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中适用法条时,遇多法律间存在冲突,如何掌握法律适用规则?规章立法法特别法律师事务所

我们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特别是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时常会遇到法与法之间发生“冲突”的现象。这种“法律冲突”既表现为下位法与上位法的“抵触”,也表现为同一法律位阶的法之间在内容规定上的“不一致”。“法律冲突”虽为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性原则所不许,但它依然是一种客观存在、无法彻底避免的现象。

当发现“法律冲突”后,通常可以通过几种途径予以解决:

一是制定机关自我纠错,可以依法撤回、修改或废止该法律或法律中的有关条款;二是对制定机关具有监督权的机关对被监督机关行使监督权,如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权力机关对执行机关,可以依法撤销其不适当的措施、决定和命令;三是通过法规备案审查机制,纠正违宪和违法的法规和规章;四是通过有权机关对法规的裁决,解决法律冲突问题。这些都属于由我国法律所设置的,旨在从根源上最终解决问题的重要机制。

法律适用规则是指,当法律之间发生冲突时,适法机关如何选择法律的基本要求。法律适用规则其实就是法律规范的选择规则。执法机关(机构)只有按照这些规则去选择和适用法律,才算是符合法治精神,否则,就属于适用法律错误。法律适用规则主要包括:

一是“高法优于低法”。法律有位阶之分,不同的法处于不同的法律位阶上。一个法所处的法律位阶越高,其法律效力也越高。

根据《立法法》第87-89条规定,我国的法律位阶结构是:宪法处于最高法律位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处于其次的位阶,其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处于再其次的位阶,其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设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在上述法律位阶和效力层次中,如果下位法与上位法在内容上发生“抵触”,必须适用上位法。

二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立法法》第92条第一句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三是“新法优于旧法”。《立法法》第92条第二句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四是“变通法优于被变通法”。根据《宪法》和《立法法》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经济特区法规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

还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法律适用规则之间在应用中本身也会发生碰撞。这时,又需要有一种其他的适用规则加以解决。

1.“特别法优于一般法”与“高法优于低法”之间的碰撞。当一个作为“一般法”的“上位法”与一个作为“特别法”的“下位法”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时如何适用,就会遇到上述两个规则之间的冲突。这时,应当优先适用“高法优于低法”规则。因为“特别法优于一般法”规则只适用于“同一机关”制定的法之间,不适用“不同机关”制定的法之间,更不适用处于不同法律位阶的法之间的关系。

2.“新法优于旧法”与“高法优于低法”之间的碰撞。当一个作为“旧法”的“上位法”与一个作为“新法”的“下位法”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时如何适用,就会遇到上述两个规则之间的冲突。这时,同样应当优先适用“高法优于低法”规则。因为“新法优于旧法”规则也只适用于“同一机关”制定的法之间,不适用“不同机关”制定的法之间,更不适用处于不同法律位阶的法之间的关系。

3.“变通法优于被变通法”与“高法优于低法”之间的碰撞。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或者,经济特区法规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时,其实变通法的法律位阶往往要低于被变通法,这时,“变通法优于被变通法”显然与“高法优于低法”规则发生冲突。解决这一冲突的唯一方法就是优先适用“变通法优于被变通法”规则,因为这一规则本身就是由作为“上位法”的《宪法》和《立法法》所规定的。

4.“特别法优于一般法”与“新法优于旧法”之间的碰撞。当“新法”中的一般规定与“旧法”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如何适用,必然发生“特别法优于一般法”与“新法优于旧法”两个规则之间的冲突。当出现这种状态时,就应当依照《立法法》第94条和第95条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交有权机关裁决。(该文摘自2020年10月28日《学习时报》)

