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主体不具有以下特性(A)。
A.其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属于自身所固有B.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其成员国通过协议所赋予的C.国际组织的职权一般通过组织章程明确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具有有限性D.国际组织是一种有限的、派生的国际法主体2.某国批准国际条约后,还必须经过该国的国会将条约内容制定为法律,该国法院才能适用条约的规定,这种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方式是(D)。
这种法律规定表明,在民事诉讼领域,我国对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方式应该是(A)。
A.自动执行B.并入C.条约的遵守D.转化4.按照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下列说法不符合国际法基本特征的是(D)。
A.国际法的社会基础和适用空间是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B.国际法的基本体是各个主权国家C.国际法是作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的各国,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D.国际法主要由联合国安理会以及国际法院等机构予以保证强制实施5.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是(A)。
A.格老秀斯B.边沁C.维多利亚D.狄骥6.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是(B)。
A.1625年格老秀斯发表的《战争与和平法》B.1643—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里亚公会C.1609年格老秀斯发表的《海洋自由论》D.1789年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7.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A)。
A.国家之间的关系B.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C.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D.国家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8.国际法形成不同的学派是由于(A)。
A.对国际法效力的根据的观点不同B.对国际法主体的观点不同C.对国际法是否是法的观点不同D.对国际法渊源的观点不同9.1625年格老秀斯发表的为近代国际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著作是(B)。
A.《海洋自由论》B.《战争与和平法》C.《战争法》D.《国际法》10.下列关于国际法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项(C)A.国际法的制定者主要是国家B.国际法是有拘束力的,对国家或其他国际人格者是有强制性的C.国际法是通过特定的权威机关强制各国执行国际法的D.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多选题1.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主体,因为它们(ABCD)。
A.有在一定范围内缔约的能力B.是由国家组成的组织C.有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国际关系的能力D.有直接提起诉讼或采取其他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的能力E.与国家一样具有固有的国际权利和义务2.联合国国际法院裁判各项争端应适用(ABCD)。
A.国际公约或条约B.国际习惯C.一般法律原则D.司法判例及最高公法学家的学说,作为补助资料3.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有(ABC)。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ABD)A.国际社会是国际法赖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B.国际法以国际关系为调整对象,其中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C.国际法是通过国际社会舆论形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范D.国际法是由各种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构成的法律体系6.下列关于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D)。
A.个人不能直接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也不能直接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并不是国际法的主体B.个人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C.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个人的活动包括自然人、法人的活动越来越多的超越一国边界,更多的国际法规则直接涉及到个人的权利与义务D.国家的权利与义务是通过个人实现的,国家的权利与义务也就是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归根结底,应该认为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7.关于国际法的法律性,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CD)。
A.国际社会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国际法是不同于国内法的法律体系,但国际法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仍然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
B.实践中存在大量违反国际法却又不会受到制裁的行为,因此国际法不具有法律性。
