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按照诉的目的和内容的不同,诉的分类不包括()

A、给付之诉B、损害赔偿之诉

C、确认之诉D、变更之诉

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的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不包括()

A、组织安排劳动保障监察员的考试

B、检查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

C、受理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举报并予以纠正查处

D、宣传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3、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B、高效、便民原则

C、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的原则

D、公开、公正原则

4、关于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因订立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B、因订立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协商不成的,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协调处理

C、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可按照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处理

D、因集体合同而发生的纠纷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

5、我国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处理程序包括()

A、复查、行政复议、劳动仲裁、行政诉讼

B、调解、劳动仲裁、行政诉讼

C、行政复议、调解、行政诉讼

D、复查、调解、劳动仲裁、行政诉讼

6、以下不属于公民保障权内容的是()

A、劳动者在退休后获得养老保险待遇

B、劳动者在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获得失业保险待遇

C、劳动者遭受职业伤害而获得工伤保险待遇

D、劳动者子女上学获得某企业的捐助

7、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份额不低于原用人单位岗位空缺和经济失密造成实际损失的()

A、30%B、40%

C、60%D、70%

8、集体谈判/协商的参与者是()

A、雇员和雇主B、雇员和雇主组织

C、雇员组织和雇主D、政府和雇主组织

9、下列陈述中属于广义社会对话的特征的是()

A、参与对话的主体是不同社会群体

B、社会对话目标是在政府、雇主和雇员组织之间达成共识,并签订三方合作协议

C、社会对话是劳动关系领域的民主治理机制

D、对话主体是发生在劳动关系领域的,涉及政府、雇主和雇员三方利益的当前问题

10、下列关于我国集体协商代表职责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A、接受本方人员质询,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协商情况并征求意见

B、收到对方进行集体协商的'要求,有权不给予任何回应

C、代表本方参加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

D、保守在集体协商过程中知悉的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

11、员工的下列薪酬中,属于延期支付的是()

A、加班工资B、奖金

C、福利D、津贴

A、150%B、200%

C、300%D、400%

13、根据《最低工资规定》计算最低工资标准不包括()

A、计件工资B、加班工资

C、计时工资D、提成工资

14、下列社会保险项目中以赔偿为基本特征的是()

A、养老保险B、工伤保险

C、失业保险D、医疗保险

15、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中,作为其核心部分的是()

A、适用范围B、最低生活标准

16、基本养老保险中,企业缴费不超过工资总额的()

A、10%B、20%

C、30%D、40%

17、《医改决定》所确定的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均工资的()

A、2倍左右B、3倍左右

C、4倍左右D、5倍左右

18、用人单位发生合并、分立、转让后,承担工伤保险的责任主体应当是()

A、原用人单位B、承继单位

C、两单位共担D、由被保人选择其一

19、产妇王某难产生下一女,其依法可享有的产假为()

A、90天B、105天

C、120天D、150天

20、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可享受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

A、3个月B、6个月

C、9个月D、12个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l、劳动争议处理的自愿自主原则的含义包括()

A、自己决定是否提起劳动争议处理

B、自主选择是否申请调解

C、自主选择是否接受仲裁决定

D、自主选择是否申请仲裁

E、自己决定是否进行协商

22、违反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法律责任的构成必须同时具备的要素是()

A、责任人B、违法行为

C、损害后果D、因果关系

E、主观过错

23、以就业方式为标准,可将劳动合同分为()

A、口头劳动合同B、全日制劳动合同

E、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劳动合同

24、应当停止失业者享受失业救济的情形有()

A、移居境外B、被判刑收监执行

C、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D、被劳动教养

E、应征服兵役

25、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

A、国家投资与社会捐助相结合B、广覆盖和低水平的立法原则

C、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D、建立多支柱的医疗保险体系

E、个人缴费与单位缴费相结合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26、林某1996年起在甲单位工作,所订劳动合同在2008年5月到期,甲单位终止与林某的劳动合同,林某不应当获得经济补偿金。()

27、某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在2008年1月生效,钱某在3月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其约定的工资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由于钱某还处于试用期,所以劳动合同的该约定是合法的。()

29、住房公积金由单位和个人按规定比例缴纳,属双方共有。()

30、多支柱养老保险立法由国家、社会、家庭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立法组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类型。

32、根据《集体合同规定》,有哪些情形时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

33、劳动保护法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34、简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12分)

