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内法规实施保障问题研究

党内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贯彻执行法规制度,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将法规制定和实施一体推进。一方面,要完善党内法规的制定机制,切实增强党内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每项党内法规制度都管用有效。另一方面,要强化党内法规实施的保障措施,健全法规学习、备案、实施评估、督查等机制,推动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执规责任。

让地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行稳致远

杨雅华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发挥好党内法规在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障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大作用,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重大作用”。地方党内法规是党内法规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截至2021年7月1日,全国地方党内法规已有1169部。加强地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对于保证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具有重要作用。确保地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行稳致远,需要多措并举。

制定良规,增强党内法规制度设计科学性。治党必先立规,立规必重质量,地方党内法规制度设计应该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务实管用,突出规范性、针对性和协调性。一是规范性。地方党内法规在制度设计中,要明确法规执行的主体范围,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可为、不可为、应为、不应为的行为,明确权力与职责、权利与义务范围,明确监督检查机制和惩戒追责机制。同时,应注意实质性的行为规范宜细,号召性和提倡性的规范宜少。二是针对性。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定,要将实践需要和对现实中形成的良好经验的提炼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于地方党组织领导的薄弱环节与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强立章建制。另一方面,对于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的好做法、好经验,要进行总结提升,上升到党内法规层面,以制度形式予以确认和形成成文规定,使之具有更广泛的针对性、更强的约束力、更大的权威性和更高的稳定性。三是协调性。地方党内法规制定,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不与国家宪法法律相抵触,不与上位阶党内法规相冲突,与已有的同位阶党内法规应保持协调一致,与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保持和谐统一。

外化于行,推动党内法规制度落地生效。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法规制度的权威也要在执行中得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好的制度如果不抓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锁在抽屉里,制度就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制度一经形成,必须严格遵守,抓好落实。要充分发挥党内法规的作用,确保出台一个就执行落实好一个,最大限度发挥制度效应,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要多措并举、压实责任。通过组织考核、效能督查、执纪问责等方式,明确责任、划出红线、传导压力。将落实情况纳为各级各部门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法规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推动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有力、落地见效。

监督有力,维护党内法规制度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地方党内法规执行过程中,一要强化对制度的监督检查。纪检机关要依规依纪履行监督执纪职责,加大监督执纪力度,从严从紧狠抓党内法规执行。开展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将党内法规执行情况作为督促检查、巡视巡察重要内容,定期对落实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法规执行中的偏差,对党内法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上作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二要健全完善问责机制。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的行为,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做到零容忍,绝不能使制度成为空架子、成为“稻草人”。三要坚持以上率下,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党员干部执行制度要有最严格的纪律要求,要让纪律成为“带电高压线”,以铁的纪律强化执行力、约束力,确保制度良性运行。四要通过监督检查传导压力,以压力推动落实,把制度刚性真正建立起来,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福建省党内法规实施评估中心)

健全党内法规实施评估结果回应机制

田振洪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好党内法规,需要做好实施评估工作,确保党内法规有效实施。开展党内法规实施评估,主要是对党内法规制度的实施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最后形成评估报告,为提高法规制定质量和实施效果提供参考依据。评估结果回应就是特定主体针对评估报告中所提出的具体问题和有效建议,做出回复与反馈,其实质内容主要是对评估结果的处理、转化和运用。评估结果回应是实施评估程序的最后环节,要让评估活动发挥其应有的实效,关键在于通过评估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成为推动党内法规工作的具体举措。因此,如何做好评估结果回应,完善评估回应机制,是党内法规实施评估工作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实施评估结果回应机制的价值功能。建立健全评估结果回应机制对于提高党内法规实施评估的工作效能,从整体上促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增强党内法规实施评估的权威性。评估的本身不是目的,评估是为了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而检验这种目的是否能实现,主要取决于评估报告中所提出的合理性、可行性意见建议能否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复、采用,成为它们的决策依据或参考。健全评估结果回应机制,明确评估报告的效力,实现评估结果回应的制度化,才能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对评估报告做出回应,并落实到具体的党规制定、实施中,从而增强评估活动的公信力。

