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政策标准规定,法律分析:1、旧宅基地腾退方面砖混(砖木)结构房按不高于360元㎡。土木结构房按不高于280元㎡(危房、垮塌房屋不高于180元㎡)。简易房等按不高于80元㎡。圈舍、厕所、围墙、硬化场院等构筑物及树木按不超过1
法律分析:
1、旧宅基地腾退方面
砖混(砖木)结构房按不高于360元/㎡。
土木结构房按不高于280元/㎡(危房、垮塌房屋不高于180元/㎡)。
简易房等按不高于80元/㎡。
圈舍、厕所、围墙、硬化场院等构筑物及树木按不超过1500元/户一次性补偿。
房屋拆除及渣土清理机械费用按70元/㎡补助。
其它构筑物拆除清理机械费按500元/户,另计。
2、移民搬迁建房方面
易地扶贫搬迁类:集中安置人均建房补助2.5万元(资金兑付到项目建设单位);分散安置,人均建房补助1.5万元(直接兑付到户)。
同步搬迁类:集中安置2人以下户,每户3万元,上楼者每户再奖补0.5万元,3-4人户,每人补助1.2万元,5人及以上户补助5万元,上楼户每户奖补0.5万元。
分散安置每户补助3万元。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法律分析:
一、扶贫移民搬迁对象
二、搬迁原则
一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二是有土安置,积极稳妥,农户自愿,政府引导;三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四是坚持乡、村自我安置与异地安置相结合,以乡、村自我安置为主;五是坚持分散安置与整体安置相结合,以分散安置为主;六是坚持投亲靠友安置与组织安置相结合,以投亲靠友为主;七是坚持吊庄移民与一步到位相结合的原则。
三、补助标准及办法
“1+5”模式,即每人补助1000元,每户再补助5000元。移民扶贫补助资金由县扶贫办直接兑付到移民手中,防止在兑付过程中流失,严禁通过乡(镇)、村组兑付,或以实物等其它形式抵扣,决不能移民扶贫补助资金,截留用于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资金全额兑付到户。
四、建房标准及质量要求
移民户建房面积人均不得少于20平方米,每户最高不得超过120平方米,总造价超过5万元的按非贫困户对待,否则不享受扶贫移民的“1+5”补助。做到符合土地管理法规和村镇长远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要求,围绕“搬得起,住得下,能发展”的总体目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条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第十三条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
一、搬迁类型:易地扶贫搬迁:经扶贫部门确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标识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避灾、生态搬迁:具体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无责任主体的煤炭采空区以及生活在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核心区、生态脆弱区的群众。铁路、公路、水库等工程搬迁和城镇化、镇村综合改革需搬迁的群众。
二、如何搬:
1、集中安置:目标要求:集中安置关中地区不得低于90%,进城入镇率不得低于65%。
三、补助标准:
1、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集中安置的,建房人均补助2.5万元,旧宅基地腾退复垦人均奖励性补助1万元,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人均补助2万元,配套费由县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采取分散安置的,人均建(购)房补助1.5万元,旧宅基地腾退复垦人均奖励性补助1万元。
2、避灾类搬迁补助标准地灾,洪涝灾害以及责任主体灭失的采煤塌陷区建房补助标准:集中安置的,每户补助4.5万元,选择高层,小高层,多层进行楼房化安置的,每户再给0.5万元奖励性补助,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每户2万元标准给予“小配套”,由县级统筹安排使用。分散安置的每户补助3万元。
一、易地搬迁安置给城市市民带来了什么好处?
易地搬迁安置主要包括以下:(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第三条房屋征收与补偿应当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