THE END
1.行政法新旧法律的适用原则律师普法行政法新旧法律的适用原则 普法内容 从旧兼从轻”为原则,即新法发生效力时的未决案件原则上按照旧法处理,但是新法对该行为的处罚较轻的,应当按照新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https://www.110ask.com/tuwen/12480435999911702318.html
2.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精选5篇)前者如私权神圣原则,意思自治中的契约、婚姻自由, 自己责任与过失责任原则等均已由相应的法律规定而具体化,甚至在诚实信用原则基础上产生的如禁止诈欺原则,禁止不正当竞争原则、物的瑕疵担保与权利瑕疵担保原则等具体原则(或规则)已具体化为法条而可直接适用。对于未被具体化的基本原则,甚至那些形式上用法条明确宣示的https://www.1mishu.com/haowen/173395.html
3.行政法法律优先原则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属于第二次适用法律。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适用过法律,这是第一次适用法律;行政诉讼是第二次适用法律,或称对法律的第二次适用。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解决的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 三、其他相关原则 除了上述两个原则外,行政法法律优先原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05acf003d3c515001031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实施的基本准则,适用范围为:行政法律纠纷的各个环节,贯穿行政法始终,主要包括了依法行政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比例原则;程序正当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正原则;行政公平原则等。 目录 1、 https://www.lawtime.cn/zs_43242/
5.论正当程序原则及其在行政审判中的适用“但是,到目前为止,法院能否根据正当程序原则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甚至法院可以援引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哪一个项目引入正当程序,仍然是一个困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问题。对正当程序原则正当性的焦虑,暗示正当程序原则还没有成为一个能够独立生存、直接适用的法律原则。”[何海波:《司法判决中的正当程序原则》,载《法学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7/01/id/2516384.shtml
6.依法行政探讨法律12篇(全文)在我国, 法律保留原则由《立法法》或者《宪法》进行规定, 《立法法》中对于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其中包括国家主权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其中主要涉及的就是法律的保护范围, 还有一些关于保留保留的事项, 在这些事项中, 没有详细说明法律保留的具体内容。在行政法法律保留原则体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szyprwm.html
7.行政诉讼中比例原则的适用问题和优化思考近5年来,行政诉讼案件的数量明显上升,但相比之下,比例原则的适用情况并未呈现出按照比例逐渐上升的现象,因此在我国行政诉讼中比例原则的适用情况不容乐观。在适用的问题方面,主要呈现出比例原则缺乏法律层面的明确规定、审查适用标准不清晰,以及存在司法实务中的适用阻碍等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优化举证责任的配置、构建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6707.html
8.西北师范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23年考研自命题科目参考大纲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体系 第二节依法行政原则 一、职权法宝 二、法律优先 三、法律保留 第三节行政合理性原则 一、比例原则 二、平等对待 第四节程序正当原则 一、行政公开 二、程序公正 三、公众参与 第五节诚信原则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291523.html
9.论德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法治国的思想发轫于德国,法治国理念孕育着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原则是法治国成立的最基本要素,亦为一切行政行为必须遵循之首要原则,[⑧]其涵义是指行政活动必须接受议会法律的规制,并置于法院的司法控制之下;行政活动违法的,必须追究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一般认为,德国依法行政原则由两部分组成,即法律优先原则和法律保留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924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条文解读与法律适用本章是《行政处罚法》的总则,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总则共计8个条款,分别就《行政处罚法》的立法目的和依据,行政处罚的 定义,《行政处罚法》的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以及当事人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较1996年《行政处罚法》、2009年《行政处罚法》、修订前的《行政处罚法》而言,https://www.huining.gov.cn/xxgk/bmxxgk/csglxzzfj/fdzdgknr/zcjd/art/2023/art_fb8618e021ab4fe89e3df1f749650978.html
11.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第一章 法律基础 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2.行政诉讼原则(精选8篇)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是指行政法的立法、实施及监督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则,它是行政法存在的基础,是行政执法的指南,是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法治思想的结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普遍的适用性。这些基本原则不仅要指导现实中政府行为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可以向我们传达今后政府职能实现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hdya35v.html
13.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则”考点汇总一、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表现在: 1.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 一是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二是行政机关负有积极执行和实施现行有效法律规定的义务。 2.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进行活动。 行政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yMDIxNjc4NA==&mid=2247529825&idx=3&sn=155483a78e02a6004bf0ffa43da2bb95&chksm=c19400def6e389c82fa5057c79085c0af8c8681e02867e79cd116c29a5050634a1f165f3568b&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