C.国家在违反国际法时,并不会否认国际法的存在,而是设法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因此国际法具有法律性D.遵守国际法是原则,违反国际法是例外,不能因为有例外的违反国际法的情事而否定国际法的存在和国际法的法律性。
8.现代国际法主体应当包括(ABDE)。
A.国家B.政府间国际组织D.争取独立的民族E.个人9.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区别有(ABCD)。
A.基本主体不同B.调整对象不同C.形成方式不同D.实施方式不同国际法的渊源与编纂一、单选题1.联合国负责国际法编纂工作的主要机构是(D)。
A.联合国大会B.安全理事会C.秘书处D.国际法委员会2.一般认为对国际法渊源作了权威性说明的国际文件是(C)。
A.《国际联盟盟约》B.《联合国宪章》C.《国际法院规约》D.《维也纳条约法公约》3.作为国际法渊源的一般法律原则是指(D)。
A.国际法的一般原则B.国际法基本原则C.一般法律意识引伸出来的原则D.各个法律体系所共有的原则4.关于国际习惯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必须有国际条约的明确规定B.必须有通例的存在并为各国接受为法律C.必须有国际法院判决的认可D.必须经过联合国大会决议的认可5.在国际法渊源中,最古老的国际法渊源是(B)。
A.国际条约B.国际习惯C.一般法律原则D.国际司法判例二、多选题1.下列关于国际法渊源的理解符合实际的是(CD)。
A.国际习惯较之国际条约具有更广泛的拘束力,因此国际习惯的效力高于国际条约。
B.多边条约的参与方多于双边条约,具有更广泛的拘束力,因此多边条约的效力高于双边条约。
C.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都是国际法的渊源。
D.造法性条约不一定是多边条约,也有可能是双边条约。
3.下列关于国际组织决议的说法错误的是(ABCD)。
A.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国际组织决议属于国际法渊源B.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是国际法的渊源,具有法律约束力C.国际组织的决议不属于国际法的渊源。
D.国际组织的决议对国际组织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4.一般认为,国际习惯必须具备的两个要件是(AB)。
A.各国重复采取类似行为成为通例。
B.通例已经为各国所接受为法律。
C.通例已经为国际法委员会所编纂确认。
D.各国在长期实践中的各种做法。
三、国际法基本通则(一)单选题1.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D)A.中国和苏联B.中国和印度C.中国和朝鲜D.中国、印度、缅甸2.在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中,最重要的原则是(A)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B.互不干涉内政原则C.互不侵犯原则D.平等互利原则3.下列原则中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C)。
A.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C.和平解决边界争端D.平等互利4.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性质表明了(D)。
A.如果改变基本原则必须经过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B.必须遵守的国际法强制规则都是国际法基本原则C.国际社会可以有选择地接受国际法基本原则D.各个国家都必须严格遵守和绝对执行5.被作为联合国宪章所载国际法基本原则之首的原则是(C)。
A.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国家主权平等原则D.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6.根据国际法原理判断下列有关内政的表述正确的是(D)。
A.国家在本国境内实施的行为都是该国内政B.内政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C.一国对他国违反国际法的行为的干预构成对内政的干涉D.某国在国内实行种族隔离,就不属于内政的范围7.下列哪一项属不能体现平等原则的正确含义的表述(C)。
A.非经一国的同意,不得对各国强加以有拘束力的规则B.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相互尊重C.根据“平等者之间无管辖”的规则,国家不得在外国法院提起诉讼D.平等原则不仅对国家政治关系重要,对国际经济关系也很重要8.下列哪一项符合国家主权原则的精神(D)。
A.国家主权是国际法赋予各国的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利B.国家独立自主地决定内外事务的权利,绝对不受约束C.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主权原则正在受到冲击,各国应当让渡出部分权利D.国家主权的内容包括国家在遭受外来侵略时,使用武力进行自卫的权利(二)多选题1.国际法基本原则应当是(ABDE)。
A.国际法中带根本性的指导原则B.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C.适用于国际法某些领域的原则D.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原则E.构成国际法基础的原则2.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重要的属性,它表现为(ACD)。
A.对内的最高权B.在国际上的最高权力C.对外的独立权D.防止侵略的自卫权3.进行干涉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列哪些构成干涉(ABC)。
A.使用武力侵犯他国主权B.以不干涉的理由纵容别国侵略行为C.人道主义的干涉D.对违法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行为进行阻止5.内政是本质上属于国家主权管辖的事项,可以包括(ABCD)。
A.选择本国的政治制度B.改革本国的经济体制C.宣布对他国进入战争状态D.决定参加某国际组织6.不使用武力和威胁原则的涵义包括禁止(AB)。
A.以任何借口进行侵略B.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C.联合国按照宪章规定使用武力D.为自由和独立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7、甲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在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国际上的内政,外国不得干涉?(ACD)。