第三,有利于促进党内法规的民主性。党内法规反映和维护的是广大党员的意志和利益,因此在其制定和完善时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实施评估作为党内法规完善的重要环节,应当有效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反映在评估报告中。建立健全评估结果的回应机制,对于评估报告中广大党员所提出的意见建议,通过有关部门给予积极、及时的回应和反馈,有利于激励党员群众参与评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党内法规的完善和发展。

健全党内法规实施评估结果回应机制的对策思路。要克服目前党内实施评估回应机制运行存在的上述问题,应当立足评估实际,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法与路径。

第二,加强评估成果应用体系建设。实施评估的最终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为此需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将评估结果应用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体系的各个环节。具体有:一是将评估成果作为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应用于党内法规的“立改废释清”等程序环节,促进党内法规制度的修改完善;二是将评估得出的党规执行情况纳入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应用于党内法规执行责任的监督考核,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三是将评估报告在党内一定范围予以通报,应用于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规意识。

促进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提质增效

朱良好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统一性、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具有重要作用。

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是实现“两个维护”的重要制度载体。2012年6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印发以来,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全面起步,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加强、快速发展。2019年9月,党中央修订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把党中央关于备案审查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的制度安排,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领导体制、原则、报备、审查、处理、保障、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为保障党中央政令畅通,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倒逼地方和部门提高法规文件制定质量提供了结构相对完整、程序相对完备的规程,有力促进了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深入开展。备案审查已取得显著成效,制度日趋完善、对象覆盖广泛、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更加突出。

备案审查制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尽管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该工作的开展还称不上“尽善尽美”,实施中出现了一些应该重视的现象。

首先,一定范围内存在对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意义认识的偏差。部分单位甚至领导对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简单认为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仅仅是一项普通的公文业务工作,没有充分认识到备案审查是切实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没有认识到做好备案审查工作是落实《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的重要制度机制,有其不同于其他党内法规制度的独特价值,有其不同于行政法规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独特重大意义。

与一般意义上的备案审查不同,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不仅仅是存档备查,更重要的是对党内法规文件进行政治性、合法合规性、合理性、规范性审查,并作出相应处理。必须明确的是:第一,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是一种事后备案审查,发生在党内法规文件发布生效后,不同于发布前的审核。第二,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具有特定的主体,只有制定文件的党组织才能报备,只有上级党组织才有权审查。第三,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是对党内法规文件制定活动和下级党组织履职活动的监督,体现了党内监督制度的创新。确保“有件必备”的根本措施,不是报备前向上级党组织党内法规工作机构请示或征询意见,而是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自觉承担党内法规制度的主体责任。

第二,建设备案审查专家库。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专业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鉴于备案审查机构存在“案多人少”的矛盾现实,应当在备案审查中引入第三方机制,聘用高校、科研机构等的专家参与审查。建议建立党内法规文件审查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缓解备案审查工作人手及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为备案审查工作提供咨询服务,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质效。

第三,规范备案审查同政府、人大的衔接联动机制。目前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联动机制主要依托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尽管该制度的建立对党内法规的内部协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实践中仍不能满足党内法规和法规文件与国家法律在制定、实施、评估等环节中相协调的需要。党内法规、法规文件与国家法律的协调是一项专门的、常态性的工作,而党内法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是一个专门的常设机构。鉴于目前关于法规文件备案审查同政府、人大的衔接联动机制在认知和实践中的混乱,建议正本清源,厘清、规范备案审查同政府、人大的衔接联动机制,构建内容明晰、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规范。

