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改善法官精气神,提升法官自身修养与法学理论功底的软工程。法院文化建设关涉法官素质的提升,关系着人民法院长远未来的发展。但法院文化建设毕竟是一项改造法官精神面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性活动,不容易取得立杆见影之效,需要持久发酵。笔者以为法法院文化建设离不开有效的经费、物资投入,离不开规范的制度与程序保障,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规划。但是笔者以为光有制度保障与经费投入还远远不够,因为从法院来说,文化建设是一项群体性、组织性活动。但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具体落实到个体法官,需要人来操作和执行。因此从法院文化的具体落实来看,法院文化建设需要每个法官个体的努力与坚守。而单个法官的素质提升与精神面貌的改善依靠制度的规范与经费的投入是很难到达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以为法院文化建设离不开法官的读书活动,法院文化建设呼唤法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注重了人文性和实践性,贴近生活,感性的材料生动灵活,趣味性浓厚。现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写下来与

同仁探讨,商榷。

一、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几个商榷的地方

1.课堂的思想性、方向性有弱化的趋向。新课改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虽然强调了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但更注重了以我为中心的个人发展,更侧重了生活实际,使学生易于追求眼前目标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导致了部分学生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目标不明确,无所事事,无所追求,不思进取。

2.加强法制教育,模糊了法律的严肃性、惩罚性。新课改贴近生活,实际操作能力强。如学会自我保护,躲避伤害,见义智为、巧为;保护个人隐私,不轻信他人;在途中遇到他人的帮助,不要轻信,干脆就拒绝;更不要去帮助别人,否则上当受骗,贻害无穷。对于老师的体罚,变相体罚、家庭暴力,都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同学间的谩骂,甚至是过分的玩笑,都是对人权的侵犯。初中三年下来,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点记忆犹新,其他的知识早抛云霄外去了。“你侵犯了我的名誉权”,“你侵犯了我的隐私权”等等作为同学们的口头禅一笑置之。学生间侵权了,违法了,未见到哪个同学受到法律制裁。在孩子们的意识中哪还有法律严肃性、惩罚性可言。不良行为、违纪、不道德、违法等概念模糊不清,值得商榷。

3.道德观念在降低,学生们常用“人人为我”而忽略了“我为人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到临头,屁滚尿流。既无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内在修养,又存惧怕困难,不敢承担责任的畏惧心理。缺乏正义感,生活、思想、思维狭隘,服务意识差,合作意识不强,后续潜力开发不足。在精英教育中,好多中考、高考状元不久便甄没于茫茫人海中了。

二、新课改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2.学校主流阵地的巩固,目前学校出现自杀,斗殴而亡的事件有增多的趋势,而违纪、违法的事情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就是个人理想难以实现,个人的尊严受到了挑战。抑郁、愤懑、无处发泄,难以自拔。虽然社会上、学校里都有心理咨询室,难扼此风,因为根源问题她解决不了。有些校长的中心工作不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而是整天担心学生们的生命安全。以前是教学设备差,校舍危险,担心楼倒屋塌,现在是政府改善了学校的硬环境,安全硬件上去了。而目前仍担心,但此担心不可预测,提心吊胆,惶惶不可总日。却恰恰遗漏了学校的教育功能、思想工作,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要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就必须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学校环境。学校是教育的阵地,教育就意味着方向性、规范性使之向好性。思想品德课更该如此。

3.家庭和社会的民主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家庭里只知索取,不图回报,吃、穿、住、用、行、学,样样包办,孩子仅仅拥有装知识的大脑,依赖性不断增强。对父母的严加管教,老师的严厉批评,常常会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不置可否。就如同美国的两党竞选,一党选举完毕,另一党马上放下歧见,拱手祝贺。而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的选举则不然。一党选举完毕,另一党马上横加指责,选举不公,有舞弊行为,吵吵闹闹,不可终日。为何美国在幕后使然。这就是美国所推销的民主,这就是愤青们所乐道的民主,这就是青少年能饱眼福的民主。谈民主就要给学生们更多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更好的对待他人、集体、社会。而绝不能单单强调个人中心、个人奋斗,要使之融入到民主社会中去,就要靠思想性、方向性的引导。

