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措施(精选5篇)

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和良性互动是社会工作希望发挥也能够发挥的作用和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是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到来而产生的,是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的需要而发展的,是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最初以慈善事业的形式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开始慢慢登上中国社会历史的舞台。

二、社会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工作过程中的价值观冲突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中常常遭遇价值悖论。首先,社会工作诞生于西方的社会环境中,其理念、理论、原则乃至实务模式和技巧都体现了西方的特色。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下,“洋方法”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医治能力是值得怀疑的。其次,包括社会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的冲突,专业价值观内部的冲突,专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工作者个人价值观与案主价值观的冲突四个方面。我们试想:个人尊严与价值既要求案主的隐私权,又要求保护第三方不受伤害,当案主的秘密涉及到对第三方的危害时,社工应如何选择社会工作者不赞同同情恋,而案主却是同性恋者,社工能理解其境遇并呼吁他人尊重他人的选择吗……诚然,社会工作者在实际中多处于两难境地,他们虽保持一定的专业自省,但很容易被“同化”和湮没。在此困境中,其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并规范自己的价值观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二)对社会工作者工作的理解、认可和接纳度不高

(三)社会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实际业务能力不高

(四)缺乏专业性与专业独立性的社会工作及其教育

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国家有关部门的行政人员,如民政、妇联等;二是社会福利团体的工作人员,如慈善基金会、希望工程办公室等;三是从事基层社会服务的工作人员,如居委会、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等。这些成员虽然不是专门的社会工作人员,但他们却承担着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些职能,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同时,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训练。另外,现在的社会工作者多属于社会的中下阶层,许多人从事社会工作也是万不得已,且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前景。薪酬低,社会地位也很低,吸引力不足,最终结果是:多数社会工作者一有合适的机会就选择逃离。许多的社会工作者也都是“半途出家者”,他们只是通过自学与培训使其专业性有所提高。社会工作事务中的专业性也并不强。而社会工作的教育方面,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者更是为数不多。

三、完善我国社会工作的政策性建议

(一)完善政策及法制建设,加大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大众的认同度

在政策及法制方面,可以制定类似于《教师法》的《社会工作法》,明确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解决社会工作者的归属问题,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全面的改进,去伪存真,从而也可以使其工作的开展,权利、义务的实现做到有章可循。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研讨会、培训班等方式,促进政府部门以及用人单位对社会工作形成统一的认识。大力宣传社会工作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功案例以及发展过程中一些重大新闻案件等,让群众对社会工作取得的业绩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树立起他们今后出现问题找社会工作机构,有困难找社工的意识。另外,各高校、福利机构以及社会工作者要形成社会系统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起普及、推广社会工作的责任。

(二)加强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

(三)促进在校专业学生的实际社会工作业务能力的培养

发展社会工作,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整体素质,单靠热情和善心远远不够,必须有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在校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加强专业认同感,在教育环节中就注重实际业务能力的培育,形成在校专业大学生与现实中具有实践经验而少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一种互补共进,以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职业队伍。另一方面,对社会工作教育的要求是,要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懂实务且具有反思能力者,既有能力从事专门性研究,又会从自身经验发展出社会工作的模式与理论。在这样一种共同的作用下,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以及他们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提高,是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职业队伍成长的至关重要的途径。

(四)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职业化

中国的社会工作正尝试走向专业化与职业化道路。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要十分注重专业素质锻炼、价值观培养、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并应当紧紧与社工实务相扣。尽管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教材缺乏、教师水平不高、教学环节不健全加上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生源缺乏,学生不安心本专业,致使毕业生流失现象严重,也影响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开展和进一步的发展。为此,我国应把社会工作教育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上来对待。另外,据目前的状况,完全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正规毕业生代替现有工作人员不现实,唯一可做的是在补充高素质工作人员的同时,实现目前的实际社会工作组织、群体、人员职能的有效转化,对这部分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提供相应的专业教育训练。

四、结语

社会工作是不断完善的专业与职业。领悟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规律,把握中国传统主义的本土特色,是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界的共同责任。我国的社会工作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存在着诸多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专业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大众等各方面的携手共进,以使社会工作有突破性的发展。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与人民缺乏对社工专业的理解。

