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我们有时不是很清楚道德力量发生的微妙机制,但它一旦出现,却可能起到千军万马也起不到的作用。

《新京报》9月10日曾报道,被控制造了北京东城区北新幼儿园命案的付贺功,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强奸罪、强制猥亵妇女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去年10月22日凌晨,付贺功潜入北新幼儿园后,进入幼儿睡眠室找钱物,当时睡眠室里有4个孩子、一位值班女老师。听见有响动,女老师刚问了句“是谁”,付贺功就抡起灭火器将她砸晕并强奸,然后用棉被盖住她面部致其死亡。此时,一个5岁男孩惊醒后吓哭,付贺功又举起灭火器砸死了他。

这是怎样的亵渎,怎样的残忍和怎样的黑暗!我们深切哀悼死者,同时也揪心于幸免的几个孩子,在经历了这样一个可怕的、在他们身边发生的罪案之后,他们的心灵需要非常小心的抚慰。

所幸的是付贺功在不到48小时里就被捉拿归案了,并不久就被送上法庭。我对死刑的效力乃至恰当性一般是持怀疑态度的,但这样一种罪行无疑是人神共愤,天理难容。对于这样的罪犯,法律应当如雷霆闪电,对之进行准确和迅速的打击,以保证刑罚的必定性,防止罪行的蔓延,使人们对社会的秩序与安全建立起稳固的信心。

付贺功从18岁起就以盗窃、抢劫及杀人、强奸罪“三进宫”,以致他的成年史就像是一部犯罪史。这次宣判他总共有17桩罪背负在身。他第二次入狱被判7年徒刑,但在2001年提前两年释放,而在去年又杀死了两人。这样一来,如何掌握法律的宽严程度,保证法律的严格一贯,以及如何防止刑满释放人员再次犯案,又如何从政策和观念上帮助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正常一员,都还是社会和法律需要继续考虑和解决的严峻问题。

对于像付贺功这样的罪犯,我们的确需要尽快将其绳之以法,但我们是否只是将他移交法律了事?是否只是将其杀死了事?在道德方面是否还有可为?法律与道德的规范有重合的部分,像不可杀人、强奸、盗窃这样核心的、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是法律规范。法律调节的行为范围虽比道德要窄,但它可以使用强力的手段,在法律的后面是毫不含糊的警察、法庭和监狱,而道德一般只能依靠社会的舆论和内心的信念。法律起作用无需通过被惩罚者的意愿,而道德要起作用却常常需要通过当事人的内心。

对待犯罪,我们当然要首先考虑法律的惩治手段,但道德的考量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甚至对像付贺功这样穷凶极恶的罪犯也是如此。被抓获后,付贺功对自己的罪行并没有表现出悔意,但还是有两件事值得注意,一是在幼儿园命案中,付贺功在杀死那个孩子后,曾试图掐死另一名醒过来的孩子,但在中途却停手了,付贺功在法庭上拒绝对此作出解释,但后来回答媒体说:“我当时心软了。”

另一件事是当他被记者问:“判你死刑你怎么看”?他答:“杀人偿命这很正常。”记者又问:“你怎么弥补罪过”?

他说:“我用命来补偿”。当记者再问“你的一条命能抵五条命吗?”时,他沉默了。这是否说明,他耳濡目染的某种道德原则还是起了某种作用?至少这使他一时语塞。而一个如此罪大恶极且麻木不仁的罪犯,看来也还是在某种程度上认可“杀人偿命”的准则,甚至也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拥有恻隐之心———虽然那是极其微弱和短暂的,但这短暂的一刻还是救了一个甚至更多的孩子。

而如果的确如此,如果连这样一个罪犯也有这样的可能,那就表明,在任何人身上都有某种让我们不致对人性绝望的东西。无论如何,在那个可怕的黑夜里,在法律之剑还没有可能触及罪犯的时刻,在第二个孩子遭到暴力、命若游丝悬于一个罪犯之手的时候,他毕竟住手了。我们不知道这是他以前感受过的道德教育,还是内心的道德本能起了某种作用,但毕竟在这一刻,在这千钧一发的一刻,出现了一种极其短暂但却能够救人一命的“心软”。

当然,这样的时刻在付贺功那里极其微弱和短暂,但如果在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里,在这样一个凶残的罪犯那里,也偶尔会有这样的瞬间,我们对道德的力量就还是可以抱有信心。叙述这一事实并不是要为罪犯辩护,这个罪犯虽然放过了这个孩子,却还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自然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叙述这一事实是要促使人们更加重视道德的力量,为加强道德教育提供理由、根据和信心。我们有时不是很清楚道德力量发生的微妙机制,但它一旦出现,却可能起到千军万马也起不到的作用。而且,并不是完全没有这样的可能,如果付贺功较早接触到恰当的道德熏陶,如果他幸运地碰到了一些能对他有影响力的好人,他也有可能不会走上这条犯罪之路。

