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三课时《依法收集运用证据》说课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第十课第

三课时,依法收集运用证据。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

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围绕总书记重要讲

话精神,我将从八方面展开说课,即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

法学法、说学情、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

为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实现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设计结构化。我先来阐释

单元教材分析,第十课设计三课时内容,从诉讼权利、诉讼程序、诉讼证据出发,

介绍解决纠纷的具体方法。同时,为落实“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本单元在情境上选择模拟法庭的形式,但是,3课时没有都使用模拟法庭,其中

前两课时运用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事诉讼程序,第三课时回归真实案

例,由处理过的模拟法庭案例回归热点真实案例,基于真实情境开展任务探究,

学以致用,实现教学情境延展,从而增加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在前两课时学习诉讼权利、诉讼程序的基础上,继而学习证据的内涵、

作用、种类与日常生活中收集、保存证据的方法,阐明树立证据意识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重点说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举证规则及法律意义,阐明举证责任倒

置的内涵和适用性情形,阐述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的现实意义。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内容要求:将课标设置为说明不同诉讼中的举证规则,树立证据

意识。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基于对教材和课标的分析,我设置了以下

教学目标:1、围绕“高考卷做证据”等真实案例,了解证据的种类、作用、收集

保存证据的方法,感受证据的重要性,增强政治认同。让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法治

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通过探究民事诉讼举证规则感受我国司法的公平正义,树立证据意识,培

养法治精神。

3、观察案件审理过程中证据的运用,总结三大诉讼的举证规则,撰写法治短

评,从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大视角加深对公正司法的理解,增强公共参与。

基于新课标核心理念我将重点设置为证据的类型、法律事实与生活事实。难点设

置为举证责任分配方式。

搜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素材;制作观察记录表。在素材的搜集上,案例的选择

尤为重要。在此我选择了两个新颖案例①葡萄酒食品安全的产品责任纠纷案(高考试

有趣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

的思政课建设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辨析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辨析式教学

法中,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值不值”“对不对”“能不能”“该

不该”,也就是通过创设情境,由具体案例引发设问,在问题解决中引领学生进行自主

辨析、思考,自主判断、选择,提高学生学法用法的能力。在互动式教学中,主要体现

学生——学生、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实现思政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

挥。

学生在课前需要: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以问题链形式在小组

讨论中获取新知,通过感悟经典案例,在现实体验中感悟公正司法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对选必二《法律与生活》及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三

框《公正司法》的学习,已经对不正当竞争、侵权责任、诉讼类型、诉讼程序、诉讼

权利、公正司法的内涵及措施等知识有了熟悉的把握,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

识基础。

学生对于真实案件具有强烈的兴趣,高考卷等素材学生非常熟悉,符合他们的生

活体验。高中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的养成期,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还

停留在浅层次上,对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能从学科意义上来把握知

识,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在活动中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

在探究中提升情感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首先展示我的教学思路,为了探索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本框采用主题式

教学,未采用议题式教学。公正司法是贯穿本框内容的主线,因此,我以观案件审理,

感司法公正为主题,设置三个环节,分别是观案件审理、悟证据重要、评司法公正,

用5个案例贯穿全过程。本框内容围绕证据开展,其中案例的选择是重中之重。因此

案例的选择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环节,在葡萄酒食品安全的产品责任纠纷

据。从而引出证据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司法程序和实体的公正,培养证据意识。第二

环节设置4个情境,讲解证据的类型及案例展现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通过案例展开

理念,并让学生在撰写短评的过程中感受公正司法。

展示高考文综试卷,通过学生日常接触的试卷设置悬念,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事

物都能成为证据,让学生感悟到证据的重要,为本节课的后续开展做铺垫。随后进入

新课讲授。

环节一:观案件审理——我是观察员

课件展示高考试卷以及表情包所涉及的案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材料找

出其中所呈现的证据。通过课堂展示及观察,让学生以观察员的身份在具体的司

法案件中初步感受证据意识,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

定捍卫者。案情选择较为新颖,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紧

跟其后引出证据的内涵,并对案件事实和生活事实作出阐释,引导学生进一步增

强证据意识,感悟法治精神。

环节二:悟证据重要——我是讲解员

我将围绕学生已找到的证据,前后衔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继续探

索证据类型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展示使答案产生对比,明确问题所在,使学生在

听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随后设置议学活动:是否真实的证据就可用?通过设

问,在学生了解证据的基本概念基础上进行思辨性分析,符合深度学习理念,即

学习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过程,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学习的表层,而通过知识