三、应对的几点建议

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应该加强,不应弱化。这表现在“中考”指挥棒的导向性方面。同时,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法制教育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1.要继续强化理想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使之树立明确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那种认为孩子还小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此时的孩子可塑性最强。教育他要有集体观念,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有怀,有包容性。且在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系统性地加以引导。要有吃亏是福的宽阔胸坏,多做利他利社会的事,不断加强自身的内在修养,言行一致,朴实有进取心。

2.民主法治教育要给辨别能力较低的孩子们一个清晰的概念、规范,绝不能含糊不清,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敢作敢为,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强调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树立做人的正气,敢于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斗争去换取人间的正气,方能减少违法犯罪低龄化的比率,使青少年不至于以身试法。目前有个怪现象是,学校把轻微违法的学生送到派处所,派出所不了了之;派出所把在社会上抓到的轻微违法的学生送到学校,学校不了了之。而这个轻微违法的个体,却很难收敛。违纪要受到惩罚性教育;违法要受到制裁。使之在教育和制裁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3.要凸显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

首先要站在国家社会的高度来看待,要有前瞻性,长期性;要从领导机制上加以重视;课堂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使学生耳目濡染,长期熏陶。育人的功能还可能是社会教育,基础教育,自我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的都是精华,民族的是世界的。都能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效果。

关键词:老年人;法治宣传;权益保障;立法

一、上海市老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已初具规模

(一)上海市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立法已初步完善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治宣传的对象应该是每一个公民,每个人都有获得法治宣传教育的机会。

(二)上海市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已有的宣传教育途径

1.社区普法――法治知识的传播

2.媒体传法――法治环境的熏陶

3.大家说法――法治理念的交流

二、建立老年人群体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化法治宣传教育为法律维权工具

在法治宣传教育席卷全国的时候,上海作为老龄人口最为庞大的城市之一,对老年人的法治宣传教育也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在且不论,老年人至少知道可以有法律作为维权的工具,但是知道法律与运用法律是两个层面的事情。即使他们对法律有需求,但碍于客观原因他们无法将接受的法治宣传教育转化为解决自身问题的工具,那么法治宣传教育将失去其存在的实用功能。

(二)如何平衡老年人对物质需求和法治宣传教育需求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老年人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能够安稳,他们首先希望的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在老年人物质需求基本得以满足的前提下,老年人才有可能进一步寻求精神需求,如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或者了解一些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规定,为自己谋权或者为自己的老伙伴出谋划策。老年人物质保障的问题依旧是管理老年人群体的重难点问题,在该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时候,如何有效开展老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依旧是个难题,因为不是没需求,是还没“轮的上”这个需求。

(三)如何在法治宣传教育大潮下不忘老年人群体

三、关于老年人群体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想法

(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内容的法治宣传教育

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繁杂、专业、针对性强的工作,针对不同群体而展开的法治宣传教育是有所侧重的,如针对青少年主要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中关于寻衅滋事、故事伤害、抢劫、等内容的讲解。老年人则不同,对涉及自身权益事项,需要了解《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及地方法规;对与子女财产争议的需要了解《民法通则》、《物权法》、《婚姻法》和《继承法》等。因此,不能盲目的针对老年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而是有所侧重,满足其对法治的需要。

(二)自我诊治――理解吸收于身有益的法治教育

《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这举例到:古拉尼惕克的研究表明:学前特教班幼儿的家长,对融合班里有较多的幼儿但教育工作者比较少的情况感到非常不放心;台湾地区大部分特殊幼儿家长愿意送孩子到融合幼儿园就读,而普通幼儿家长中赞成孩子在此类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却不到一半;另外,对上海市崇明县随班丽幼读施个别化教育策略情况调查后研究者也得出了结论,认为普通幼儿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由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普通幼儿的家长对于学前融合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书中提到学前融合教育顺利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父母参与及课程与教学为关键因素,教师和家长在推进同伴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接纳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学前融合教育的概念

“学前融合教育”,指有特殊需要的0―6岁学前儿童能真正地和其他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接受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和教育。

学前融合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观,有力地支持了所有儿童的权利:不管这些儿童的能力多么不同,他们都有权利积极参与到学前教育的各项活动之中。