A.甲国决定废除君主立宪制,改为共和制作为其基本政治制度B.为解决两国存在的种族间的冲突,甲国通过立法决定建立种族隔离制去C.甲国决定邀请某个外国领导人来访D.甲国决定参加某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法的国家(一)单选题1、国家对于外国人在他的国籍国领域内侵害该国及其公民的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有权行为行使管辖,这种管辖是(A)。
A、保护性管辖B、领域管辖C、普遍管辖D、国籍管辖2.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被称为(A)。
A.领域管辖B.国籍管辖C.保护性管辖D.普遍管辖3.外国对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是(B)。
A、对新国家的承认B、对新政府的承认C、对新国家和政府的同时承认D、对中国的承认4.国家继承的对象是(B)。
A.国家的职能B.国家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C.国家的主权D.国家的基本权利5.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旧中国所签订的条约和协定所取的原则是(C)。
A.一律继承B.一律不继承C.逐一审查,区别对待D.国家主席决定6.引申出国家司法豁免权的法律原则是(C)。
A.一国不得干涉他国事务B.国家间应互相尊重C.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D.国家司法独立6.依据犯罪嫌疑人的国籍行使的刑事管辖原则称作(B)。
A.属地管辖B.属人管辖C.保护性管辖D.普遍管辖7.新独立国家对前殖民国家或宗主国的债务原则上(A)。
A.不予继承B.全部继承C.平均继承D.部分继承8.以下情况中不发生国家承认的是(D)。
A.国家合并B.国家分离C.殖民地独立D.一国的社会革命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9.在以下国家联合体中,本身是国际法主体,其组成部分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是(B)。
A.身合国B.联邦C.邦联D.英联邦10.以下条约中,国家应继承的是(B)。
A.和平友好条约B.边界条约C.军事同盟条约D.引渡条约11.永久中立国的战争权受到一定限制,这种限制(C)。
A.国家主权的丧失B.国家主权的放弃C.国家主权的自愿限制D.对国家自卫权的限制12.根据国际实践,一个新政府获得承认的必要条件是(C)。
A.人民的支持B.政权起源C.有效统治D.合宪性原则13.主权是国家所特有的权利,这意味着(C)。
A.主权是国际法赋予的,不可分割B.主权不可分割,但是可以一定程度的让与C.主权是国家所固有的D.主权不是国家所固有的14.在国际法主体中,拥有完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是(A)。
A.国家B.争取独立的民族C.政府间国际组织D.个人15.国家对一切在国内和在国外的本国人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权被称为(B)。
A.属地管辖权B.属人管辖权C.保护性管辖权D.普遍管辖权16.按照联合国1949年《国家权利和义务宣言草案》规定,下列不属于国家基本权利的是(C)。
A.独立权B.平等权C.预防性自卫权D.管辖权17.下列有关国家继承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不继承B.应予继承C.酌情继承D.全部失效19.下列条约中可不予继承的是(C)。
A.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B.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C.两国友好和平共同防御条约D.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20.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协议、协定。
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
A.甲乙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B.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C.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D.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21.甲国与乙国1992年合并为一个新国家丙国。
此时,丁国政府发现,原甲国中央政府、甲国南方省,分别从丁国政府借债30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
同时,乙国元首以个人名义从丁国的商业银行借款100万美元,用于乙国1991年救灾。
上述债务均未偿还。
甲乙丙丁四国没有关于甲乙两国合并之后所涉债务事项的任何双边或多边协议。
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原则和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A.随着一个新的国际法主体丙国的出现,上述债务均已自然消除B.甲国中央政府所借债务转属丙国政府承担C.甲国南方省所借债务转属丙国政府承担D.乙国元首所借债务转属丙国政府承担22.甲国A公司在本国法院起诉乙国中央政府,要求其承担违反特许协议的责任,乙国中央政府的下列哪些行为不能使得甲国法院获得管辖权?(D)。
A.乙国向甲国法院发出书面通知表示将正式出庭答辩B.乙国与A公司签订的特许协议中有一个条款说明乙国放弃主权豁免C.乙国在甲国受案法院提起反诉D.乙国派出代表出庭主张甲国法院未经乙国同意无权受理该案23.甲国与乙国合并为丙国,丙国对下列哪些事项应予继承,说法正确的有?(A)。
A.甲国原与丁国签订的边界划分条约丙国应当继承B.乙国原与丁国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丙国应当继承C.原甲国中央政府对丁国政府所负债务丙国无需继承D.原乙国向丁国某私人银行所借贷款丙国应当继承24.按照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联邦不是国际法主体,联邦的成员国不具有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B.联邦是国际法主体,但联邦的成员国不具有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C.邦联不是国际法主体,邦联的成员国也不具有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D.邦联是国际法主体,但联邦的成员国不具有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25.一国对另一国新政府表示承认通常遵循的原则是(B)。