形成一定的思考方式、学习态度,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才是学习的深层,

真正的学习应包括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态度。随后学以致用,分析高考试

卷为何能成为证据。在掌握科学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应用,从而培养证据意识,

使学生了解证据重要的法理因素,自觉成为公正司法的捍卫者。

接下来进入到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方式的讲解,这是本课的难点,因此

过设置问题链,逐步引出知识点落实本框的知识重点——谁主张谁举证,在追问

时让学生讲述自己日常保留证据的好习惯,启示同学们注意证据的收集与保存,

让法律知识与生活常识紧密结合,实现素养的真正落地。

随后创设情境,医疗纠纷、宠物伤人案件,案例的选择来自侵权责任章节,

实现知识的前后联结。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来分析举证责任谁来承担,同时将其

与谁主张谁举证进行对比,使其自主分析总结二者举证责任分配方式的差异,在

对比中进行体验式学习,从而掌握本框的难点——举证责任倒置。

以上是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规则,下面我将设置行政诉讼案例,通过设问引出

行政诉讼举证规则。在总结三大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发思

考:举证责任分配方式设置的意义何在?公正司法是串联本框内容的主线,无论

是证据的讲述,还是举证责任分配方式的设置都是为了体现司法的公平正义。本

环节对主题的升华与新课标要求相呼应,做到学理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为深度学习不仅是深度体验和深度理解的整合,思政课更应注重深度情感的升华,

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无价值不教学,学习

不仅是简单了解知识的过程,更应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升,本单元以诉讼实现

和法律意识。

第6页

最后是作业设计和评价设计环节,通过设置学生撰写法治短评活动,在锻炼

学生的短评撰写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从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大视角加深对司法

公正的理解,增强政治认同与法治意识。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呈现板书的结构化特征,便于学生进行知识整合。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本节课设计“

是否真实的证据就可用?举证责任分配方式设置的意义如何?”等问题,引领学

生强化公平正义的核心理念,在一系列问题链中感悟公正司法,强化学生对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了解。

2.围绕主题打造活动型思政课程。坚持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统一,通过

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沉浸式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感与参与度,

学思结合。

3.落实单元教学目标。本课时为本课第3课时,以观案件审理、感司法公正为

主题将单元整体教学任务贯穿始终,体现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结构化。

4.符合深度教学理念。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

提升。

总书记提出: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作为青年教师,我因热爱而选择,

因情怀而坚守。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敬请评委专家批评指正。

附:课时教学设计

观案件审理感司法公正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是统编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第四单元第十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的第三课时。学生在前面学习诉讼权

利、诉讼程序的基础上,继而学习证据的内涵、作用、法定种类与日常生活

中收集、保存证据的方法,阐明树立证据意识的重要性;重点说明了民事诉

讼和行政诉讼的举证规则及法律意义,阐明举证责任倒置的内涵和适用性情

形,阐述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的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

1.学生通过对选必二《法律与生活》及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

第九课第三框《公正司法》的学习,已经对不正当竞争、侵权责任、诉讼类

型、诉讼程序、诉讼权利、公正司法的内涵及措施等知识有了熟悉的把握,

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缺乏对真实司法

象的知识现实化。

学情分析

2.学生对于真实案件审理具有强烈的兴趣,高考卷等素材学生非常熟悉

,符合他们的生活体验,但是需要教师引导其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时学生缺乏对于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及规范撰写短评的能力,需

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课标要求4.3说明不同诉讼中的举证规则,树立证据意识。

在具体的司法案件中增强法治意识,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

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教学目标

2.观察案件审理过程中证据的运用,撰写法治短评,从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两大视角加深对司法公正的理解,增强政治认同。