这样两件事也昭示了道德作用力的两条主要途径,这就是道德理性的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即一方面道德有努力申明和论证诸如“不可杀人”这类最基本的规范的必要———向所有人申明和论证,包括向理论上怀疑或行动上否定的人们申明和论证;另一方面,也还可以期望几乎所有人心中存在的恻隐之情能够成为人们履行这种规范的动力———虽然这些原则和感情在少数人那里可能极其微弱和晦暗不明。

孟子认为,作为“善之端”的“恻隐之心”是在所有人那里都存在的,但它也很容易放逸散失,所以我们要努力求其“放心”。这种求其“放心”或找回良心的工作也就是道德的工作。若能使这种恻隐之心充溢,且经受理性的洗礼,与康德所说的对道德律的敬重之心结合起来,就能为人们履行义务和遏制不义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对于遏制犯罪来说,道德的手段的确不像法律的手段那样迅速、明确和有外在的强制力,但是,法律一般只能惩罚罪行于既后,而道德却可以防范罪行于之前。法律是刚性的,道德还可柔化人的内心。

法律不是万能的,道德自然也不是万能的,我们必须使两者相辅相成。我们可以依靠法律的强力手段准确、迅速并严格一贯地打击已发生的犯罪,我们也可以依靠道德给法律提供正当性的根据和自律的力量来努力防患于未然。

THE END
1.法律和道德,社会行为的双重守护规范文书下载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行为的双重规范,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法律是明确的行为准则,具有强制力,通过国家机器保障实施;道德则是社会伦理的反映,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体内心信念来维系。二者相辅相成,法律为道德提供底线,道德为法律提供更高标准的行为引导。在社会生活中,二者共同作用于个体行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https://m.kanfawang.com/post/19283.html
2.规范行为塑造社会法律道德和文化背景下的对话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思想道德与法律一直是人们遵循规则、维护秩序的重要基础。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互相补充的体系,为社会稳定与进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本文旨在探讨思想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作用来塑造和维护社会秩序。 https://www.vbz7lvltl.cn/dao-jia-ren-wu/114190.html
3.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社会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三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第三十四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https://www.zyhhg.gov.cn/zwgk/zdlyxxgk/shaq/202108/t20210825_69757467.html
4.论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pdf论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pdf,·新视野· 论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钱颖萍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 摘要:法治文化建设有赖于道德的支撑作用,因为法治文化的生成需要理性与道德的契合,而法治治理中的局限性也 需要道德治理加以弥补。道德对于法治文化的基础培养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23/129622903.shtm
5.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重点摘录法律没法强迫一个人过理性的生活,只能将较为严重的非理性排除出他的生活,创造出一种理性的人类生存状态所必需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道德尺度 有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必须要先知道什么是完美的,才能知道什么是错误的、坏的 富勒认为:我可以在一种关于什么有助于达致完美的极不完备的观念的基础上知道什么是不好https://www.jianshu.com/p/4c908089e272
6.《法理学冲刺背诵手册》第十三章:法与社会国家权力是创制法的直接主体,借助于国家权力,立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利益和意志。(3)国家权力以其强制力参与和保障法的实现。在现代社会,法的实施和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的支持。 2、法律也对国家权力起到支持和制约的作用(1)法确认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国家权力需要借助合法性信念来巩固自身,而法律http://fashuo.tianrenedu.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id=263
7.礼与法:法律的道德化化倾向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一般思维形式,使古代律学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不包括现代法律学的内涵,没有新法律方法论的准备,所以,自始不曾产生何种法学;司法的从属于行政、法律的服从于道德,从根本上取消了法学和法学家产生的可能性,它使中国古代法不曾获得独立地位而具有否定意义,因此,中国古代法最终是不可能传于后世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qitalw/2006102660260.html
8.坚持法律的规范作用与道德的教化作用相结合李良栋〔摘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法治不是万能的,法治建设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撑和辅助;同样,道德建设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坚持法律的规范作用与道德的教化作用相结合,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和有https://www.fx361.com/page/2015/0505/956846.shtml
9.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撑,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的约束。法治和德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b27ce1f82c394083a781b056d24e2474.html?fm=bd56d967dcf1af5ed94e9d028ee4244a94
10.《我不是药神》探讨的人性道德法律良心专利生命(我不是毕竟,用道德约束自己,好过一切法律;用道德约束别人,坏过一切私刑。500的药,瑞士诺瓦公司卖37000,程勇卖5000。人们总是惦记程勇赚了大家4500,却忽略了他帮大家节约了32000。吕受益的妻子也是如此,当初程勇帮助了吕受益,她就整杯白酒一饮而尽以表谢意,后来程勇没有不帮忙了,面对程勇给的钱,她就叫程勇走,仿佛是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48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