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打通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

如果法院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司法公正和权威就难以彰显。如何破解执行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一直以来都是人民群众广泛关切、司法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执行难”三个字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人民法院满怀勇气与担当,踏上了攻坚执行难的征程。

读史鉴兴衰,难忘峥嵘。

设立专门机构,增强内部管理,改进工作方法……人民法院不断从改革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一路攻坚克难,努力为人民群众打通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接力马嘶鸣,捷报声声。

三十载栉风沐雨,人民法院坚持问题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破藩篱、克难关,执行攻坚不断向纵深推进。

谋全局,铸根基:

艰难摸索破除执行干预,革新方法缓解执行难,“强制执行”走向“自觉履行”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单位和个人基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干预、妨碍执行,成为执行工作的巨大阻力。

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全国法院工作会议进行专门讨论,强调了要加强执行力量,在必要时强制执行,大力扭转执行难的局面。

接下来的十年间,人民法院从“刀刃向内”起,首先试行内部改革,提升法院自身的执行工作力量,同时探索改进执行方法,精准攻坚,强化执行管理,不断提高队伍战斗力。

夯基础,立标杆,促革新。

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专门执行机构,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普遍设立执行庭,夯实执行队伍基础;

1998年,开展执行体制改革,建立高级人民法院对辖区内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体制,跨地区案件实行委托执行和提级执行,抵制各种干扰;

同时,人民法院还积极探索被执行人财产审计等措施,改进执行方式,缓解执行难……

经年耕耘,终有所成。1998年至2003年的五年间,人民法院执结诉讼案件、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非诉讼案件以及仲裁裁决等案件共1226万件,比前五年上升83%;执结标的总金额13477亿元,增长4倍,改革成效显著。

随着执行工作体制机制内部改革的顺利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将执行工作重点转移到监督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加大执行协调工作力度上,积极推动国家执行联动机制建设。

经过不懈努力,截至2008年,当事人自动履行率比前五年提高3.63个百分点,强制执行案件1080万件,同比下降11.91%;执行标的金额17276.2亿元,增长28.19%。

绘蓝图,谱新章:

插上信息化“翅膀”,创新体制机制攻坚执行难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法治的呼声更强,对执行工作的期盼也更深。

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难关。

面对千头万绪的执行问题,人民法院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决心,乘着信息化建设的东风,用数据联通“筋脉”,以执行信息化改变传统的执行管理模式、执行查控模式、财产变现模式,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势必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

找不到人和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16家单位和3903家银行联网,建立“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等16类25项信息,提供足不出户查遍全国财产的查询平台。

截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为5746.21万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共冻结资金2991.53亿元。

人民法院用信息织就“天网”,让人找得到,财产查得出。

查到财产无法变现?

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以网络拍卖为原则、传统拍卖为例外的司法拍卖新模式,在全国法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率、溢价率成倍增长,流拍率、降价率、拍卖成本明显下降,有效祛除权力寻租空间,斩断不法利益链条,实现拍卖环节违纪违法“零投诉”。

目前,全面实行网拍的法院覆盖率达到92.53%,全国法院网络拍卖74万余次,成交22万余件,成交额5014亿元,标的物成交率73.13%,溢价率66.24%,为当事人节约佣金152亿元。

2018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若干问题的规定》,提高了财产处置效率,规范了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

以合理价格处理执行财物,提高财产处置效率,把冻结财产变成执行款。

我们看到,一项项新制度落地生根,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全国法院沿着最高人民法院绘制的“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将蓝图变为现实,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执行道路,破解执行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构体系,迎未来:

让制度长出“尖牙利齿”,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执行道路,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添砖加瓦

人民期盼的,就是改革要做的。

对于执行工作,就是要让当事人真正把执行款揣进口袋里。

人民法院全面推进执行信息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执行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改革,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刀刃向内”,全力实现“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的目标。

至精至诚,必见其功。2016年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884万件,执结1693.8万件(含终本案件),执行到位金额4.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120%和76%。

截至2018年9月30日,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211万例,322万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履行了义务。

人民法院通过制度设计的一系列创新,进一步健全了不敢逃债、不能逃债、不愿逃债的制度体系,积极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执行不再难的风气。

风雨40年初心不改,执行改革生生不息。随着“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体系正在探索中逐步形成,并将作为执行工作道路建设不断巩固发展。从破解执行难,到让执行不再难,人民法院用执行的“利剑”坚决守护司法权威和法律尊严,让司法公正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THE END
1.尊宪崇法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http://cs.zjol.com.cn/qlxzxd/yaowen/202412/t20241209_30698314.shtml
2.良法善治良法善治安天下当今社会,无论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企业的生产经营,都离不开“法”的支撑和保护。 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计303件。 新时代,我国制定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国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https://m.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5732
3.杨建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认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一命题。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看似简单,实则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这里的“生命力”应当包含发展的能力,也是指发展的状态。具体而言,应当从如下9个方面来理解。 https://weibo.com/p/1001603808984522991743
4.“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下列说法符合要求的有不足以自行法律生命力在于实施实行施行 关键词试题汇总大全本题目来自[12题库]本页地址: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19783/22291926.html相关题目: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我国所有贫困县“清零”,中国再无贫困县。我国所有贫困县“清零”说明( )A.总体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B.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783/22291926.html
5.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A.实施B.规范C.教育D.惩戒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题本,https://www.shuashuati.com/ti/e85b4c46a18d456b8c18620b39742263.html?fm=bda8378585c7d0e7ce032053cfd6cc3a25
6.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领航中国)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开创未来。今天的中国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态势,说明我们的路走对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正越来越呈现出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全面依法治国,要谋全局。 全面依法治国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必须立足全局和长远来统筹谋划https://www.xytv.cn/h5/pages/article/detail?id=23856
7.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与基层法治政府建设8篇(全文)“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总书记指出:“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为了确保各级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严格实施法律、依法行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yeve5ge.html
8.《城乡规划法》若干法律适用问题解析律师博文《城乡规划法》若干法律适用问题解析 导读: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实施,就该法的一些适用问题应邀去佛山城管执法局讲课的笔记。除了司法考试,很少涉及这么具体的问题,结果发现还是很有意义的,所有的法理思考只有付诸于实践才是有生命力的。 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实施,就该法的一些适用问题应邀去佛山城管https://m.maxlaw.cn/lawyerarticle/details/785238264932
9.加强法治建设科学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严格执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ltxugoj.html
10.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D.法律公布后并不立即生效施行,经过一定时期后才开始施行,法律中明确规定生效施行的日期 A B C D 28. 根据《刑法》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同时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的, 。 A.实行数罪并罚 B.择一重罪处罚 C.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D.以徇私枉法罪定罪处罚 A B C D 29. 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5&ex_Id=3564
11.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1)理论讲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认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一命题。“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看似简单,实则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这里的“生命力”应当包含发展的能力,也是指发展的状态。具体而言,应当从如下9个方面来理解。 https://theory.gmw.cn/2015-02/10/content_14797717.htm
12.治理模式的转型——纪念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30周1993年宪法修改,将“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对经济自由的确立和维护,实现市场主体的多元性和自由竞争,通过解放市场和生产力来解放人。在人身自由方面,以宪法为指导的一批法律的颁布,完善了人身自由的各项保障制度,包括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32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