3.通过探究举证规则感受我国司法的公平正义,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重、重点:证据的类型、法律事实与生活事实。

难点

难点:举证责任分配方式。

教法:案例型教学、活动型教学

学法: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情境:展示2010年高考文综卷

教师活动:引入本框学习目标

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日常接触的试卷设置悬念,日常生活

中不起眼的事物都能成为证据,让学生感悟到证据的重要

,为本节课的后续开展做铺垫。

教学过程

情境:案例1:刘某在网店购买了葡萄酒,他认为店家隐

瞒了配料成分,且酒中含有蔗糖,刘某认为该葡萄酒不符

合食品安全标准,故将甘肃某酒业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

赔偿。

环节一:

观案件审理

——我是观察员

案例2:ok表情包案件

活动:案件1、2呈现哪些证据?

任务:观察案例并完成观察记录表。总结已有证据,引出

证据含义,区分讲解案件事实和生活事实。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展示及观察,让学生以观察员的身份

在具体的司法案件中增强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

律事实,提高在生活中学法用法的能力。同时案情选择较

为新颖,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1:案例1、2

活动1:小组观察并记录。

任务1:1.记录的证据分别属于什么证据类型?

2.真实的证据就可用吗?

3.从证据的“三性”分析高考试卷为何会被采纳?

设计意图:通过引出证据只有符合真实、关联、合法才能

被采纳,从而培养证据意识,用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使学生自觉成为公正司法的捍卫者。

活动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该案件举证责任分配是怎

样的?思考:原告被告是否都提出主张?如果提出,其是

否都对自己的主张进行举证?总结举证责任分配方式?获

行阐释。

任务2:小组分别阐述自己的主张和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链,落实本框的知识重

点。在追问时让学生讲述自己日常保留证据的好习惯,启

示同学们注意证据的收集与保存,让法律知识与生活紧密

结合,实现素养的真正落地。

环节二:

悟证据重要

——我是讲解员

情境3:案例一:医疗纠纷案;案例二:宠物伤人案

活动3:阅读案例并讨论交流

任务3:1.对于医院有无过错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2.宠物伤人案件谁来承担举证责任?

3.总结其举证责任分配方式。

设计意图: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

实际案例,感受举证责任分配方式,切合主题,与公正司

法相呼应。

情境4:行政诉讼案件

活动4:观察并思考问题

任务4:1.该行政行为是否合理的证据由谁提供?

2.根据设问引出行政诉讼的举证规则。总结三大诉讼

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

3.举证责任分配方式设置的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公正司法是串联本框内容的主线,无论是证据

的讲述,还是举证责任分配方式的设置都是为了体现司法

的公平正义。在案例分析中可以让学生体会过程公正。作

为新时代青年,应是公正司法的坚定捍卫者。

情境1:两会热词

环节三:

任务1:感悟诉讼的基本原则。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在案件审理中要

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证据是诉讼的灵

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然

司法公正的实现不应该仅仅依靠我们的法务人员,每个人

包括在座的同学都应该做法律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和坚定捍卫者。我们要做法治的微光,点点微光汇聚成

河,就能绽放璀璨的法治光芒。

活动2: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

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任务2:请结合第十课知识点,综合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

,以“诉讼实现公平正义”为题,写一篇法治短评。要求

: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

科术语使用规范;150字左右。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学生撰写法治短评活动,在锻炼学生

的短评撰写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从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

大视角加深对司法公正的理解,增强法治意识与政治认同

板书设计

主板书:

一、基础性作业:

1.某天,小王驾车时不慎碰撞了骑电动车的小张,致使小张受伤。交警赶来

处理,用数码相机拍摄了现场情况,后小张提起诉讼要求小王赔偿损失。小

张向法院提交了一张光盘,内附当时由交警拍摄的现场照片。该照片属于(

)

A.视听资料

B.鉴定意见

D.电子数据

C.勘验笔录

二、发展性作业:

2.2018年1月,赵某之妻王某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人寿两全保险。2021年

