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摘要]具有经济性、实用性和保障性是经济适用房受到中低收入家庭的欢迎的主要原因,解决了不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但是经济适用房还是存在问题的,经济适用房存在问题有哪些?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房天下小编在此和大家一起探析。

具有经济性、实用性和保障性是经济适用房受到中低收入家庭的欢迎的主要原因,解决了不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但是经济适用房还是存在问题的,经济适用房存在问题有哪些?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房天下小编在此和大家一起探析。

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持续下降

经济适用房是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起来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政府在经济上的强有力的支持他它是不可能发展长久维持的。但自1998年实行经济实用房政策以来,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投资比重持续下降。从表1“1998-2008年我国经济适用房投资状况比较表”可以看出,在1998年经济适用房的起步时期它的投资总额占全国房地产投资总额的7.49%,经过11年,到2008年这个比例是3.11%,虽然其中某些年份有起伏,但是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再来看表2“1998-2008年我国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状况比较表”,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占全国新开工房屋面积的比重从1998年17%降到2008年的5.48,其中更是持续平稳下降,这必然导致经济适用房供给严重不足。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远远小于社会需求量,是房地产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也是造成房地产价格不合理的重要因素。

(二)、经济适用房销售对象界定困难

(三)、地方政府对推广经济适用房

(四)、我国经济实用房产权不清晰

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制定并完善我国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住房保障体系是国家通过法律、政策和行政手段为居民提供适当住房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住房分配机制的必要补充,也是我国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经济适用房政策只是该系统的一部分;经济实用房政策必定要在这个系统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经济实用房政策也必定要与这个系统的其他政策相协调才能发展。

制定我国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时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要便于国家宏观操控,协调各地的发展;二是必须摸清我国的实际情况,明了我国的国情;三是分阶段分步骤执行。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第三分阶段分步骤执行,我国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将为我们的设计一个发展的蓝图和制定一个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这个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要分若干个步骤才能够达到,每一个步骤就是一个子目标。各地政府将根据本地区的发展情况确定近期要达到的子目标,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子目标订的要高一些,而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子目标可一定的低一点,但是这些子目标对于地方政府是具体的、可行的、并且是便于调控的。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全国各地走到同一个目标上,达到了殊途同归的目的。

(三)、采用多种住房保障方式促进我国经济适用房健康发展

据国家主管部门测算和有关规定,高收入家庭一般占全部家庭数的10%左右,收入家庭大约也占10%左右,70%以上为中低收入家庭。也就是说70%以上的家庭应当享受经济适用房。与此相适应,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或建设的规模,也应当占到70%以上。而实际上,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远远小于社会需求量,即应当供应的数量。供给量与需求量严重地不对称。

所以,现阶段对经济适用房供应改进的核心内容之一应是促进经济适用房、商品房、廉租房等在满足不同收入阶层消费者需求间的分工与协作,实现住房分层供给体系的对接。政府更应该保障的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权,而不是房产权。

各国成功的经验也表明他们在住房保障方式上不但灵活多样而且注意发展民间建房组织,吸收社会资金发展住房建设。这些都是我国在发展住房保障体系时可供借鉴的。

(四)、改变经济适用房补贴方式,改“砖头补贴”为“人头补贴”

我国对经济适用房补贴方式的划分一般有“砖头补贴”和“人头补贴”两种。所谓的“砖头补贴”就是指政府通过对房地产开发商在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征收方面提供优惠,以此来降低房价,在房子得以顺利出售的条件下实现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实质是一种通过对生产者进行生产补贴间接地对中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的方式;“人头补贴”则是在消费领域对中低收入者直接提供货币补贴来提高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能力的补贴方式。目前,我国经济适用房补贴方式属于住房政策中的“砖头补贴”,即向住房供给者提供补贴。但是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能力只有通过获得政府提供的显性补贴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补砖头”改为“补人头”还可以杜绝开发商利用政策漏洞钻住房保障的空子,获取应属于保障对象的那部分福利。

THE END
1.目前中国法律在哪些方面有问题目前中国法律在以下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律的保守性与社会变革的矛盾 法律具有保守的倾向,其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快速变革之间往往产生矛盾与冲突,导致法律在某些情况下显得滞后,不能及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当面对具体个案时,由于法律规范的一般性和抽象性,有时可能成为非正义的、僵化的规则,无法灵活应对复杂多变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a89e6fbd1f8a42001022
2.行政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是立法体现地方特色难度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已经较为健全,作为市州一级要制定出符合地方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难度很大,很难把握突破上位法与地方立法自主权的界限。 三是立法实用性需进一步提升。体现在法条规定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立法需求的情况还不理想。对策及建议,一是探索建立立法专https://www.qxn.gov.cn/zwgk/zfjg/zsfj_5135085/bmxxgkml_5135088/xzfy_5135096/202409/t20240930_85779623.html
3.卫监普法发生“法律冲突”时如何适用法律?这些都属于由我国法律所设置的,旨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重要机制。 但是,通过上述方法解决“法律冲突”需要过程和时间,有时甚至需要几年。而行政机关在执法中,发现法律冲突,不可能停顿几年,等法律冲突解决好了以后再作行政决定;司法机关也是如此。这时候,执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NDU4NDA4MQ==&mid=2247500330&idx=3&sn=04d0e6695a538bd58f74be95a49a2310&chksm=ce65aad4f91223c29de5d283f4c36d877bb9d897b641723fe1cc63d3cdcc03f776c8f17e76a3&scene=27
4.国有企业改制中的特殊法律问题—国有资产评估按照法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某一时点 的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资产评估是一项动态化、 市场化的经济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 经济范畴。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确立和发展,资产评估作为社会性和公正性活动,在 产权转让、企业重组、资产流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092
5.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但现在的情况是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下面笔者从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两方面来谈一谈如何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200354_6640.html
6.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基于对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实证研究三、主要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一、研究背景、方法和数据 (一)研究背景 1994年年初司法部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并于2003年通过了全国性的《法律援助条例》。二十余年来,我国的法律援助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一系列的实证研究表明,目前的法律援助尚存在如下问题。 http://legalaid.cupl.edu.cn/info/1012/1111.htm
7.离婚的各种法律问题汇总肖裔涛律师个人主页1、离婚法律咨询服务: (1)婚前财产协议咨询 (2)婚前财产公证咨询 (3)协议离婚法律咨询 (4)诉讼离婚法律咨询 (5)离婚财产分割咨询 (6)离婚子女抚养权咨询 (7)子女探望权咨询 (8)涉外离婚法律咨询 (9)遗产继承法律咨询 咨询方式包括: (1)电话咨询:15919494596;(2)约见咨询:约见咨询(地址:深圳市罗湖区爱国路https://m.findlaw.cn/lawyers/article/d18704.html
8.我国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通用6篇)我国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二五”普法活动的开展,七亿多人按受了法律常识教育,尤其是中央领导带头学习法律知识,为全民法制教育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后备力量的我国中小学校也不例外,全面开展了规模较大的法制教育活动。例如,在中学开设法律常识课程,对我国的基本大法--宪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u8at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