由于一些理论工作者因各种原因不愿发表关于社会工作的书籍期刊,导致许多大众传媒不了解社会工作,政府也无法面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加之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晚、专业化程度低,就导致民众基本上不了解甚至不知道社会工作是做什么的。政府目前包揽着社会成员的所有福利事务,对社会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状态。

二、科研实务脱节,政府扶持不够。

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科研教育工作者、专业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高校的社会工作教育者是发展完善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普遍比较重视培养社工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忽视实务能力的培育,导致社工实务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三、社会工作发展空间狭小,社工人才大量流失。

四、社工发展的区域和城乡差距。

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机构与民间组织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它们的普及率高、专业化程度高,不论是就业前景还是专业发展前景,都是越来越好的。而在中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社会工作难觅其踪,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也就无法享受到社工的服务。同时,社工服务几乎都在城市开展,农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基本为零,导致社工城乡差距不断加大。

一、存在问题

当前开展矛盾纠纷调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以及群防群治等工作还存在些许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基层人民调解难作为

在基层人民调解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调解员未接受系统的法律培训,致使有些调解员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对于法律规定与责任不明确,存在重结果、重口头、轻程序等问题。同时有的口头调解没有笔录,也没有制作调解协议书或登记造册,为档案留存造成困难。

2、社区警务工作难开展

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工作不规范。由于不了解社区警务概念,对社区警务没有形成共识,而且公安机关还没能完全实现重心下移,警务前移,再加上当前警力不足,基层民警面临的临时应急任务多,难以全身心沉下去做工作,以致有的社区虽然挂有社区警务牌子,但并没有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社区民警下社区开展工作还难以保证;

3、基层创建工作难见成效

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载体,是新时期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治安好转的有效形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而且对基层平安创建认识程度也很低,导致基层创建工作难推进。群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即使千方百计搞发动,又是标语口号、又是大小会议布置,又是专栏报道,有些人还是“发”而不“动”。视社会治安和平安创建工作为负担,视见义勇为为管闲事,致使群防群治组织难以落到实处。

4、普法教育难适应形势

群众法制观念的更新与法制建设之间存在差距。在法制建设日新月异的当今,广大群众法制观念日益增强,但在"是与非、似懂非懂"之间,与法制建设的脚步存在差异,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错误思想在群众中普遍存在。一旦认为自身利益遭到侵犯时,不是依靠政府、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而是采取闹的方法求得解决。同时,多数群众仍然保持"法不责众"的心理,认为只要闹的人多,法律及执法机关就无法处理。职能部门和执法机关在依法办事的过程中难免与群众发生分歧,是导致群体性闹事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

二、意见和建议

为了能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一是实行领导负责包案制度。坚持一把手负责,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二是完善工作责任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归口调处。三是落实排查制度。坚持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四是加强信息反馈及报告制度,实行小事每周报,大事随时报,无事零报告。五是推行奖惩制度。通过表彰奖励、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制度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2、大力推进社区警务规范化建设。一是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使其工作内容具体化、操作程序化、考核指标数字化,逐步完善警务工作规范。进一步确立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动态巡逻与静态值守相结合、日常管理与重点教育控制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逐步完善治安防控工作规范。二是最大限度挖掘社区资源。在常与社区群众接触,多与社区群众交流,广泛发动社区群众搜集社区信息的基础上,对一些不安定的苗头性因素,及时发现,共同化解。同时积极开发社区内的治安辅助资源,最大程度激活“联防联动”机制,引入更多的力量参与社区的治安防范控制。

3、全面提高综治队伍综合素质。提升综合素质,关键在于队伍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整体作战能力。必须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出发,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结合主题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认真查摆思想认识不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综治队伍切实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群众满腔热忱。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社区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程度也发生了相应提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知,我国城市社区行政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社区的管理质量、功能及作用发挥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从当前我国城市社区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基于法律保障下的城市社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角度来讲,当前我国城市社区行政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居委会职能问题

《宪法》中将居委会的性质规定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就城市社区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来看,居委会的职能与《宪法》中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居委会被作为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除此之外,法律条例中对居委会职能规定的缺失使得居委会出现承担街镇任务的现象。