从表面上看学前融合教育是把学前特殊儿童作为主要对象,因而容易形成一种误解――只有他们才会获益,而普通的学前儿童只会受到干扰。不少学前教育工作者可能出于这种忧虑而迟迟不愿实施学前融合教育,因为一旦普通学前儿童的家长有意见而将自己的孩子转去其他幼儿园的话,对许多以在园人数为生存基础的托幼机构是个不小的损失。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融合教育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智力发展行为矫正、缺陷补偿、正常人格的养成等均具有重要作用。而让学前特殊儿童与普通幼儿一起生活学习的学前融合教育模式,不仅对学前特殊儿童,而且对普通幼儿的身心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学前融合教育对于普通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学前融合教育可以促进普通幼儿的自我发展

自我发展,是贯穿人一生的重要发展内容。学前期是极为重要的发展关键期,普通学前儿童能在融合教育中,通过与有特殊教育需要同伴的交往而获取独特的自我发展的机会,其中主动学习和自我效能感的获得最为令人瞩目。

(1)普通幼儿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一种感到自己是有能力实现目标的感知心理学。在幼年期,体验到的成功越多,或感到自己有能力为别人做些什么时,这种自我效能感就会发展得越好。研究发现,一个能够在学习或工作中取得卓越成绩的人往往都有着很高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感知大多源自幼年经验。

当普通幼儿与学前特殊儿童在一起时,他们充当同伴的小老师或去帮助学前特殊儿童时,这些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就会被激发出来,并得到发展。

(2)普通幼儿学习主动性得到加强

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有助于儿童发现事物、学习新事物,也有助于他们学习社会往的规则,对他们的社会交往与新技能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在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幼儿园中,学前特殊儿童一般学习能力差,习得速度较缓。因此,当他们在教室的时候,普通幼儿都希望以自己最好的表现,为这些特殊的同伴树立榜样,所以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尤其当特殊同伴能够回答问题,较好地参与学习时,普通幼儿更强烈地表现出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2.学前融合教育可以促进普通幼儿理解他人的能力

理解他人的能力,是属于社会智能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得以在社会上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此所言的“理解他人的能力”主要是指移情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心理理论。

(1)普通幼儿的移情能力得到增

所谓移情能力,是指在情感上能与他人引起共鸣的能力。在情感智商中,将移情能力列为第一要素,足见其重见其重要性。4―5岁的儿童已进入到自我中心的阶段,所以移情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2)普通幼儿的换位思考能力有所增强

学前儿童在认知上常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与特殊同伴相处过程中,普通幼儿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增加他们对特殊幼儿的了解,接受同伴与自己的差异性,学会理解别人,约束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和想法,从而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3)普通幼儿的心理理论得到提升

3.学前融合教育可以激发普通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1)普通幼儿关怀同伴的行为有所增强

在学前融合教育中,学前特殊儿童个体差异性大,心理年龄普遍较低,因此常出现怪异的行为及认知方面的滞后表现。在与特殊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洞察特殊幼儿的情绪状态并表现出猜测其观点的能力,正确地应对其情绪表现,激发了自身的移情能力,增进了情感交流的技能。通过学前融合教育,普通幼儿能够学会容忍和帮助他人并且还学会了关怀他人。

(2)普通幼儿谦让和助人行为有所增加

与特殊幼儿一起学习生活使普通幼儿有了更多谦让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套在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伴在D起接受保教,可以使普通幼儿获得更多的“助人”快乐,使他们觉得自己能够为他人解决困难,使他人感受到快乐,从而强化了“助人”行为的发生,也渐渐培养了他们的亲社会行为。而亲社会行为可以使个体被他人接受和肯定,为成功的社会往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前融合教育不仅对学前特殊儿童大有裨益,对普通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普通幼儿帮助特殊同伴取得进步的同时,他们也从特殊同伴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因此,学前融合教育可以使普通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各界应该给予学前融合教育的帮助

1.政府机构的支持:加大对于融合教育的投资力度,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更多支持,为幼儿园殊教育所需的设施提供支持,并向大众宣传融合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

2.专家学者的支持:需要做更多的实证研究,及时与一线教师进行成果分析和交流,为融合教育的实施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基础;

