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切实解决拜金主义等问题

新京报快讯(记者沙雪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提出,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重点抓好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人物三个群体的教育引导,推动道德实践养成。加大对网上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加强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引导;组织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8年前,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造假欺诈、不讲信用的现象久治不绝,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妨害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实施纲要》提出,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什么是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

基于此,《实施纲要》列举了四项重点任务: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使传授知识过程成为道德教化过程

如何建设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要深化道德教育引导,并明确了7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实施纲要》要求,要注重融入贯穿,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各学科教育中,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中,使传授知识过程成为道德教化过程。

对于发挥各类阵地道德教育作用,《实施纲要》提出,民族团结、科普、国防等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都要结合各自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

《实施纲要》提出,要抓好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人物等三类重点群体的教育引导,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加强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引导

关于推动道德实践养成,《实施纲要》提出,要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持续推进诚信建设,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展示文明素养。

对于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专辟一章予以明确。在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方面,要加强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为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将开展网络治理专项行动,加大对网上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清理网络欺诈、造谣、诽谤、谩骂、歧视、色情、低俗等内容,反对网络暴力行为,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促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实施纲要》提出,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强化法律法规保障,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及时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推动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勤劳节俭、孝老爱亲、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立法工作”。

用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惩治失德行为

对于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实施纲要》提出,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各种手段,有力惩治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要组织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其中,针对污蔑诋毁英雄、伤害民族感情的恶劣言行,特别是对于损害国家尊严、出卖国家利益的媚外分子,要依法依规严肃惩戒,发挥警示教育作用。针对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公共秩序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逐一进行整治,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建立惩戒失德行为常态化机制,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新京报记者沙雪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的并行维护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一些问题可能难以得到彻底解决;此时,依靠道德观念来引导公众良好行为,可以起到辅助作用。而当面临复杂的问题时,如环境污染或财产侵犯,那么只有依靠完善且有效执行的地方性及国际上的法律法规才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手段。https://www.jvahvb5c.cn/ke-ji/487912.html
2.职业道德与法律课12篇(全文)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成效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是要学会注重课程的科学性, 虽然课程的科学性在很多专业上都能得以体现, 但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上却很缺乏。无论是教学课程的设计方面, 还是教学理念的实施, 都没有很好的体现课程的科学性、所以我们要做到, 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 结合学校特点、学生程度、教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nods97b.html
3.法律和道德,社会行为的双重守护规范文书下载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行为的双重规范,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法律是明确的行为准则,具有强制力,通过国家机器保障实施;道德则是社会伦理的反映,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体内心信念来维系。二者相辅相成,法律为道德提供底线,道德为法律提供更高标准的行为引导。在社会生活中,二者共同作用于个体行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https://m.kanfawang.com/post/19283.html
4.保险法上道德风险控制机制省思中外法学新刊英美保险法学界与经济学界就道德风险及其控制这一议题展开的研究也旷日持久、蔚为壮观,学者们对道德风险一词本质含义所作的深入探讨、对道德风险与保险之关系进行的激烈争论、对道德风险的一般化倾向展开的有益探索,以及对各特定险种中道德风险控制机制的研究,使得道德风险在其法律与政策的辩论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席位,http://journal.pkulaw.cn/NewIssue/Detail/160224
5.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主要是法律和纪律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6.行政法律手段(精选十篇)用法律的强制手段规定子女“常回家看看”, 以尽孝道, 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的结合。用法律保障孝道伦理的实现, 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也是在社会转型期维护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不得不用的手段。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维护家庭的养老功能, 除了法律的强制性义务要求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外, 还必须辅之以经济手段,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al7up5w.html
7.《法理学冲刺背诵手册》第十三章:法与社会2、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1)通过调和社会各种冲突的利益,进而保证社会秩序得以确立和维护。所有其他的社会调整手段必须从属于法律调整手段或者与之相配合,并在法律确定的范围内发挥其作用。(2)通过法律对社会机体的疾病进行疗治。具体而言,就是运用法律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道德、宗教等方面的各种社会问题http://fashuo.tianrenedu.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id=263
8.重庆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经济.道德真题模块2828.家庭美德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 29.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作用是弥补市场缺陷和矫正市场失灵。( ) 30.间接调控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手段,对每个微观经济单位实施调控的方式。( ) 31.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具有自发性、滞后性、短期性和不确定性的弱点。( )http://xingongjiaoyu.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95&id=557
9.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4.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条件考核项目与要求: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各占50%。平时考核内容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专题材料收集、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情况,期末注重对能力目标实现的综合考核 学习领域4:哲学与人生 学习领域5:思想道路修养与法律基础 http://www.jxxdjsxy.com/jiaowuzaixian/zhuanyeshezhi/2022-06-19/8135.html
10.道德和法律的实施手段有何区别道德和法律的实施手段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一,保障手段不同 道德的保障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自觉遵守和社会舆论的评价.道德规范往往通过社会传统,风俗习惯等方式深入人心,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当个人行为符合这些道德标准时,会得到社会舆论的肯定和赞扬;反之,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批评.这种舆论压力促使人们自觉遵守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064742547288772747.html
11.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单选题】道德与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 )。 A. 社会要求 B. 社会规范 C. 社会愿望 D. 社会制裁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远期汇率与利率的关系是()。 A. 利率高的货币,其远期汇率会升水 B. 利率高的货币,其远期汇率会贴水 C. 利率低的货币,其远期https://www.shuashuati.com/ti/a536b1a9ef7d4cf1bf0fd9c78b03f062.html?fm=bdbdsc850f5d5c0425fd9a7fab77975bcdfab
12.社会治理的基础规则是道德,还是法律?以技术手段推动“以德入法” 法律对道德的继受,通常体现为两种方式:其一为原则性规定,其二则为具体规定,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 例如,民法总则首先原则性地规定,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在具体的条文规定方面,为匡正社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