1月王某溺水身亡。赵某主张权利,要求保险公司按意外伤害身故的标准给付

保险金9.5万元,但保险公司认为王某系自杀身亡,仅给付原告保险金3.2万

元,双方发生纠纷上诉至法院。对此,我们可以推断()

①保险公司无须就王某自杀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作业设计

②赵某对自己所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③该案件经过两审后不得提出申诉要求再审

④赵某可以在保险公司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A.①②B.②④C.①③

三、实践性作业:

D.③④

小组合作参与学校法学社《模拟法庭》剧本的创作。

维度

等级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评价设计

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提供例证

在辩论中表现理性,表达准确,逻辑清晰,思维敏捷

对思辨性问题认识深刻、独到

对活动任务进行反思,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学反思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本节课设计

“是否真实的证据就可用?举证责任分配方式设置的意义如何?”等问题,

引领学生强化公平正义的核心理念,在一系列问题链中感悟公正司法,强化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了解。

2.围绕主题打造活动型思政课程。坚持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统一,通

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沉浸式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感与参

与度,学思结合。

4.符合深度教学理念。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实现核心素养目标

THE END
1.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一、法律的意义 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法律为社会的稳定有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同时,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的形式,使自由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 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2.政治学科说课初中《法不可违》说课稿我会设置抢答的问题:(1)什么是法律?(2)法律规定了什么?(3)法律的意义是什么?(4)什么是人民的行为底线? 学生回答完毕后,我进行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的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不违法是人http://nm.zgjsks.com/html/2019/msjq_0926/37876.html
3.普法时刻你知道“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吗?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2 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 人类世界还没有产生宪法以及民主的时候 就存在“法制” “法治”则是晚近才产生 强调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 3 在社会规范体系中的地位不同 法制社会中的法律 不是调整社会关系最为重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Y2Njg1MQ==&mid=2247601028&idx=3&sn=aa4657e043f1afc4187b362d5d757cb5&chksm=909e59c8a7e9d0de654f05b1f5f6265317f02c4505a7cf4f24e551f9b7c41cbb72f946e64fd6&scene=27
4.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ppt课件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部编版道德与法制,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课件,2,部编版道德与法制,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课件,2,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部编版道德与法制感受生活中,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常回家看看,“,写进老年法,法律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是什么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42210395.html
5.核心素养目标9.1生活需要法律课件(共24张PPT)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9.1生活需要法律1.政治认同: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知道治理国家需要法律。2.法治观念:熟悉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做自觉遵法、护法的好公民。3.道德修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4.责任意识: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分析有关http://zy.21cnjy.com/20654163
6.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课件.ppt(2)提出这样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二课时),了解不同的法律调解不同的社会关系。 体会法律的作用。 学习用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作用是什么?,法律http://www.dingdangwenku.com/p-43430.html
7.(法律法规课件)高等教育法规套答案(法律法规课件)高等教育 法规套答案 D.社会力量的法制监督 17、人民法院对教育行政案件审理后,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判决,下列判决中不属于法定判 决形式的有()D D.中止判决 18、在教育行政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C C.教育行政机关或教育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9、我国的教育仲裁制度()。D D.尚在摸索之中 https://doc.mbalib.com/view/214996f6b186cfed0dcbe7952531f58f.html
8.宪法考试复习提纲6篇(全文)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18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宣布了违宪的法律不是法律,阐明法律的意义是法院的职责,从而开创了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 5.我国宪法实施保障: 1.政治保障,指中国共产党带头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宪法。这是我国宪法得以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2.法律保障,指宪法自身的保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g2qfkg4.html
9.七年级政治法不可违教案(通用10篇)教师设置抢答的问题:(1)什么是法律?(2)法律规定了什么?(3)法律的意义是什么?(4)什么是人民的行为底线?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的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不违法是人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pwm2m.html
10.宪法学立宪主义的实质是要通过制定法律以限制国家权力而保障人权。 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又可以称为实质意义上的宪法,它是指一个国家存在通过限制国家权力以保障人权的法。 (三)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 就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而言,它是所有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既包括在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https://www.zikao365.com/demo/flz/three/c506268-v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