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与法律

然而,该文提及“所谓封建迷信是指盲目信仰和崇拜某种神秘力量或邪魅说法。在过去破除封建迷信的活动中,我们会将神汉、巫婆、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活动都归入封建迷信活动,而现在占卜、算卦、看相、测字甚至是相信星相、鬼神也会被归入封建迷信”,并在管理操作层面提出“这些陈规陋习,的确需要整治和革除,但办法不该诉诸简单粗暴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也不该将正常的民俗祭奠用品一律归入‘封建迷信用品’而严禁制造和销售”,“如果只是为倡导文明祭祀,扭转不良风尚,政府可通过鼓励、指导、宣传、建议、奖励等柔性方式达成目标”。

上述内容尤其是该文标题“禁售冥币纸钱?执法者应该分清,什么是迷信,什么是民俗”,似乎很容易让读者产生“执法者有权认定和区分迷信与民俗”的看法。

笔者认为这种隐藏的共识遮蔽了“迷信”一词及相应“反迷信”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迷信”就是一个用来歧视的“筐”

每个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会思考自己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是否有神灵、(不同的)神灵对自己人生的意义等问题。这些问题,上承宇宙论(宇宙万物由谁创造和安排),中启对世界的想象,下导对人生的期盼和规划。所谓“宗教”“迷信”和“科学主义”,都源于这种人性深处的寻求。

这种思考、探索及相应的信奉,是人性存在和发展的必然。对于这种从古至今的现象,他人无法遏止,政权无法消灭。

所谓现代科学主义,把传统中的宇宙论内容及其仪式看作是非理性的、不科学的,给其选定一个贬义词“迷信”作为标签,对其“污名化”的同时以区别于“宗教”。“迷信”一词,由此成了一个将民间宗教归类用以歧视和改造的“筐”。

基于这种科学主义的宗教(社会)学理论,把有组织、经典和场所的信仰,定为“宗教”,却将草根信奉的传统的“民间宗教”,贬斥为“巫术”“迷信”。由此,为创造现代文明,政府似乎就具备了将这样的信仰行为革除的正当性。

在这种理论推理链条和借此生产的一系列制度中,“迷信”就是不正常的、不正确的行为,“迷信”就势必导致陈规陋习,法律对之就应当区别对待。由此,政府为了完成现代治理目标,就应当享有对之区分、规制和改造的权力。

其实,近年来对巫术、宗教与科学的研究者们提出科学并不是唯一的理性形式。也有学者提出是巫术发展成宗教,科学则从宗教中孕育。

不论各种理论观点如何起起落落,并无一道道栅栏高墙,把现实生活中的“巫术”“迷信”与“宗教”“民情风俗”隔离开来。

于其中发育和成长的我们,是否具备定义或分清何谓“迷信”“宗教”“民情风俗”的能力,十分可疑。我们当中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人士,是否具备区分何为“迷信”与“民俗”的技术和知识,同样可疑。谁能如此伟大自信唯独自己是“醒”的,谁又会心甘情愿认为自己就是被“迷”呢?

破除“迷信”就是一个梦

创造“迷信”一词而将之与“宗教”相区分的精英们,认为前者在信仰表现形式是原始或低级的,而后者则是(适合)现代或高级的。这种建构尤其是区分的标准,为在法律上区别对待二者——限制和打击前者,赋予后者以合法地位——提供所谓正当性理由。

然而,不论“迷信”还是“宗教”,在哲学上的认识论基础都是唯心主义。仅仅以行为表现形式的不同而非行为是否造成危害后果及大小,来决定相应信奉者是否享有权利或权利范围。这种作法产生“同信不同权”,毫无道理和逻辑可言。立基于此的制度设计,除了赋予政府无限权力外,并不能消灭或改造“迷信”(行为)。

五千年的“迷信”史,一面是迷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随意到正式,从民间到庙堂、从草根到精英、从封建古代到所谓现代,绵绵不绝,另一面是各个王朝政权对“迷信”的打击压制,此伏彼起。然而,没有一个政权成功地破除和整治过“迷信”。它们所谓的“识别”“迷信”,也是狂妄徒劳之举。

1980年代改革开放背景下寺庙教堂的恢复,证明1960年代轰轰烈烈的“破四旧”运动“捣庵堂、砸庙宇、毁佛像”就是一个噩梦而已。今天看来,破除“迷信”或丧葬陋习,也是政府无法完成的目标。

政府认定和歧视“迷信”违宪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从宪法层面评价“迷信”一词的制造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的一系列“反迷信”制度呢?

然而,即使将源于“迷信”的信仰行为包括“丧葬陋习”纳入政府治理范围,也不应以“迷信”为借口,只能以这种行为后果确实损害了法定且具明确内容的“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或“公共秩序”为正当理由。

如果认同政府(享有)认定和区分迷信(的能力和权力),那么,我们将难以觉察更不必说抵抗政府审查公民精神世界的权力。如此一来,政府就更自以为拥有评估民众精神世界高低贵贱正误的权力了。

THE END
1.封建迷信犯法吗,法律的规定是什么封建迷信一般不犯法。但如果行为人利用封建迷信危害他人、危害国家,构成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单处罚金。https://m.66law.cn/v/wenda/1143258.aspx
2.清华校友邮件用户服务条款若用户违反以上规定,清华校友总会有权作出独立判断立即暂停或终止对用户提供部分或全部服务,包括锁定、注销、删除用户清华校友邮件账号等措施。 用户须对自己在使用清华校友邮件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用户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对受到侵害者进行赔偿,以及在清华校友总会首先承担了因用户行为导致的行政处罚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3251/24060.htm
3.WPS+云办公服务协议定义 1、“组织”:指注册、订购、续订、增订本服务的法人以及虽不具备法人资格但合法设立、有一定的财产可以承担法律责任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伙、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用户。订购本服务的每个组织均分配唯一一个组织ID,作为该组织在本服务中的唯一标识(本协议中简称“组织账户”),与组织名称一https://www.wps.cn/privacy/full_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