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2012年开始,由教育部思政司主办、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承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成为有力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重要而有效的路径之一。学生工作案例分析作为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重要环节,是辅导员日常学生工作中触及最多、也是最体现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环节。准确把握和分析学生工作案例,无论是对于参赛应试还是对于实际的学生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分析环节概况

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接触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个事项,归根到底都可以归纳为一个学生工作案例。因此,对学生工作案例的准确分析和把握是辅导员的一项基本工作能力,这也成为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重点考察内容。在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设置案例分析环节,旨在考察辅导员综合运用有关法律法规、教育学、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考验辅导员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生具体问题的能力,检验辅导员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危机处置与预警能力。从中还可以发现辅导员对特殊群体学生教育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辅导员的思考研究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案例分析环节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考察是全方位的,与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契合度高、针对性强,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重要环节。

二、案例分析环节的方法及技巧

(一)明确作答步骤

在案例分析环节,作答步骤是基础。明确了作答步骤,案例分析的大框架便搭好了,其他就是在这个框架内充分发挥参赛选手的智慧和个性,把案例解说清楚、分析透彻。《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通知》指出,案例分析环节由“参赛选手现场抽题,分别从案例背景、问题关键点、解决思路、实施办法、经验启示等5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般认为,学生工作案例分析的作答步骤主要如下。

1.简要介绍案例背景

2.研判问题关键点

关键点既是评委的给分点,又是后面“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的发散点,正确找出工作案例的关键点,是准确把握分析案例的重中之重。

3.提出解决思路

解决思路是参赛选手针对案例关键点所设计的问题解决路径,解决思路既是对“问题关键点”的展开,又是“实施办法”的灵魂。

4.阐述实施办法

在解决思路的指引下,充分结合案例实际特点,阐述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解决方法。

5.总结经验启示

一个学生工作案例的完满解决,总会给学生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辅导员应该及时总结这些经验和启示,做到举一反三,有备无患,触类旁通。

(二)掌握作答原则

1.针对性

案例需要定性,即通过对案例内容的分析,明确案例的本质,如该案例是属于寝室人际关系相处问题,还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等。提供的案例既可能是单个问题,也可能是复合问题。只有细心审题,准确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阐述分析,不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系统性

表达要有层次,即通过先后有序、主次分明的讲解,向评委和观众阐释对案例的原因、对策、启示等方面的看法;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考察案例,会让我们的分析更加到位和透彻,避免出现武断的情况。

3.规范性

首先是程序规范。在比赛中,要让评委非常清晰地听到参赛选手的答题,选手最好按照案例背景、问题关键点、解决思路、实施办法、经验启示等5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且要强调这5个方面的标题。其次是语言规范。在答题中,尽量使用规范、科学、学术语言,体现较为全面的知识储备。

4.操作性

要注重实际,即选手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对策,一定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案例分析不能仅停留在概念剖析,重要的是要“落地”、“接地气”,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要防止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5.启示性

经验启示重点考察辅导员的工作视野和分析能力,要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意识。将案例从多角度、多思维来考虑、分析、判断,得出更广泛的经验启示。启示部分要有些学理的思考,从点到面、从微观到宏观、从个案到共性,以前沿理念、最新研究、学术方法来答题阐述。

(三)厘清备赛思路

备赛思路是指选手在参加案例分析环节比赛时所采取的作答切入点和分析套路。清晰的备赛思路可以帮助选手应对各种类型的竞赛案例。针对案例所采取的实施办法是案例分析环节的重点。一般来说,备赛思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组织支持系统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学校、家庭、社会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处理分析有关学生工作案例时,我们也应时刻注意运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支持系统来统筹协调解决问题。

2.人员支持体系

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相对应,充分挖掘这三个支持系统中的人员支持体系,也将会对有关学生工作案例的解决起到重要作用。这些人员支持体系主要包括高校各级领导(学校、学院、学工部的领导等)、专业人士(如心理专家、专业老师等)、社会力量(医生、警察、消防等)以及班主任、学生干部等。

4.完善信息平台

5.建立预警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警机制是处理许多突发学生工作案例的重要基础。学生工作的预警机制突出表现为建立有效的“五早”机制,即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

三、案例分析环节题目类型分析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必然要面对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的学生工作案例。面对看似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学生工作案例,如果我们细心地加以总结归纳,找出他们隐藏在个性外衣背后的本来面目,就会发现其实这些案例都是有规律可循,有共同的发生、发展轨迹的。

根据笔者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和研究,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学生工作案例,主要有六种类型:思想教育类、指导服务类、事务管理类、突发个案类、情感人际类、心理辅导类。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吃透了各种类型学生工作案例的特点,我们就能游刃有余地分析解决日常工作中的绝大多数学生工作案例。

(一)思想教育类案例的分析策略

思想教育类的学生工作案例是指辅导员在主流价值观的指导下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人生观念时的学生工作事例。这类案例主要包括大学生文明行为、党建工作、网络育人、民族学生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学生干部成长教育等。

(二)指导服务类案例的分析策略

面对指导服务类的学生工作案例,我们要把握四个方面。一是“问题在迷茫”。这类案例的学生一般都出现了某种选择性迷茫,自身处于无奈、无助的状态,辅导员应该通过科学有效真诚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迷茫。二是“关键在指导”。

在这类案例中,辅导员不仅是一名忠实的倾听者,更是一名人生导师,全面、合理、有效的指导是学生最需要的。因此辅导员应该通过较为清晰的思路、全面的分析给予学生亟需的帮助。三是“重点在方法”。辅导员要充分使用平时积累学会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引领工作。四是“成功在个人”。个人因素是成功的根本。在这类案例中,辅导员的角色应该是陪伴、参谋、鼓励、指导服务等,切勿喧宾夺主成为主角。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通过征询家长意见、听取朋友建议等,最终由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也切勿给学生下结论、拿主意、贴标签。