A.该国新政府得到联合国大会决议的承认B.该国新政府对该国实行了有效统治C.该国新政府在地域上实际控制了该国领土的一半以上D.该国新政府是通过该国宪法程序依法成立的26.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这种管辖权属于(C)。
A.属人管辖权B.属地管辖权C.保护性管辖权D.普遍管辖权(二)多选题国际法上的国家1、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DE)。
A、主权B、居民C、军队D、领土E、政权组织2.永久中立国有两个特点是(AB)。
A.其永久中立地位由国际条约加以保证B.自愿承担永久中立义务C.自愿放弃国际主权D.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3.国家的基本权利包括(AB)。
A.独立权B.管辖权C.生存权D.缔约权4.对新国家的承认一般发生在下列哪几种情况?(ACE)。
A.合并B.添附C.分离D.割让E.独立5.下述条约中哪些一般是继承的?(CE)。
A.共同防御条约B.同盟条约C.边界条约D.友好条约E.道路交通方面的条约6.下列哪几项不属于国家债务的继承范围(ABC)。
A.甲国政府对乙国某商业银行(非国有)所负的债务B.甲国A省对乙国政府所负债务c.战争债务D.甲国政府向乙国政府所借贷款,用于B省水利大坝的修建7.下列关于永久中立国的说法正确的有(AB)。
A.中立国可以行使自卫权,自卫战争不违反中立国义务B.中立国不得采取任何使自己卷入战争的行动C.中立国不得缔结与中立地位相抵触的条约或协定,但紧急情况除外D.成为永久中立国后,国家的基本权利会受到一定的限制8.既存国家的下列行为中,构成对新国家默示承认的有(BC)。
A.共同参加国际组织B.缔结条约C.建立外交关系D.共同出席国际会议9、甲国是永久中立国,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其违反永久中立义务(ACD)A.允许乙国军队过境B.对来自丙的侵略行为进行自卫C.为了防止丁国的入侵,与戊国订立防御协定D.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允许他国在其境内建立军事基地10.甲国政府与乙国“绿宝”公司在乙国订立了一项环保开发合同,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
“绿宝”公司以甲国政府没有及时按照合同支付有关款项为由诉至乙国法院,甲国政府派代表向法院阐述了甲国一贯坚持的绝对豁免主义立场。
如果乙国是采取相对豁免主义的国家,根据目前的国际法规则和实践,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BC)?A.甲国政府订立上述合同行为本身,是一种商业活动,已构成对其国家豁免权的放弃,乙国法院可以管辖B.甲国政府派代表向法院作出说明,这一事实不意味着甲国已放弃在此诉讼中的国家豁免权C.即使甲国在其他案件上曾经接受过乙国法院的管辖,也不能意味着,乙国法院在此案中当然地可以管辖D.乙国法院作出缺席判决后,甲国要求乙国宣布该判决无效。
甲国这一行为表明,甲国此前已接受了乙国法院的管辖11.S国是一个新成立的国家。
其成立后,甲国代表向联合国大会提案支持S国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乙国与S国签署了两国互助同盟友好条约;丙国允许S国在其首都设立商业旅游服务机构;丁国与S国共同参加了某项贸易规则的多边谈判会议。
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上述哪些国家的行为构成对S国的正式承认(AB)?A.甲国B.乙国C.丙国D.丁国13.下列那些情况属于国家继承和国家承认的共同原因(ABD)。
A.国家之间的合并B.国家发生分裂C.国家之间交换领土D.国家独立14、甲国与乙国1992年合并为一个新国家丙国。
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原则和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A.随着一个新的国际法主体丙国的出现,上述债务均已自然消除B.甲国中央政府所借债务转属丙国政府承担C.甲国南方省所借债务转属丙国政府承担D.乙国元首所借债务转属丙国政府承担国际法上个人(一)单选题1.外交庇护已为(B)普遍承认。
A.非洲国家间B.拉美国家间C.欧盟国家间D.西亚国家间2.下列哪些罪犯根据国际实践一般是不引渡的?(D)A.贪污犯B.贩毒犯C.盗窃犯D.军事犯3.一国有权决定在什么情况下允许外国人入境,因为(C)。
A.与外国人本国订有协议B.国际公约中有此规定C.这属于一国内政问题D.这属于区域国际法的规则4.引渡的罪名特定原则是指(B)。
A.法院只能审理特定罪名的刑事案件B.请求引渡国只能就其请求引渡时的特定罪名对犯罪嫌疑人加以审判和处罚C.前南刑事法庭只能审理特定罪名的刑事案件D.只能根据国际公约规定的特定罪名要求引渡5.庇护权属于(C)。
A.请求庇护的个人B.请求庇护人的国籍国C.被请求庇护的国家D.实行“议会民主制”的国家6.外交保护权是(B)。
A.外国人请求本国保护的权利B.外国人本国对其行使保护的权利C.联合国组织对外国人行使保护的权利D.接受国保护外国人的权利7.国家一般不拒绝外国人出境,除非他们(D)。
A.属于某一特定人种B.信奉某一特定宗教C.属某一特定政治团体D.有未了结的司法案件或债务8.难民待遇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D)。
A.不承认原则B.不歧视原则C.不干涉原则D.不推回原则9.通常情况下,各国都拒绝引渡(B)。
A.无国籍人B.本国公民C.请求国公民D.第三国公民10.最惠国待遇是一国给予另一国(A)。
A.不低于该国给予第三国国民的待遇B.与该国给予本国国民相同的待遇C.可低于该国给予第三国国民的待遇D.不低于该国给予本国国民的待遇11.属于可引渡的犯罪必须是(D)。
A.根据请求国法律是犯罪的行为B.根据被请求国法律是犯罪的行为C.根据国际法是犯罪的行为D.根据请求国和被请求国法律都是犯罪的行为12.庇护权在国际法上是(B)。
A.个人固有的权利B.国家的权利C.个人根据国际法得到的权利D.国家的义务13.甲国公民詹某在乙国合法拥有一幢房屋。
乙国某公司欲租用该房屋,被詹某拒绝。
该公司遂强行占用该房屋,并将詹某打伤。
根据国际法中的有关规则,下列救济方式哪一项是正确的(B)?A.詹某应向乙国提出外交保护请求B.詹某可以将此事件诉诸乙国行政及司法当局C.詹某应向甲国驻在乙国的外交团提出外交保护的请求D.甲国可以立即行使外交保护权14.由于出生取得的国籍是该公民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