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滥用职权”?原来分刑法和行政法两种,公务员必看

对于领导干部和老百姓,“滥用职权”都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滥用职权”是领导干部特别要重视防范的一种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提到领导干部要“防止权力滥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并指出:“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

但是,什么是“滥用职权”?怎样才属于“滥用职权”?无论领导干部还是老百姓,在认知上都存在模糊的地方:有的把任何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都称作“滥用职权”,人为地放大了“滥用职权”的概念;有的则以为只有“公权私用”才是“滥用职权”,又人为地缩小了“滥用职权”的范围。正确理解和认定“滥用职权”,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阻却“滥用职权”。

“滥用职权”显然与职务上的“职权”有关,是一种职务上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没有职务就没有职权,没有职务职权就不可能构成“滥用职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职务违法或犯罪都属于“滥用职权”,也不是仅仅“公权私用”(利用公权让私人获益)才是“滥用职权”。“公权私用”仅仅是“滥用职权”中的一种情形而已。

还有,“滥用职权”中的“职权”,都是指国家的“公权力”,不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所以,“滥用职权”只是公法中的一个概念,在民商法等私法领域不存在。在国家法律制度中,“滥用职权”只以两种形式存在于两个法律部门之中,即刑法中的“滥用职权”犯罪和行政法中的“滥用职权”违法。

从刑法上看,“滥用职权”是渎职罪的一种,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或违反法律规定、处理其无权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侵吞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行为。滥用职权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它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致使国家机关的某项具体工作遭到破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其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公共财产,也可以是公民的人身及其财产。我国刑法有1个一般条款和5个特别条款规定了“滥用职权”,涉及的犯罪包括: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滥用职权;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犯罪;违反规定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滥用食品、药品监管权;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土地或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等。

刑法上的“滥用职权”既包括越权行为,也包括“公权私用”的情况,只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违法、不当地行使职权,给国家、集体和公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危害了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的,都属于“滥用职权”。

和其他行政违法行为比较,行政滥用职权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它以裁量权为前提。在行政法学理论上,行政职权可分为行政羁束权与自由裁量权。前者是指行政主体作出决定时只能依法决定,没有选择的余地,如税务征收行为;后者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决定时具有酌情选择的空间,如某些罚款决定存在处罚幅度(1万至30万的罚款)。行政滥用职权本质上是指滥用自由裁量权,是指在自由裁量幅度内任意、不正当地行使权力、作出决定。超越裁量幅度就属于其他违法(适用法律错误)了;第二,它是一种“作为”违法,而不是“不作为”违法。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消极的“不作为”。所以,行政失职不属于滥用职权。

“滥用职权”归根到底是不合法、不正当地行使职权。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是滥用职权“违法”,还是滥用职权“犯罪”,都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现象和行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加以自觉抵制。另外,我们要发挥现有制度机制的作用,通过检举监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途径,有效预防和制止“滥用职权”行为的发生和存在。

THE END
1.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涵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涵?行政处罚,是行政法治的重要方面。行政处罚的实施必须严格遵循行政法治两项重要原则,即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从目前药品监管实施的行政处罚实际,特别是从日益增多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行政相对人的种种投诉情况看,一些药品监管部门对合法性原则较为关注,而合理性原则则不同程度https://www.66law.cn/laws/382163.aspx
2.最新行政法全文,背景发展影响与地位解析摘要:最新行政法全文代表了国家行政管理的最新法律框架,其背景涉及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该法律的发展体现了对公民权益的更加重视和保护,对行政机关的权力运行也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范。其影响深远,不仅提升了行政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也促进了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新行政法的地位重要,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http://blog.xrsykj.com/post/21185.html
3.行政法(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行政法 2 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 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渊源包括一般渊源和特殊渊源。 3分钟 魏建新老师:什么是行政法? 视频解读 6.57万观看 2分钟 “行政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101551359
4.行政法包括哪些法律行政法,是指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和监督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行政法制建设的链条比较清楚,从实体到程序再到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有一系列法律。实体法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相继制定现行有效的行政法律涉及国防、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011/t20201120_308935.html
5.行政法的核心是什么?律师普法行政法的核心是什么?2020-09-03 2,808 普法内容行政法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https://www.110ask.com/tuwen/5433184713376943754.html
6.行政法的定义是什么行政法是指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控制和对其消极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https://iask.sina.com.cn/jxwd/6fU6bWwAlt1.html
7.每日一分钟什么是“行政法”?“法无授权即禁止”又有何深意【行政法】是指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和监督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 【授予原则】是行政法的核心原则↓ 简单理解:即“法无授权即禁止” “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规定时,不能行使行政权,作出行政http://www.cdxaxx.com/nd.jsp?id=201
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合法行政原则;2、合理行政原则;3、程序正当原则;4、高效便民原则;5、权责一致原则。《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https://www.gaodun.com/wenda/chuji/111616.html
9.行政法是什么意思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等部分,旨在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其调整对象包括行政管理、法制监督、救济及内部行政关系。行政法法律渊源广泛,包括宪法、法律等。需注意,行政法不等同于行政法规,后者仅是行政法的一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56a91f08c45d7a001016
10.我国行政法源效力等级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一、法律效力等级排序宪法为最高级,第二级是法律,第三级是行政法规,第四级是省、自治区、直辖市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3653616.html
11.宪法相关法包括哪些我国法律体系包括八个部门法,即宪法、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讼程序法。这些部门法中又有很多法律。从效力等级看,宪法是基本法,效 我国法律体系包括八个部门法,即宪法、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讼程序法。这些部门法中又有很多法律。 http://www.jzlawzx.com/chanye/zhineng/32130.html
12.行政行为法是什么行政行为法是规范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行为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等。监督行政法是规范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实施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行为法是什么?下面由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https://www.lawtime.cn/zs_11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