(二)行政管理立法问题

二、基于法律保障下的城市社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基于法律保障下的城市社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分析:

(一)改革要求方面

为了保证城市社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质量,需要按照以下几种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二)改革措施

为了促进社区的良性发展,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改革措施对我国城市社区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2.非营利组织融入措施。为了提高城市社区管理质量,可以将各类非营利组织融入到实际的社区管理工作中。在这种联合管理模式下,非营利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保证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机构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本质角度来讲,非营利组织的融入可以使得社区管理主体配置变得均衡。

我于2009年1月份接管何湾派出所何湾街道和何湾村的工作。一年来我在居委会、村委会、单位组织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社区民警职责,较好地完成了社区民警各项工作任务。我就一年来社区工作情况向大家做述职:

一是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不定期在街道组织治安防范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有效扩大了宣传的受众面,使每个居民都能看的到。

二是有效整合村和街道资源,建立了由居委会、社区积极分子参加的治安群防会组织,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职责和任务,要求齐抓共管。我针对何湾街道和何湾村的实际情况,多次组织召开有居民、单位组织代表参加的社区治安座谈会,目地是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管理。

三是发挥积极分子和村居委会的作用,在辖区内及周边进行巡逻、防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今年的公安工作的重点是确保世博会期间的稳定,根据世博会安保要求,我结合何湾街道和何湾村流动人口大,对责任区的人、地、物、事、组织,有可能对世博安保工作造成隐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将责任区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所里并提出建议,所里根据我反馈的'情况和建议,在世博前期组织全所民警及村委会、居委会等对何湾街道和何湾村进行了统一集中清查行动,对不按照要求登记的流动人口进行了清理和处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处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净化了辖区的治安环境,为世博安保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在打击违法犯罪方面,我通过平时的了解和居民群众的反映、举报并利用社区监控系统和派出所民警一道在社区打击了一批社区内违法犯罪分子,社区的治安环境得到一定的控制。今年何湾街道和何湾村刑事警情2件,同比去年下降2件,治安警情12件,同比去年下降4件

我在2012年的社区警务工作中,能够主动受理居民群众咨询、求助。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居民办好事、办事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一年来收到居民的锦旗1面。工作中能够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责任区内存在的违法问题和影响社区治安的情况敢于大胆管理。

在工作中我不存在向社区单位组织、居民、个体私营者和事主吃、拿、卡、要的问题,不存在为社区群众办事吃请、收礼等问题,不存在接待群众推委、扯皮、对工作不负责或不作为的问题,不存在违反公安工作纪律的问题。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没有。

一、社区警务的一些常识

二、社区警务与“博弈”理论的关系

三、防范与入侵的“博弈”较量

“手中有兵,粮草充足”,是社区防范工作的重要前提。缺少上述的条件,社区民警要做好社区防范工作,要与违法犯罪分子“博弈”过招,那是纸上谈兵。这就有社区防范资源“行兵布阵”的方法问题,很多民警最缺乏的就是这个方法。我见到不少这样的民警,他也经常到物业公司检查工作,周围走一圈以后,一个问题都发现不了,临走时说“你们给我搞掂”,之后扬长而去。说话轻松之极,他不会知道“搞掂”二字之中包含着多少内容,也不知在这两个字里他要负担多大的责任。在我们派出所每次召开的社区工作会议中,我说得最多的也是工作的方法问题,我最不喜欢听的话是“要发案我也没有办法”。如果你作为一个社区民警,作为社区防范的第一责任人都“没有办法”了,那谁才有办法?办法不是天生就有,办法是由我们“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想出来的。

