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文: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交流与融合——《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及适用研究》序言节选大家风云

日本学者冈田朝太郎在百年前的京师法律学堂演讲中,曾深刻指出:“一国司法制度之良否,关系于实体法(刑法、民法)者半,关系于形式法(民、刑诉讼法)者亦半。”我国近代法律改革的先驱沈家本在论及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窃维法律一道,因时制宜,大致以刑法为体,以诉讼法为用。体不全,无以标立法之宗旨;用不备,无以收行法之实功。”这些观点穿越时空,至今仍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们不仅强调了实体法与程序法在构建国家法治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也揭示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密切关系。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正是这样一组关系,它们如同天平的两端,既密切关联又相互制衡,共同筑成刑事法治的基石。

追溯至世界各国法律发展的早期,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往往一体共生。例如,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均是实体法与程序法融为一体的法典。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和法律体系的不断演进,刑法与刑事诉讼法逐渐从早期的合体形式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彼此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1808年,法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独立的《刑事诉讼法》,此后,德国等欧洲国家纷纷效仿法国制定独立的刑事诉讼法典,逐渐形成了实体法与程序法相分离的立法模式。

中国的法律演进也体现出类似的进路。从周代的《吕刑》、战国的《法经》,直至《唐律》及其后封建社会的历朝刑律,都是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合二为一。1911年1月,晚清政府制定的《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该草案未及正式颁行),应是我国刑事程序法独立成典的最早尝试。此后,北洋政府时期的《刑事诉讼条例》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刑事诉讼法》,皆采用了刑事程序法从刑事实体法中分离的立法模式。

与法律体系的变迁相对应,刑事法学科亦大致经历了同样的发展轨迹。1764年,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近代意义上刑事法学科的诞生。但该书不仅涉及犯罪定义、刑罚适用等刑法核心议题,也涉及逮捕、审判方式等刑事诉讼关键内容。此后,随着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分立以及知识领域的不断分化,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分别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尽管如此,由于实体与程序在实现刑事正义中的互相依赖,也注定了研究刑法的人必须研究刑事诉讼法,同样,研究刑事诉讼法的人也必须研究刑法。正因此,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进行融合研究在域外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学者既是著名的刑法学家,也是著名的刑事诉讼法学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取得蓬勃发展,特别是1979年,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在法治重建中率先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的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和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的分别组建,以及各教学科研单位分别设立刑法学教研室(研究室)和刑事诉讼法学教研室(研究室),并分别培养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致两个专业间的隔阂愈来愈深。尽管近年来储槐植先生提出的“刑事一体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刑法学界与刑事诉讼法学界的沟通,也取了一些成果,但囿于我国法学教育和学科设置的传统框架,实质性的进展不明显。

陈妍茹博士所著《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及适用研究》一书,是在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交叉研究领域的又一有益尝试,我认为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兼顾宏观与微观。作者在阐明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聚焦于刑事审判的核心环节——定罪与量刑,研究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在事实认定、证据运用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的交错适用关系,并以非法持有枪支罪等为例,较为深入地讨论了刑法各罪与刑事诉讼的关系。其次,区分应然与实然。作者强调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在应然上的协同关系,也列举了两者在实然上出现的种种冲突和矛盾。再次,注重定性与定量。作者收集了大量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书作为研究样本,以此为切入来探讨定罪与量刑中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当前,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正处在一个活性化的时代,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也空前活跃。时代呼唤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深度融通,呼唤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的通力合作。期待该书进一步激发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为更好地实现刑事正义这一崇高志业不断添砖加瓦。

(注:(《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及适用》,陈妍茹著,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本文为给该书所撰序言的节选)

作者:刘仁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THE END
1.普法宣传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知多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我国刑法体系的核心,它详细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刑罚种类以及适用原则。这部法律文书的制定,旨在通过明确法律界限和提供刑罚制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它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条文,更是我们共同追求法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QwOTg3OQ==&mid=2653340394&idx=4&sn=c65fb48bb2bff2a86c100fefd8f62c4a&chksm=8c0a7b350aa0cb8c83301f2399e759214e218c8761b719fbf79d911f3b42991029f2a61beea1&scene=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SDN合作学习法律科普知识刑法有广义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刑法还可区分为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指仅使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国,也就是指https://blog.csdn.net/2301_81761052/article/details/144400590
3.五万六千六百八十一个字,从头到尾写的不就是四个字“公平正义因为这部电影,无数观众记住了片中那段掷地有声的话——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共四百五十二条法,五万六千六百八十一个字,从头到尾写的不就是四个字“公平正义”吗?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749238/
4.公平正义是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之以下不属于公平正义内容的是 A. 权利公平 B. 机会公平 C. 结果公平 D. 规则公平 题目标签:思维法治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C 复制 纠错 举一反三 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中的反映https://www.shuashuati.com/ti/332c092fc3b845bf8dd782668e25acd5.html?fm=bda70342bfcec903c8c62fa5d85ea039d9
5.法律对正义的保障汇总十篇而“律”据《说文解字》解释:“律,均布也。”意指是要求人们普遍遵守行为规范,以使行为协调一致。所以法和律就词义来看,皆有公平、正义、统一的行为准则这个含义,所以法本身就含有正义的意思。 法的价值是为了保障利益,维持正义,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法与正义密不可分https://www.xueshu.com.cn/haowen/48532.html
6.法律的责任是维护公平正义老百姓最期待的也是公平正义——《第公平正义来自哪里?公平正义来自司法部门对每一个案件公平公正的判决、公平正义是普通老百姓内心深处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期待。法律最大的责任就是维护公平正义,加大力度惩治违法犯罪,不断提高违法犯罪的犯罪成本,同时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解决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鼓励心存善念的人敢于挺身而出去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法律最https://dingbian.qinfeng.gov.cn/info/1076/7896.htm
7.中青班毕业感言集锦像“刑法”一样惩恶扬善 像“刑诉法”一样公平正义 像“民法”一样温暖阳光 像“民诉法”一样严谨细致 像“行政法”一样威武权威 像“行诉法”一样敢于担当 像“经济法”一样财源滚滚 像“国际法”一样环游世界 [抱拳][抱拳][抱拳] 16. 市工信局 徐沙:时光飞逝,三个月的党校学习即将结束,满怀留恋与https://www.meipian.cn/2jw8mv3w
8.十年磨一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加快推进刑事审判工作现代化,不断提高刑事审判能力和水平,依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10/id/7588790.shtml
9.“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从电影《第二十条》看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影片展现了韩明的内心成长,也从他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从不敢适用、不愿适用到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 片名中的“第二十条”指什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影片中讲述的“正当防卫”?一起来看↓ 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了哪些内容? 电影《第二十条》指的就是刑法第二十条,也就是“正当防卫”条款。刑法第二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132/folder205/2024-02-19/4X7kRQYInULaDu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