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2、能力目标:①逐步形成按照社会要求规范约束自己活动的能力。②逐步形成明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知法、守法的小公民。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难点:生活离不开规则
三、教学方法:互动式、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准备:
2、学生准备:看教材、预习课本内容。
六、本课安排的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一是针对同学们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有模糊认识,只看到“规矩”和“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规矩”和“法律”也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二是,青少年学生情绪容易波动,做事易冲动的特点。
2、解读课程的依据:
“成长中的我”中“学法用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部分,学会懂得规矩、规则,自觉约束自己。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问题调查导入:(设置六个问题)
①去别人家做客,你知道有哪些规矩吗?
②你不管什么情况都能按秩序就餐吗?
③上学时你遇到红灯时会自觉停下来等待吗?
④假如你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怎样处理?
⑤平时你能自觉地对自已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反省吗?
⑥你会有意识地看一些有修身养性的书吗?
来引出: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1、什么是规则
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
2、规则的作用:
出示材料:1823年,在英格兰一所大学的一场足球比赛中,一位队员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动作:他跳起来用手接住队友的传球,直奔对方球门,把球扔了进去。双方对这个进球是否有效争执不下,因为当时没有规则可依。后来,为了防止出现类似的问题,英国足协制定了“不许用手触球和持球跑动”的足球规则,并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规则,一直延续至今。
议一议:
1、为什么会制定“不许用手触球和持球跑动”的规则。
2、假如没有裁判执法,赛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假如裁判执法不公正,会出现什么结果?
公开——规则——公平
现场比赛
看谁了解的规则多:
全班分六个大组:每个组说一个方面,从衣、食、住、行、学习、文体娱乐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抗赛。
请两个同学对各组发言进行讲评,然后老师小结
3、规则的分类;
①纪律、规章。(有纪律处罚做保障,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②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人们遵守。)
③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轻松一下:猜一猜,下面这些交通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小结:小到一个小家庭有严格的家教,一个学校有良好的管理秩序,大到一个国家国泰民安、社会安定这些都离不开人们遵守一定的规则,所以生活离不开规则。
现代社会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
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2、法律的特征:
①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具有强制性③具有普遍约束力
让同学们看几幅漫画(课件)
①“声控”②老师体罚学生、受罚学生不敢上课
③明孝陵免费开放,游客践踏世界遗产
请用自己所了解的法律知识来解释以上行为:然后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说说如何遵守法律。
图片一:家庭生活方面
图片二:学校生活方面
图片三:社会生活方面
④让同学看教材89页,当自已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
3、法律的作用: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总结
一、本教学设计意图:
2、学生准备:看教材、预习本内容。
六、本安排的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一是针对同学们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有模糊认识,只看到“规矩”和“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规矩”和“法律”也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二是,青少年学生情绪容易波动,做事易冲动的特点。
2、解读程的依据:
(一)导入新:
③上学时你遇到红灯时会自觉停下等待吗?
引出:
出示:1823年,在英格兰一所大学的一场足球比赛中,一位队员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动作:他跳起用手接住队友的传球,直奔对方球门,把球扔了进去。双方对这个进球是否有效争执不下,因为当时没有规则可依。后,为了防止出现类似的问题,英国足协制定了“不许用手触球和持球跑动”的足球规则,并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规则,一直延续至今。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规则约束着我们,如果少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何种重要角色?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话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进而培养尊重规范,尊重法律的观念。
2、了解并掌握法律对人们有规范和保护两方面的`作用。
三、出示尝试题
1、社会生活规则的作用
2、社会生活规则的分类
3、法律的显著特点
4、法律在生活中有何作用
5、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法律意识?
四、合作探究
任务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任务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任务三阅读课本第89至90页的情景材料,相互交流后回答
归纳总结:法律具有的保护作用
五、课堂小结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3、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学习重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学习难点】
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新知初探(认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我们身边的规则可分为为、、三类。
2、法律有作用和作用。其中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它规定人们,,,。
3、、、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是我们应取的态度;、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自从来到人世间,首先享有的法定权利是,以及获得父母的权利;从儿童到少年,我们有接受的权利和义务;具备劳动能力时,有的权利和义务;达到法定年龄依法享有权和权,有的义务,有的权利,有的义务,我们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依法的权利;在告别人世前,还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立下,将属于自己所有的待死后转移给他人所有。
5、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①
②
③
6、试作比较,并将右下方备选内容序号填入恰当的空格内。
①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在校学生③舆论、习惯、信念④自然形成⑤教育行政力量⑥全国适用⑦教育行政部门⑧普遍适用⑨国家强制力
比较项目
行为规范如何产生适用范围或对象靠什么发挥作用(实现手段)
社会道德④⑧③
学生守则⑦②⑤
国家法律①⑥⑨
二、探究提高
1、阅读“小明的一天”回答问题。
小明上数学课的时候又睡着了,数学老师示意同桌叫醒他,睡意蠓咙的小明忘记了自己正上数学课呢,头也没抬起来,咕哝了一句:“干嘛呢!”,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才惊过神来。
放午学后,挨了批的小明闷闷不乐地准备乘公交车回家,只见车还没停稳他就想往上挤。车开了,一个颤巍巍的老奶奶正倚站在小明的座位边。“这位小朋友,你能不能让一让,让这位老奶奶坐一坐”售票员和气地说。“这么多人,为什么就叫我让”只听小明没好气地应着,并把脸别过一边。
下了车,小明没急于回家,而是钻进了边上的一家网吧,玩啊玩就忘记了回家。“怎么办呢,下午的课又快开始了,多烦哪,不上了吧”小明心里想着,手仍不停地玩着游戏。“嗨,玩这么久了,出去透透气。”一直在小明边上玩的一位男子试探似的问着。看小明犹豫着,他就连推带拉地带走了小明。
最后急得团团转的家长和老师在公安局治安科见到了小明。原来带他出网吧的那男子是一个小偷。当走到一幢居民楼下时,他骗小明说他家就住在楼上,要回家拿点钱,叫小明在楼下等他,并交代小明说:“万一有人来叫一声,免得他父母回来看到了不好。”小明没多想,自己也曾偷偷地到自己家里取过钱,这没什么。就这样,小明糊里糊涂地做小偷“放风者”,作为“同伙”一同被发现者扭送进了公安局。
这就是小明“不平凡”的一天。
思考:请你找找小明的这一天违反了哪些规则,这些规则有什么不同,你能否试着将其归归类
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如果没有法律,我们公民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侵犯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人就得不到应有的惩处,我们的社会就会失去最基本的秩序,混乱不堪,人人自危。
1、我来选择(温馨提示,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课本p.86页的图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①要做好一件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②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③没有法律的强制,人们可以照样遵循社会公共生活④没有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就没有社会公共生活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④
(2)法律之所以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是因为……………………………………()
①法律的制定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②法律的实施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③法律的约束力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④法律之对违法犯罪分子有制裁作用,对其他公民则不起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3)法律之所以有“生活卫士之称,是因为………………………………………()
①法律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②法律是评判善恶的最高标准③法律维护人们的的合法权益④法律是维护矛盾的唯一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这表明……………()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体现和维护道德的要求
c.法律要靠人们自觉执行而保证实施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我来回答:
XX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22986件,其中有537名县处级以上的官员因腐败而被判刑。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潘广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田凤歧、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浙江省原副省长王钟麓和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等13名省部级官员因腐败而受到包括死缓、无期徒刑和12至XX年监禁等刑罚的严惩。
运用法律知识回答:以上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答:对这个腐败分子的处罚,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显著特征。同时也体现了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特征。
四、总结归纳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得态度;以法为荣,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