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建设一个稳定有序、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必须从加强法治,推进法治入手。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法治建设既是重要内容,也是有力保障。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强调“依法治国”?核心问题在于:
????(一)我们缺少尊重法治的传统。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朝历代,法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利益的治民工具,人民是为法所役、是惧法畏讼。这如同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所以,强调“依法治国”是对历史的清醒,是对人治的清算。
????法律是全民意志的表示,法治是多数人的统治。强调法治,就是强调多数人的统治,就是强调民主基础上的善治。
????依法治国,说到底就是用成文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治国,就是按照事先建立的法律规则进行法律适用,是用法律人的思维治国,是理性治国,程序治国,规则治国,而不是运动治国、随意治国。当权力和法律冲突时,必须收敛权力,服从规则。人治是事后立规,政策治国,便宜行事。发生事件之后,再随机出台处理原则,随势而为,跟着社会状况,随时变化。
????“法治”不能变成了有权的人“以法治你”、“以法治百姓”的变种工具,否则“依法治国”就变成了“依法治民”,就变成了非理性的群众运动,变成了赤裸裸的“官治”。没有程序和理性为基础的法治,是一种狂热的运动。法治是要将矛盾带上法庭,理性管理国家,让国家按照秩序,严格按照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三)藐视践踏法律的现象和行为依然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就汲取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逐渐形成并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治国命题,我国的法治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制定了大量法律,实现了国家和社会生活有法可依,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广泛进行法制教育,持续开展普法工作;我们总结人类经验教训、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任务。但是,从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到如今,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和进展,但现实生活中,不懂法、不尊法,以身试法、知法犯法;搞变通、打折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视法律为儿戏,藐视、践踏法律等现象和行为依然存在。一些影响司法权威、司法效率、司法公正的体制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三项内容还一直受到损害甚至违反。司法地位不高,司法权威低落,法治状况堪忧。所以,强调“依法治国”是对执政根基、复兴中国、凝聚民心的保障。
????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提“依法治国”起,已走过了17个年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法治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法治理念、倡导法治思维,突出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治理能力。三中全会提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提出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些都预示着当下中国的法治已经从顶层入手,从深度迈进,从难题破关。
????法律是规范和秩序,法治代表文明和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治。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共识。中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搞建设、谋发展,实现现代化,没有法治,什么事情也搞不成。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必须靠法治,再也不能因权废法、因人废法。
????没有法治,政府的公权力得不到有力地约束,公民的行为得不到有效规范,没有法治,执政不牢,民心不稳。当今社会所处局面复杂,问题尖锐。今天的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流动加剧,各种利益格局多元,社会转型尚未完成,新老矛盾叠加交织。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法律,只能靠法治。强调法治,就是要限制那种不受制约的随心所欲的权力,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已经建设成“世界第二”的经济体,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建设一个稳定有序、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必须从加强法治,推进法治入手。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法治建设既是重要内容,也是有力保障。
????伟大的中国应该在创造经济奇迹之后,应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必须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共同吹响“依法治国”的最强音,打造“法治中国”的升级版,开创法治中国新天地。让法治成为每一位公民的信仰,让带头守法成为每一名官员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