第四,狠抓党内法规制度宣传培训。当下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中出现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多由对备案审查制度理解出现偏差或工作不熟悉所致,下大力气进行党内法规的宣传、培训可能是便捷、快速解决问题的出路。要加强重要党内法规配套宣传解读,充分运用“学习强国”、门户网站在线访谈等多平台、多形式融合传播,形成党内法规宣传覆盖网上网下的强大声势,让党内法规更广普及、入脑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我们要按照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和作出的战略部署奋发努力,不断推进和完善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必将紧紧跟随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脚步,迈上新的台阶。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成果,一定会在党内法规制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THE END
1.如何理解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承上启下、位置关键。要处理好法治实施和法律规范、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党内法规体系的相互关系,完善法治实施体制机制,构建法治实施制度规则,强化法治实施保障基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jA1NTM4OQ==&mid=2652279723&idx=2&sn=1a1386c13bea68237eb845ae37f40151&chksm=f1ceb299c6b93b8faa3d0d7c913df44228114822b51ba83e2427ec7456f1297bb2f1d1e92529&scene=27
2.内蒙古人大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加强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3年12月,习近平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http://www.nmgrd.gov.cn/mtjjx/202412/t20241206_435061.html
3.良法善治良法善治安天下当今社会,无论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企业的生产经营,都离不开“法”的支撑和保护。 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计303件。 新时代,我国制定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国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https://m.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5732
4.让审判权运行符合司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推进审判机制现代化,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2267127717456793&wfr=spider&for=pc
5.杨建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认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一命题。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看似简单,实则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这里的“生命力”应当包含发展的能力,也是指发展的状态。具体而言,应当从如下9个方面来理解。 https://weibo.com/p/1001603808984522991743
6.解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法律生命力在于实施国内要闻解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法律生命力在于实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3日闭幕,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中央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http://china.rednet.cn/c/2014/10/27/3504200.htm
7.“法贵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南方+同时强调需要谨慎深究条款落实情况,使富裕人家虽有损失但不至于有伤富足,使对贫穷人家的照顾足以赈济其穷困。后来,人们便以“法贵必行”来形容法律贵在一经制定颁布就要切实执行。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政法机关是法律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9/28/c8149774.html
8.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 A. 实施 B. 规范 C. 教育 D. 惩戒 题目标签:生命法律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两学一做(综合部分)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北宋时期,西夏对北宋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事,分别是好水川之战和( ) A.https://www.shuashuati.com/ti/e85b4c46a18d456b8c18620b39742263.html?fm=bda8378585c7d0e7ce032053cfd6cc3a25
9.《城乡规划法》若干法律适用问题解析律师博文《城乡规划法》若干法律适用问题解析 导读: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实施,就该法的一些适用问题应邀去佛山城管执法局讲课的笔记。除了司法考试,很少涉及这么具体的问题,结果发现还是很有意义的,所有的法理思考只有付诸于实践才是有生命力的。 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实施,就该法的一些适用问题应邀去佛山城管https://m.maxlaw.cn/lawyerarticle/details/785238264932
10.央视快评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共同发力。要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对有违民法典规定和原则的要抓紧清理,更好发挥司法解释的作用,保持民法典稳定性与适应性统一;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各级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sz/202005/t20200531_12350263.htm
11.加强法治建设科学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严格执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ltxugoj.html
12.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领航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才能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重任? 2014年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及一件往事,语重心长。 上世纪80年代,海南省东方市公安局天安派出所原所长吴春忠不徇私情,亲手将涉嫌违法犯罪的https://www.xytv.cn/h5/pages/article/detail?id=23856
13.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专题部署执行工作张军强调做实做好做优高质量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执行工作关系民事权利实现,关系国家法制权威,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当前制约执行质效的瓶颈性问题有哪些?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促进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1月15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执行领域的重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出席并讲话。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1/id/7768077.shtml
14.赤壁:强化刚性执行让法规制度“落地生威”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为防止制度空转,该委强化对法规制度建设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开展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制度建设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有规不依、随意变通、恶意规避制度等行为严肃追责处理,以有力监督保障法规制度贯彻执行。今年以来,已针对案件评查工作、借用人员管理办法等http://www.xnlzw.com/gzzc/dcjc/202304/t20230412_30358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