THE END
1.法律对普通人的作用法律对普通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合法权益 法律明确规定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明确指出,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564843809632407732.html
2.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法律的意义和价值 法律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的意义 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法律为社会的稳定有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同时,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http://anlihk.com/detail/id/103/cid/44
3.“法治”≠“法制”,这个很重要!“法治”是法律至上、社会民主、保障人权、促进权利、维护自由平等和程序正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法治”一词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一个词,许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YzMTkzOA==&mid=2653155595&idx=2&sn=0a54b91b7cd0eefeafd11be9ef364fe7&chksm=81eb5a36c59acdf5ffaa03bd8fcbf3b20dbe91794b5857ed53c5fd45dff51fae0b21d327f1a7&scene=27
4.中国司法解释的地位与功能任意解释指普通中国公民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各自利益 和角度出发,对法律作出的认知、评价和解释。此种解释不具有任何效力,但能造成社会舆论,形成民意或“民愤”。在某种情况下,对立法和司法亦能产生影响。从是否涉及法律纠纷角度看,任意解释又可分为当事人解释和非当事人解释。由于切身利益局限,对同一项法律规定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3050
5.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6.2022年“百万网民学法律”统战和民族宗教法律法规专场知识竞赛题9.《民法典》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 A.财产关系 B.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答案:B 10.《民法典》规定,依法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具备( )条件的,可以申请( )登记,取得捐助( )资格。法律、行政法规对宗教活动场所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https://www.jxlaw.com.cn/system/2022/08/31/030183459.shtml
7.大学生法律知识(精选十篇)大学生法律知识(精选十篇) 大学生法律知识 篇1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中的一种, 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 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的看法和作用的认识, 对现行法律的态度与期望, 对法律的评论与认知, 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履行和界定, 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 关于法律现象的认识以及法制观念等。目前,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g75urc.html
8.教案(一)概念:行政主体依据行政相对人申请,依法以颁发特定证照等方式,赋予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法律所禁止的事项的权利或资格的行为。 (二)特征:行政主体依法采取的能直接产生行政法律后果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对一般禁止的解除,是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要式行政行为。 https://jp.ecupl.edu.cn/xzfx/7207/list.psp
9.粗通根本法只需四十问——宪法知识问答3、它规定一国的基本原则,对具体宪法规范、普通法律原则和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七、宪法规范的种类有哪些? 答:宪法规范是调整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规范。其主要表现有: 1、确认性规范。确立具体的宪法制度和权力。如我国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http://lyj.gd.gov.cn/news/newspaper/content/post_1871796.html
10.法律思维通用12篇对于成人教育内容而言,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注意实践性的教学理念,通过与社会发展动态的紧密性结合,建立公正性的程序内容,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实现基本程序内容的合法性。对于法制程序而言,在法制内容实施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成人法律教育内容建立的过程中,良好的思维养成对整个https://xyyy.xueshu.com/haowen/25610.html
11.《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二节法律概念一、含义1.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的概括性表达2.法律概念具有强大的归集功能或排除功能二、种类(一)主体型法律概念1.被赋予法律权利(权力)或被施加法律义务的人或组织2.如法人、原告、债务人等(二)客体型法律概念1.法律主体权利或义务指向的对象2.如不动产、票据、野生动物等(三)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12.法家法律思想范文8篇(全文)(三)后期是法家法律思想的综合期和变异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和李斯。韩非子总结了前期和中期法家的法律思想,对完善法家理论,充实法家法律思想的 内容做出了贡献,但也有过分迷信“术”以至于降低法治的理论价值的过误。李斯 对法家法律思想在秦的法制建设中的应用起了很大作用,但对秦王朝立法、用法实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j72y6ho.html
13.什么是诉讼时效,设制诉讼时效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什么是诉讼时效,设制诉讼时效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什么是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一般规定在实体法中,是指权利人在一定的期间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的民商事法律制度。它从种类上可分为普通诉讼时效和特别诉讼时效。普通诉讼时效又称一般诉讼时效,是指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可以普遍适用于各https://www.66law.cn/laws/215823.aspx
14.浅析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法律英语和普通英语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法律英语中用到的很多普通词汇往往具有专业特定含义。例如:dominion在民法中指完全所有权,在国际公法中则为主权;estoppel在合同法中是不得反悔,在刑事讼诉法中则是禁止翻供。因此,法律英语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义与效果,不可随便改变形式。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yingyu/23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