四、社区警务与社区秩序的关系

构筑运作良好的点、线、面防范网络,其目的,从理论的角度来讲,那就是通过构筑严密的治安防范网络来实现良好的社区治安运作秩序。违法犯罪的产生与社区社会秩序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社区环境的混乱和社区的无序状态是诱发、纵容、扩大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比如一个社区民警在你管理的社区中不能向小偷小摸的轻微违法分子发出明确的信息:这里不适合你。那么扒手、盗窃犯、诈骗犯、抢劫犯由此得到的信息可能就是:这里我有机会!这些人就会蜂涌而至。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社区秩序混乱是滋生违法犯罪及诱发违法犯罪的土壤和条件,打击犯罪是“治标”,社区民警维护一方秩序才是根治这方土壤的“治本”之策。好比人类与水患的斗争一样,水患形成以后,面临决堤危险时的“抢险补漏”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在于平时对堤坝的保养和守护;抢险的胜利固然可喜可贺,但这种成功并不能消除基础养护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能杜绝或减少今后发生类似问题的危险性。又比如,我们在处理“灭火”与“防火”的关系上一般都做得很好,很少会因为自己有能力扑灭大火而沾沾自喜;相反,一旦发生火灾人们都能恰当地把注意力放在查找事故的原因上。然而,在对待社会治安问题上,人们往往忽略了“治本”方面的工作。在面临罪案高发的困扰时,人们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浅层面上,热衷于打、打、打,似乎“发案+破案=解决问题”。破案成功带来的喜悦常常淡化了人们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忽视了对社会秩序的治理。

THE END
1.目前中国法律在哪些方面有问题目前中国法律在以下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律的保守性与社会变革的矛盾 法律具有保守的倾向,其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快速变革之间往往产生矛盾与冲突,导致法律在某些情况下显得滞后,不能及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当面对具体个案时,由于法律规范的一般性和抽象性,有时可能成为非正义的、僵化的规则,无法灵活应对复杂多变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a89e6fbd1f8a42001022
2.行政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是立法体现地方特色难度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已经较为健全,作为市州一级要制定出符合地方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难度很大,很难把握突破上位法与地方立法自主权的界限。 三是立法实用性需进一步提升。体现在法条规定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立法需求的情况还不理想。对策及建议,一是探索建立立法专https://www.qxn.gov.cn/zwgk/zfjg/zsfj_5135085/bmxxgkml_5135088/xzfy_5135096/202409/t20240930_85779623.html
3.卫监普法发生“法律冲突”时如何适用法律?这些都属于由我国法律所设置的,旨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重要机制。 但是,通过上述方法解决“法律冲突”需要过程和时间,有时甚至需要几年。而行政机关在执法中,发现法律冲突,不可能停顿几年,等法律冲突解决好了以后再作行政决定;司法机关也是如此。这时候,执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NDU4NDA4MQ==&mid=2247500330&idx=3&sn=04d0e6695a538bd58f74be95a49a2310&chksm=ce65aad4f91223c29de5d283f4c36d877bb9d897b641723fe1cc63d3cdcc03f776c8f17e76a3&scene=27
4.国有企业改制中的特殊法律问题—国有资产评估按照法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某一时点 的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资产评估是一项动态化、 市场化的经济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 经济范畴。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确立和发展,资产评估作为社会性和公正性活动,在 产权转让、企业重组、资产流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092
5.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但现在的情况是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下面笔者从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两方面来谈一谈如何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200354_6640.html
6.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基于对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实证研究三、主要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一、研究背景、方法和数据 (一)研究背景 1994年年初司法部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并于2003年通过了全国性的《法律援助条例》。二十余年来,我国的法律援助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一系列的实证研究表明,目前的法律援助尚存在如下问题。 http://legalaid.cupl.edu.cn/info/1012/1111.htm
7.离婚的各种法律问题汇总肖裔涛律师个人主页1、离婚法律咨询服务: (1)婚前财产协议咨询 (2)婚前财产公证咨询 (3)协议离婚法律咨询 (4)诉讼离婚法律咨询 (5)离婚财产分割咨询 (6)离婚子女抚养权咨询 (7)子女探望权咨询 (8)涉外离婚法律咨询 (9)遗产继承法律咨询 咨询方式包括: (1)电话咨询:15919494596;(2)约见咨询:约见咨询(地址:深圳市罗湖区爱国路https://m.findlaw.cn/lawyers/article/d18704.html
8.我国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通用6篇)我国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二五”普法活动的开展,七亿多人按受了法律常识教育,尤其是中央领导带头学习法律知识,为全民法制教育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后备力量的我国中小学校也不例外,全面开展了规模较大的法制教育活动。例如,在中学开设法律常识课程,对我国的基本大法--宪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u8at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