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基础知识要点讲解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执行性、法律性和强制性的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的行政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法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其目的是保障国家行政权运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它在行政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2)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3)应急性原则。应急性原则是现代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指在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或与通常状态下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措施。

3.行政主体

4.行政主体的范围

5.行政职权

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权能。

6.行政职责

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必须履行的义务,因此不能放弃和违反,否则会引起相应违法责任的追究。

7.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而行使行政权力,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为;(2)行政行为是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3)行政行为是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其目的在于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

8.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

生效规则是指行政行为何时开始生效的规则。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主要有:即时生效;受领生效;告知生效;附条件生效。

9.行政立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活动。它是行政性质与立法性质的有机结合。

行政立法具有如下两方面的特征:

(1)行政立法的行政性。①其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②其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之密切关联的事务;③其根本目的是实施和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2)行政立法的立法性。①它是有权国家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创制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②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③它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10.行政立法的主体与分类

(1)行政立法的主体是指依法取得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立法主体包括:①国务院;②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③国务院直属机构;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⑤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⑥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⑦作为经济特区的市人民政府。

11.行政立法的原则

行政立法有三条原则:

(1)依法立法原则。行政立法必须依法进行。

(2)立法民主原则。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行政立法时,应通过各种方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保证民众广泛地参与行政立法。

(3)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协调原则。行政立法一方面要为国家行政管理活动提供具体的法律依据,从而保证行政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当行政立法涉及对公民行使民主的行为的管理时,必须注意规定得合理适当。不能不当地限制以至剥夺公民的合法权益,要注意正确处理好维护行政权力的有效性与保障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

12.行政许可

行政主体应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

14.行政许可的特征

行政许可的特征有:(1)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同于行政主体依职权主动赋予相对方权利或免除义务的行为;(2)行政许可是一种采用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的要式行政行为;(3)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行为。

15.行政许可的作用

(1)有利于国家对社会经济和其他义务的宏观控制。

(2)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公共利益和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3)有利于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16.行政征收

行政征收是指国家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依法向行政相对方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换句话说,行政征收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基本目的在于满足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对物质的需要。行政相对方的财产一经国家征收,其所有权就转为国家所有,成为国家财产的一部分,由国家分配和使用,以保证国家财政开支的需要。

目前我国行政征收主要由税和费组成。因此,行政征收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行政征税和行政征费。

17.行政征用

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方财产或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18.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

两者区别主要在于:

(1)从法律后果看,行政征收的后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方转归国家;而行政征用的后果则是行政主体暂时取得了被征用方财产的使用权,不发生财产所有权转移。

(2)从行为的标的看,征收的标的一般仅限于财产;而征用的标的除财产外还可能包括劳务。

(3)从能否取得补偿来看,征收是无偿的;而征用一般是有偿的,行政主体应当给予被征用方以相应的经济补偿。

19.行政处罚的特征

20.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形式

(1)人身自由罚:包括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

(2)行为罚:主要形式有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等。

(3)财产罚:主要形式有罚款、没收财物(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

THE END
1.2025公安联考常识积累:行政法的含义与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机关+被授权组织。 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企业组织、国家机关。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2、行政法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行政主体法; 第二部分是行政行为法(行政许可、行政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OTcyODEwMg==&mid=2247502016&idx=2&sn=b1215869882ecb87e6c9336aacf9fe7f&chksm=fba9f2c9ccde7bdf01cd984027240f9bd4dde3c443f259e97da9decb29bfb1d57bc8e68242dd&scene=27
2.行政法学习笔记Day10——行政法规上重点知识点 |「行政法规★★★(考察14次)(三级考点)」01 行政法规的具体立法权限 02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二级考点)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需要经历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与公布程序。1.行政法规的立项 2.行政法规的起草 学习笔记批注版 / 鄂前旗公安 / 原标题:《行政法学习笔记Day10——行政法规上》来源:平安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813915152633926327&wfr=spider&for=pc
3.2024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高频考点:法律体系构成距离202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仅剩4个月,是时候开始复习啦,《经济基础知识》是中级经济师必考的科目,今天开始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复习《经济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含以下7个法律部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的结果。一起来看看吧! https://www.gaodun.com/jjs/1639304.html
4.2014陕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许可与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应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有以下特征: (1)行政许可是一种依靠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同于行政主体依职权主动赋予相对方权利或免除义务的行为; http://m.xianyang.offcn.com/html/2014/06/3630.html
5.MPA公共管理基础笔记第7章: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8篇(全文)行政组织法的内容:①行政的基本组织制度②行政权的设置和分配③中央行政组织的设置④地方行政组织的设置⑤其他行政组织法律制度等。 四、公共管理与私法关系的融合 1、公共管理与私法关系的融合:私法机制的大量引入,使得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出现了新的主题和趋向。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69pd8o3.html
6.公共基础知识(行政法与诉讼法笔记总结)一、行政法(“官”管“民”) (一).概念 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二).基本原则 1.合法行政原则:法律优先(法已规定不可违),法律保留(法无规定不可为) 2.合理行政原则:公平公正(同等情况同等对待)、考虑相关(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例如,弱势群体保护;只考虑立法授权目的)、比例原则https://blog.csdn.net/qq_57784588/article/details/139975010
7.公基常识必备法律知识5行政法导图社区 公基常识必备法律知识5-行政法397 33 3 举报 发布时间:2022-05-12 此篇导图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常识部分或《公共基础知识》/《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常识部分必考法律知识之行政法篇。首页为导图,后几页已调整设置,可以导出直接打印发表评论 公基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26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