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思修简答题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自考思修是自考专科的公共必考课,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五章是思想道德修养,主要内容是“如何让学生做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后三章是法律基础教育,主要内容则是“普法”。侧重考查考生的记忆力。而一旦掌握了法律基础常识,也将使得后半部分内容的学习变得更为轻松。

第一章

1.理想和信念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太度。(理想信念是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并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关系是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

2.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3.理想信念的特点

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多样性和共同性

3.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4.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如何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应注意

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学会用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5.充分认识理想的长期,艰巨,曲折(不常考简答)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往理想的境界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曲折的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是轻而易举的

6.如何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常考简答)

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

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7.理想与现实对立统一关系(不常考简答)

现实和理想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他们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统一,现实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等

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抵御外敌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开发祖国河山创造中华文明;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3.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4.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情感;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内容。践行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销祖国——行动

第三章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的原因?

答: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2.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规,积极进取,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顺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的一个转折点。

3.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成功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4.评价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第一位是看他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5.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2,诚信原则3,宽容原则4,互助原则

7.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第四章

1.道德起源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类的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道德的功能

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3.道德的发展规律。

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4.传统美德与传统道德的区别。

传统美德包含于传统道德之中,但不等于传统道德。传统美德剔除了传统道德中的糟粕,取其精华。传统美德,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记忆,包含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有优良传统,也包含着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道德,还包含着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从与其他民族的道德文明交流中获得的丰富营养。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已任;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的相承接。

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道德与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道德与法律的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相得益彰。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的相承接(论述)

继承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能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每个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立场。

9.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10.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1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味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五章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意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有利于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利于人们社会生活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体现人们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遵守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4.职业道德的内容

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6.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方法

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7.家庭美德的内容及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是什么?

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意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加强家庭美德修养,可以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5.个人品德的体现

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的道德素质,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性。个人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个人品德实际上也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6.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既能从根本上夯实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也有利于奠定全社会稳定。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现象。对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通过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论述)

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1,学思明理。2,择善而从。3,学习榜样

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1,知行统一。2,积善成德。

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1,省察克治。2,陶治情操。3,慎独自律。

第六章

1.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2.执法为民的具体要求

执法为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执法为民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执法为民做到便民利民。

3.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的原则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

4.服务大局,如何落实。

必须坚持在法治实践活动中,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必须高度重视法治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必须注重和强调,各地方各部门以及各机构的协调与配合。

5.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基本内涵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实践与理论;特殊与全局

6.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

由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决定的。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新要求。是社会实现提出的迫切需要。

7.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

8.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统一”“四善于”)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加快法制政府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制工作队伍建设,提供司法公信,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第七章

1.法律关系特征

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基础。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权力与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

3.法的适用特点

主体是司法机关,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第八章

1.宪法的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主权利。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公民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特定的人权

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4.我国国家具体制度?

答: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6.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权责利统一原则,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7.刑法的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8.行政诉讼程序

起诉与受理程序,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程序

THE END
1.行政法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行政法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 总结:行政法作为规范行政机关行为、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督与制约机制等措施,我们可以推动行政法的实施与改进。未来,行政法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公民参与和国际化等方向发展。https://blog.csdn.net/JiYan_xiaohei/article/details/144346591
2.2025公安联考常识积累:行政法的含义与基本原则在探讨国家治理的广阔画卷中,行政法如同一根坚实的支柱,支撑着政府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确保公共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稳健运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行政法的神秘面纱,从它的基本概念、核心原则出发,走进这个既严谨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法律领域。 一、含义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OTcyODEwMg==&mid=2247502016&idx=2&sn=b1215869882ecb87e6c9336aacf9fe7f&chksm=fba9f2c9ccde7bdf01cd984027240f9bd4dde3c443f259e97da9decb29bfb1d57bc8e68242dd&scene=27
3.劳动法重点问题和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劳动合同法重点内容)11、商事仲裁:包括仲裁的概念、程序、规则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以及仲裁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等。 12、以上是商经法必背知识点的一些重要内容,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完善。 四、四川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 法律(民法、刑法、行政法、劳动法,民事诉讼法、宪法等等),公文,时政,历史人文知识,国情省情,科技知识,毛中特理论https://www.kstnjscl.com/xsfl/342105.html
4.考研政治思修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快收藏!复习经验2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人生与人生观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f3f4932e0bce.html
5.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大全汇总解析考试资讯3、排除法:在不确定答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排除法,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4、联系实际应用: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记忆。 十一、总结与展望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广泛且繁杂,需要考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本文总结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地理、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常识判断知识点,为考生https://hb.ccwk1205.cn/post/21067.html
6.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梳理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部编5.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6.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 7.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8.(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利,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https://www.zxxk.com/soft/23096994.html
7.与法治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知识点总结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知识点整理 一、知识点。 , 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保护着我们的权利, 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 、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https://www.taodocs.com/p-449848463.html
8.管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全文)第二篇:自考行政管理专科《法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 1. 简述法律的特征? 1)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 2)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3)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4) 法律是规定权力义务的规范。 5) 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https://www.99xueshu.com/w/swk727mnaarr.html
9.法学专业基础法考前置知识点梳理二、构建法律基础知识体系 宪法与行政 法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最高指引,其他所有法律都必须遵循其原则和精神。在此基础上,行政法则为政府行为提供了规范,使得行政机关能够合理行使权力,不违反宪法规定。 民商事 法 民商事立意在解决个人的民事纠纷以及企业之间的事务争端。包括合同、物权、人格权等多个方面,这些内https://www.ziqjnfum.cn/liu-xue-sheng-huo/482865.html
10.2025军队文职法学题库(部队文职法学专业真题)尚克教育二、法学知识点梳理 在备考2025军队文职法学考试时,考生首先要做好法学基础知识的梳理。主要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 1. 宪法与行政法:考察国家的基本法律体系,理解宪法的重要性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熟悉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 民法与合同法: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了解物权、债权、婚姻家庭法等内容https://www.gkgov.com/post-6701.html
11.法学个人总结范文一是对实体法和程序法中的知识点把握不够深透。模拟法庭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全程模拟参与司法实践的过程,参与主体对基本知识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模拟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很显然,如果学生对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模拟行政诉讼过程中必然捉襟见肘、漏洞百出,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二https://www.gwyoo.com/haowen/102616.htm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学习手册按照《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 积极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贵法委发〔2021〕3号)有关要求,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梳理汇总了学习民法典的相关文章和知识点,供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了解。 https://mwr.guizhou.gov.cn/ztjj/rdzt/tjslyfzzjkjsfzzf/pfxc/202109/t20210923_76596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