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8.9)三支一扶招聘考试网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但道德与法律又有各自的边界,它们有各自发挥作用的范围。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

B.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只要求人们行为的动机

C.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D.法律一般要求权利和义务对等,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并选错误项。

法律由国家制定,并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使它能够起到规范人们言行的作用。法律规范人们的方式,主要是以禁止的方式。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道德舆论的褒扬与贬斥规范人们的行为。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A项排除。

C项: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C项排除。

D项:法律以权利义务为内容,要求权利义务对等;而道德一般只以义务为内容,并不要求有对等的权利。D项排除。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B.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党政专题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一百一十二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因此,D项表述有误,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A.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B.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C.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一百二十一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因此,D项,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表述有误,当选。

4.导购孙某在引导顾客购物的过程中,为达到迫使顾客消费的目的,采取辱骂、威胁等手段,强迫顾客购物,消费金额达1万余元。孙某被人民法院以强迫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这一案例体现了法的:

A.强制作用

B.指引作用

C.推理作用

D.预测作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的价值和作用知识。在法的作用中,有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强制作用指法律具有的制裁和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题干中导购孙某因强迫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法的规范作用分为五个方面:①指引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②评价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③教育作用。这是指通过法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④预测作用。这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⑤强制作用。这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证。

5.某高校法律基础课堂上,同学们就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进行了热烈讨论。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

B.乙同学认为,患有精神疾病的公民不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C.丙同学认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出版作品的自由

D.丁同学认为,口吃的公民不享有艺术创作的自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识。根据《刑法》第五十四条,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可知,A项错误,排除;C项表述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B项:根据《宪法》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B项排除。

D项:根据《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D项排除。

A.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B.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C.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D.我国司法机关实行司法独立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机构知识并选错误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并向其报告工作,这是由我国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我国的司法独立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司法独立。真正意义上的司法独立是司法机关独立于一切单位和个人,包括政党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及个人。而我国现在的司法独立只是独立于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而并不是针对所有的机关、单位和个人而言的。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根据《宪法》第一百三十一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可知,A项正确,排除。

B项:根据《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可知,B项正确,排除。

C项:根据《宪法》第一百四十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可知,C项正确,排除。

7.李某因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当(),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其行政处罚。

A.李某第一次实施违法行为时

B.李某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时

C.李某在户籍所在地实施违法行为时

D.李某与他人一起实施违法行为时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行为知识。

第二步,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由此可知,题干中,李某受他人胁迫有为法行为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其行政处罚。

二、多选

8.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法律责任的种类包括: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经济法责任

D.国家赔偿责任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责任知识。

根据法律规定,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经济法责任、刑事责任、违宪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包括:个人负责,不株连原则;重在教育原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原则。构成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

因此,选择ABCD选项。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规定的内容包括:

A.我国的根本制度

B.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

D.我国的根本任务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知识。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根据《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宪法第二章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第三章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因此,选择ABCD选项。

10.“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所强调的意义在于:

A.宪法是国家一切立法活动的基础

B.没有宪法的国家不能称其为国家

C.一切组织必须以此作为行为准则

D.在遵守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其效力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基本理论知识。A项: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A项说法正确,当选。C项: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C项说法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C选项。

【拓展】B项:国家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国家三要素理论可以如此概括:当在一个固定的领土范围内居住着一个人民,而在这个人民中又行使着一个合法的政治权力时,便存在着国家。B项排除。