(三)事务管理类的分析策略

学生事务管理是指辅导员通过非学术事务和课外活动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这类案例主要包括奖惩助贷、寝室建设、转学转专业、新生始业教育、医疗及商业保险等内容。

(四)突发个案类的分析策略

突发个案类学生工作案例是指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不可预测、不具普遍性的与学生工作有关的事例。这类案例的特点在于不确定性、紧急性、往往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处置对策也具有非常规性。这类案例常见的有学生突发伤害事故、学生打架斗殴、自杀、传销、罢餐、离校出走、偷窃、精神疾患突发、非法宗教组织、组织游行、网络煽动等。针对突发个案类学生工作案例,我们要把握四个方面。一是“问题在突发”。这类案例都基本具有不可预测性,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预防发生,但高校中仍然保持一定的数量。二是“关键在速度”。一旦这类案例发生,及时处置就很关键。

(五)情感人际类的分析策略

情感人际类的学生工作案例,是指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能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的情感关系而需要辅导员介入处理的学生工作事例。这类案例往往涉及多方,各方之间关系微妙,特别需要考验辅导员的协调能力。这类案例主要包括寝室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失恋、单恋、同性恋等。

面对情感人际类的学生工作案例,我们要把握四个方面。一是“问题在情商”。情商是指个人感受理解表达运用情感的能力,如何提高情商关系到学生人际交往和谐与否。大部分人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个人情商引发。二是“关键在沟通”。沟通不够是引发各种情感人际矛盾的所在。辅导员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真诚细致的沟通,化解当事人之间的隔阂、矛盾、误解,让有关各方重归和谐。三是“重点在技能”。缺乏交往所需的基本技能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朋友,如何维持友谊、化解矛盾,如何在恰当的时候表达好感、爱心,以深化友谊,导致自己不被别人理解、欢迎,使自己变得形单影只。四是“成功在平时”。辅导员通过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引导广大学生建立温暖的班集体或寝室集体,教给学生基本的交际技能,启发学生化解交往中的矛盾等,将大量工作做在平时,渗透在点滴。

(六)心理辅导类的分析策略

心理辅导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此类案例是指学生在学业、生活、情感等方面因为心理调适失衡所导致的学生工作事例。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就业竞争加剧、社会贫富拉大、价值多元化趋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高校中受到心理困扰的学生比例出现上升的态势,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案件时有发生。因此,作为辅导员要特别重视和做好对心理辅导类学生工作案例的分析研判。此类案例主要包含新生适应、考试焦虑、学业压力、就业心理、网瘾、强迫症、抑郁、社交障碍等情况。

心理问题一般分为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面对心理辅导类学生工作案例,我们需要更加仔细研判该案例中当事人属于哪一类问题。案例当事人与自己一贯表现或跟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发生较大差异,或者与当时情境发生相当大的差异,比如出现了幻觉、幻听、妄想、思维奔逸等现象,可以初步判断为障碍性心理问题。

障碍性心理问题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

等基本控制病情,再配合定期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

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尽管届数不多,历时不久,但是该赛事在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大赛的带动下,各省(区、市)组织的辅导员职业能力赛事风起云涌,许多高校更是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作为展示本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工作水平的重要窗口而给予了很大重视。广大辅导员在大赛中以赛代训,以赛代练,开阔眼界,加强交流,提高了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我们相信,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在高校辅导员的不断努力下,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步伐一定会迈得更加坚实而有力。

THE END
1.案例分析技巧与方法的运用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这个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出某一领域或行业的特定问题或者现象。同时,选取的案例应该具有足够的信息量,以便于分析者能够深入探讨和研究。在准备阶段,还需要对所选案件进行充分了解,这包括阅读相关文件、数据以及任何可能提供有用的背景资料。 https://www.topnu.cn/xing-ye-dong-tai/590984.html
2.华为全面面试资料解析:技术逻辑与产品知识要点5.1.2 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步骤 进行案例分析时,首先需要理解案例的背景和目标。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案例准备:阅读和理解案例的详细信息,识别关键的业务流程和目标。 问题识别:分析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数据收集:搜集与案例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为解决问题提供支持。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584758/article/details/141948176
3.案例分析标准答案举例6篇(全文)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在平时就注意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推动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1.答题思路:按照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如下: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62xwxvv.html
4.课题研究方案2、拟定步骤: 1、现状调查及分析(20xx.3——20xx.4) 2、拟定可行性措施(20xx.4——20xx.5) 3、可行性措施的实施(20xx.6——20xx.9) 4、效果调查与分析(教学案例分析)(20xx.10) 5、研究总结(撰写结题报告20xx.11) 3、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https://www.jianshu.com/p/fc86bdb555c3
5.金牌班组长培训实务现场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基本分析工具(柏拉图/鱼骨图/对策表) 8D方法训练 案例:丰田公司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十二、生产现场改善与效率提升 现场改善的基本规则 现场改善是成本降低的基础 工作改善的误区 改善给企业及个人带来的影响 改善的观念 改善成功的两个必要承诺 改善合理化四步骤 PDCA循环改http://www.hztbc.com/lesson/info_2737.html
6.案例分析大疆无人机海外营销思路揭秘三级市场:以日韩港为代表亚洲市场以及澳洲市场。三级市场还处于开拓阶段,大疆便着重提高品牌在该市场上的知名度,覆盖尽可能多的受众,进而根据亚澳市场不同国家的受众特点制定产品及营销策略。 对各个市场有了明确的了解和定位后,大疆又针对不同产品和产品用户群体,再次进行新的分析和定位。 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13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