35、论社会保障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并举例说明。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6、2008年,某印刷厂由于承接的订单较多,决定对人员优化组合,充实生产第一线,因此决定将钱某从会计岗位调整到印刷车间。但钱某认为印刷车间工作太繁重,而且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岗位就是会计,所以坚决不同意。2月,在该印刷厂工作了10年的赵某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赵某提出要与印刷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印刷厂根本不同意。印刷厂认为赵某年龄偏大,他们连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都不愿签订,更不用说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3月,孙某严重违反了印刷厂的规章制度,印刷厂决定解除其劳动合同,但孙某认为,自己属于孕期女职工,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并出具了该市妇幼保健院的证明。请回答以下问题:

(1)印刷厂调整钱某工作岗位的决定,钱某是否应该服从?为什么?(3分)

(2)印刷厂是否应该与赵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什么?(3分)

(3)印刷厂能否解除与孙某的劳动合同?为什么?(3分)

37、2005年7月,周某大学毕业后初次参加工作即与某企业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该企业依法为其办理了各类社会保险。10月初在与朋友外出郊游时,周某不慎摔伤,经过三个月治疗后基本康复,但右手指关节神经受损后严重影响了其手指的灵活性,使其无法再从事原来的精密仪器操作,而单位又无其他合适的工作,于是,双方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2006年1月15日,周某持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在某市社会保险中心办理了失业登记。但是却没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问:(1)周某是否应当领取失业保险金?为什么?(5分)

(2)周某能否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项题

1、B2、A3、C4、D5、A6、D7、D8、C9、C10、B

11、C12、A13、B14、B15、B16、B17、C18、B19、B20、D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

22、ABCDE

23、BD

24、ABCDE

25、BCD

三、判断说明题

26、错。《劳动法》第20条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27、错。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的规定。

29、错。住房公积金即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30、错。多支柱养老金保险立法通常由三个层次组成,即国家、企业、个人。

四、简答题

31、违反劳动法律责任类型:

(1)赔偿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32、变更:双方协商代表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

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

(1)用人单位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2)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合集体同无法履行或部分无法履行的;

(3)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解除条件出现的;

(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33、劳动保护法的主要特征有:

(1)劳动保护法的主体是在工作地的劳动者;

(2)劳动保护法的内容是工作地的安全设施、卫生规则和管理制度;

(3)劳动保护法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及良好的工作秩序。

34、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称最低生活保障线,是指由政府制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居民基本生活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法律特征:

(2)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做出相应调整的变量;

(3)由政府依法制定的,并具有法律效力。

35、一、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

1、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依据有关的法律规定的形式,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引起一个具体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例如,当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他将离开企业,同时开始领取养老金,他与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法律关系即产生。

2、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改变。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变更不是主体的改变,如转移个人账户。

3、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现存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解除和终止,如参保人因出国定居而与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解除保障与被保障关系,通常的做法是提前支取、滞留财产或转移财产。

二、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法律依据

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发生必须依据一定的事实。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1、法律行为是当事人有意识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申请领取养老金为合法行为;受益人死亡,他人冒领其养老金为违法行为。

2、法律事实是当事人意志之外发生的事情,如年老、患病和工伤。又如,受益人死亡,其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储蓄余额可以由合法继承人继承。

六、案例分析题

36、(1)不应该。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而且,会计和印刷属于不同的工种,不能随意进行调整。

(2)应当签订。根据《劳动法》第20条的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赵某已经在印刷厂连续工作满10年,且提出了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求,印刷厂就应当签订。

(3)可以。根据《劳动法》第25条和《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也不适用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禁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所以,孙某虽然处于孕期,但是她严重违反了印刷厂的规章制度,印刷厂也就可以解除与她的劳动合同。

37、(1)不应当。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满12个月;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经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而周某参加工作仅三个月,失业保险缴费也就只有三个月,不符合领取条件。

