.法律法规和规章有什么区别?于都县信息公开法律、法规和规章有什么区别? 法律、法规和规一、区别 1.概念含义不同 (1)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https://www.yudu.gov.cn/ydxxxgk/c100257mgru/202103/12949faf5a844510bfa470ebd6dbfd6f.shtml
5.法理学授课讲义: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现实主义法学派〕(一)法律解释的含义与特点 1、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涵义的说明―――准确地讲,法律解释不仅仅是对法律规定的涵义进行解释而且也对法律制度的内涵、有关背景和其他有关情况往往也要作出解释。法律解释既是人们日常法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律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 2、与一般解释相比,法律解释具https://www.51test.net/show/296345.html
6.法律义务的含义是什么?律师普法法律义务的含义是什么?2020-06-28 2,461 普法内容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法定义务是指由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具有强制性。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https://www.110ask.com/tuwen/13459251657340170389.html
7.法理学法律意识在这里可以列举两类人来认识分析,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偏向法律强制与偏向道德约束的人,有些道德素养较好的人 ,虽然法律知识欠缺 ,因其恪守内心的价值信念和道德底线 ,往往能够做到严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其违法的概率一般相对较低,而那些法律意识较强但道德素质很差的人 ,由于没有起码的道德防线和规则意识 ,不能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6y71mi7.html
8.理论综合第四篇第一章第一节教育法基本理论河南省招教网1.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教育法律关系 与一般社会关系相比是不同的,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教育法律关系是以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是以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就没有https://zhaojiao.haedu.cn/kaoshifudao/zhenti/2017/1219/1015756.html
9.教育法学3.教育法律规范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组成, 包括假定(法定条件和范围,什么情况下生效)、处理(是主体明确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及要求做什么)、制裁(违法后法律规范后导致的法律后果)三部分。 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 (一)教育道德的含义: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http://www.cqwenbo.net/wap_doc/1584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