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部门动态

2024年全国“宪法宣传周”于12月1日启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宪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

宪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018年1月19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古人说:“法者,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加强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3年12月,习近平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包括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2020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必须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照宪法法律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2021年12月6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018年12月,习近平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新征程上,要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保障。

要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坚持知识普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全面发力,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THE END
1.教育哲学课程论文通用12篇与传统的法哲学讲授、讨论的方法不同,法律认知科学也可以采用实验的教学研究方法。但是,法律认知科学实验与自然科学(医学和生物学)实验有本质区别。一般的医学和生物学实验是研究生命体的生理状况和病变的医治问题,而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则是运用医学或生物学的手段,研究法律决策中生理心理过程,研究人文社科问题的生理基础https://jjdwxb.xueshu.com/haowen/79444.html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宪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独家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宪法旺盛生命力 1987年12月1日,深圳在全国率先公开拍卖了一块住宅用地,掀起了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另一方面,八二宪法颁布实施以后,按照宪法规定,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全国农村迅速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变造成大批劳动力解放,使得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商业和其他产业中,集体的、个体http://www.mzyfz.com/cms/benwangzhuanfang/xinwenzhongxin/zuixinbaodao/html/1040/2018-05-04/content-1332935.html
3.议论文引用名言的作用(精选6篇)使说明更有说服力”的格式来作答。简言之,概括名人名言或例子的内容,答出证明了什么具体观点,极少数还需要再分析论据是怎样证明观点的。如例1,高论的内容是审美眼光低时喜欢甜俗的东西,鉴赏力提高了审美口味就变得不甜俗了。答案是“一个人对苦与甜的感受也可以显示其审美价值”。因只问“目的”不是“作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ijkha.html
4.学校论文范文德育内容是德育的核心,应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学校德育只有符合时代要求,针对学生需要,不断拓展学校德育内容,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为从“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基本要求出发,努力构建科学的德育内容体系,使德育内容既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24667.html
5.土木工程出路范文6篇(全文)医学工程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有出路 第3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工程,新理念 要不断地改变主观意识和做法来适应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是我们提倡与时俱进的哲理。这个哲理也同样适用于医学工程的发展和建设。 1 医学工程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有人曾把博大精深的中医治疗方法,概括为“一把草药,一根针”,一根针是最古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1s45myu.html
6.新时代地方科普立法的创新和发展研究——以《广东势学技术普及2.2.6 应急科普机制需要与时俱进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发生后,突发事件中的应急科普工作受到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科普工作提出了要求,但应急科普机制的建立仍有赖于法律法规的支持。地方科普立法中对此有所回应,例如,201https://www.crsp.org.cn/kyjz/YJGD/art/2022/art_2c08249b01c641af8c2af318a0db16b5.html
7.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考前必背知识点思政学科基地7.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主观题】中国共产党如何始终走在历史的前列? ①坚持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https://www.wzdozx.com/news/szxkjd/szxkjd/newsShow1579.html
8.领导干部如何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摘要:领导干部要成为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先锋和表率,以放眼全局、突出重点、把握宗旨、与时俱进的态度学法;摒弃人治传统,树立法治信仰,尊崇敬畏法治;杜绝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知晓不同身份下的守法要求;明确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运行,公平公正用权,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善用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化解社会矛盾。 https://www.fx361.com/page/2016/1012/11750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