THE END
1.《审判》中的法律之门但“乡下人”和K本人至死没有走进法律之门。因为无形的法律意识形态和法律制度组织,本不存在法律之门,所以“乡下人”和K走不进虚幻大门。而作为对此的心理阻断和期待可能,法律面前确实有道门,横亘在想进去的人面前。因此,作者设置门,具有象征意义,虚妄而真实,象征K遭遇艳若桃花、实则只余躯壳的法律的无奈;象征对http://hahy.jsjc.gov.cn/wenhua/202411/t20241127_1679307.shtml
2.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案例分析,是律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具体案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实践中的应用技巧。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尝试将所学理论与真实事件相结合,从而提升我的应对问题能力。 四、私募基金与金融监管 除了传统领域,我也对私募基金这一金融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私募基金是一个高风险、高回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3.刑法格言刑法是善良公民的大宪章,还是犯罪人的大宪章?然而,根据此条规定,被告人客观上不能出庭,法院才可以缺席审判,可能出现一种操作上的难题,即被告人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缺席审判程序适用条件,但仅仅因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不同意,就会导致法院无法进行缺席审判,造成案件久拖不决。同时,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TM3OTc4Mw==&mid=2247511804&idx=2&sn=98c3d1d0897fb24441b2e0280a0b972e&chksm=c0b74d54f7c0c4425dc5ff9257bbce4f6a163bc515e0989bfad25f9f887866443c2dfebfb8c0&scene=27
4.菲利刑罚观的启示:刑罚的局限性他主张刑罚应当宽和,刑罚的威慑性不是体现在其严厉性,而是体现在其及时性与确定性。由此看出,该说主张刑罚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通过教育和改造犯人,已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折衷说是上述两种学说的调和,认为刑罚内容既包括惩罚也包括预防。刑罚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其预防犯罪和惩罚犯罪的效果上,想要达到这两种效果,刑罚https://zhuanlan.zhihu.com/p/141560534
5.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6.#法律的意义是保护好人还是惩罚坏人#法律的意义在于建立秩序,违反秩#法律的意义是保护好人还是惩罚坏人# 法律的意义在于建立秩序,违反秩序的要惩罚,无所谓好人还是坏人。https://www.toutiao.com/w/1817379197268106/
7.法律教育的意义作业篇1:法律教育的意义作业 一、初中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常识 为什么要对初中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呢?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国情教育。2011年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72lf32v.html
8.《行政处罚法》的最新修订与完善主题笔会一方面是旨在惩罚违法当事人,目的在于通过制裁使当事人不仅得不到违法利益,而且要利益受损或增加利益支出,为违法行为付出代价;另一方面也有预防和减少违法行为的功能,通过对违法当事人的惩戒,使当事人以后不敢违法,同时也是对潜在违法当事人的警示,从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减少行政管理成本,保障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有效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1-05/06/content_8497680.htm
9.关于《会计法》若干问题的理性分析和深层思考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法律意义在于法律主体的变更,意味着今后综合执法机构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行政复议和诉讼;行政管理上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原来的行政管理层次,不再按照上下对口设置执法机构,精简了机构。 2、《会计法》综合执法的现实意义 第一,《会计法》综合执法是实现经济综合执法的基础。当前综合执法的实践主要在http://www.jscj.com/jscj/yanjiu/20031221163728.php
10.论当代中国法律责任的目的功能与归责的基本原则(注:英国法学家Dennis Lloyd认为,在原始社会,“‘制裁’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惩罚违规的行为人以恢复旧有的状态,而是在维持社会秩序,因为违规行为有碍社会团结,这种团结必须予以恢复。”见其所著:《法律的理念》,张茂柏译,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第224页。)法律责任的惩罚功能可以说是法律责任的首要功能。[page]https://mip.findlaw.cn/info/xingzheng/xingzhengfuyi/fycx/flzr/79344.html
11.读书:法治的细节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 法律与秩序 法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维护秩序,而要维护秩序必须以惩罚为后盾,只有秩序才能让人类的行为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法治还是人治? 法治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对权力进行限制,防止他腐坏堕落。法律的目标是维护秩序,但是维护秩序的力量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否则就会成为秩序的破坏力量https://www.jianshu.com/p/56a8371e9752
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100问(7)社会治安治理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积极参与。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应当经常进行监督检查。颁布这一《决定》的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法律化、制度化,为全社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http://www.gzhdpf.org.cn/c100779/201102/dcf9d47c922b4a90ae10b7c188d7d995.shtml
13.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8)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 要素的是( )。 A.假定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D.概念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本题主要在于区别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和法的构成要素。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法的三要素和法律规则三要素的掌握情况。法的要素是指构成法的基本元素。法的要素包括:法律规则、法律http://www.yuloo.com/news/2191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