(2)能。周某在工作期间,已经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了基本医疗保险费,应当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THE END
1.法律基本知识掌握法律基础解析法律基本知识的核心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这时了解一些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讨。 首先,理解法治理念是学习法律的起点。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多种方式来规范人们行为,使得社会秩序井然。这涉及到了宪法学、行政法学、刑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39398.html
2.法律程序以()和()作为最基本的要素。A. 不体现人权要求的法律就不是好法律,是永远不会产生、促成法制秩序的法律 B. 人权对法的作用体现在可以诊断现实社会生活中法律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标准和途径 C. 哪些人权可以转化为法律权利,得到法的保护,取决于一国经济和文化的法制状况以及该国的民族传统和基本国情 D. 人权在根本上是https://www.shuashuati.com/ti/05d4a454cf694a8f8e6b4be6b142e68c.html
3.民事法律行为最基本的要素是()收起答题卡 ^ 试题序号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下一页 民事法律行为最基本的要素是() A、合法性 B、行为人有行为能力 C、意思表示 D、行为人有意思能力 正确答案: 参考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更多题目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http://www.fjckw.org/exam-4214-3.html
4.法的基本构成要素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律师普法法的基本构成要素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普法内容 法的构成要素有:法律规范、原则和制度的总和(规范要素);法律手段的总和(组织要素);法律观点、思想、心理的总和。意识形态要素从动态方面看法的枸成,它显示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几个部分:法的创制;法的实现,包括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https://www.110ask.com/tuwen/12753655281825163389.html
5.法治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法治的基本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方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和系统的法律体系,权力相对平衡和相互制约,司法体制、执法制度的健全和其人员的高素质,健全的律师制度;二是思想方面:树立起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力制约、权利本位的思想。权利本位指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中,公民权利是决定性的,根本的;在法律权利与法https://edu.iask.sina.com.cn/jy/1DqKb8mCrk86.html
6.要件审判九步法第二步: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权利请求基础规范,是指支持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主张权利请求的实体法律规范,简而言之,即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实体法律依据。 完全的权利请求基础规范,须具备要件事实和法律效果两个基本要素,前者是指主体间产生特定权利义务的条件及构成,如行为特征、主体资格等,后者是满足前述要件事实时的具体义务规定。 https://m.yjxlawyer.com/news/684.html
7.劳动法习题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D.劳动法律事实 7.下列行为可以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是( C ) A.某个体餐馆雇佣童工 B.因身体原因甲所在单位协议改变岗位 C.乙根据与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上岗就业 D.劳动合同期满前,丙与某宾馆协议延期 二、多项选择题 1.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为( BCD ) A.劳动法律行为 B.劳https://www.360docs.net/doc/6190ee6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c.html
8.信澳慧管家货币市场基金招募说明书(更新)基金公告随着有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 经营理念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的修改或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4、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 监控。 (1)控制环境构成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包括经营理念和内控文 化、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https://fund.eastmoney.com/gonggao/009712,AN202308181595061482.html
9.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考试题2. 关于从业者对职业的要求,可概括为职业三要素:维持生活、完善自我和服务社会. P57 3. 印度医德最早表现在公园前5世纪名医、印度外科鼻祖妙闻的《秒闻集》. (填空 ) P40 4. 所谓功利,就是功效和利益_. 5. 临床诊疗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最优化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保密守信原则和协同一致原https://yjbys.com/jiuyezhidao/zhiyedaode/418964.html
10.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有哪些专家导读 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包括犯罪客体,客观要件,主观要件和主体要件,每一个犯罪行为都具有这4个最基本的构成要件,比如犯罪主体,像行贿罪,一般低于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不能构成此罪,因为犯罪主体不符合法定要求,所以,犯罪构成要件是定罪时最重要的依据。 https://mip.64365.com/zs/1486513.aspx
11.公司法律人格构成的基本要素——商事案例分析公司法律人格构成的基本要素 法律人格是企业公司作为法律主体的表彰自我的标记,是法律关系中区别于其他法律主体的标志,是成为法律主体的条件。人格有抽象人格和具体人格之分。,抽象人格是法律主体这个概念本身所应当具有的,一般表述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具体人格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类型的法律主体所应当具有的专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117
12.分享新华社整理总结:新闻报道的常见差错及处理(二)新闻的基本要素 在核实新闻来源之后,编辑记者应对稿件中的基本要素进行核查,主要是看构成新闻事实的主要成分如人名、地名、单位名称、头衔、组织机构名称、时间、地点、数字、计量单位等是否准确。这里主要有8种情况: 1、时间 时间方面的差错实在是五花八门。有时,是缺失了时间;有时,是弄错了时间;有时,是前后https://ibi.cuc.edu.cn/2019/0319/c4118a120156/pagem.htm
13.《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二、法律要素的确定1.奥斯丁:主权、义务、制裁2.哈特:第一性规则、第二性规则3.我国: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三、法律要素的功能·从微观的层面真正认识法律存在的样式和运行的逻辑原理。第二节法律概念一、含义1.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的概括性表达2.法律概念具有强大的归集功能或排除功能二、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