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教案(精选5篇)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法则,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组题引新:

1、老师在投影仪下出示4张卡片:

(1)现在请你摸2张,有几种可能?(哪几种?)你是怎么知道的?

(2)如果由摸出的两个数组成一道加、减法算式,共有几道?

(3)请你把这12道算式写在草稿本上。(写完后学生说,老师板书)

二、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1、这些题你愿意做一做吗?选择你会做的做。(师巡视,并提示可以用折纸、画图等方法来思考或验证。)

2、反馈:

(1)你认为这些题中,哪几题最好算?(+、-)为什么?等于几?板书)

(2)[1]揭题:

为什么剩下的题没有这两题好算?(因为它们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2]我们来看看这里的“+”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别的方法吗?(画图的、计算、折纸都用投影出示)

[3]刚才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的?(通分、化小数、折纸、画图)同学们很会动脑筋。

[4]那么这儿还有哪几题也可以用这些方法来算的?

(-、-、+)结果分别是多少?

(3)剩下的题你们是怎么算的?(选一题投影说)同意吗?强调格式时指出:看这儿,如果我们用通分的方法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应该按照***(学生名字)的格式,把通分的过程写在计算过程中,不要单独列成一步。若错,师板演。

[1]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折纸、画图)这样的方法算起来太麻烦。为什么没人用化小数的方法?这说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是——通分。

[2]计算这样的题,为什么要通分呢?

[3]剩下的5题你可以任选一道加,一道减完成,快的可以都做。

[4]反馈。

3、那你们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生答,教师板书: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巩固反馈:

1、计算,并验算。(投影显示)P1223

(1)现在我们来看P1223这儿几个要求,另起一行写出“验算”后再验算。可以任选一道加、一道减完成,快的同学可以都做(中间可提问:怎么验算的?)

(2)投影反馈,还有做另外两题的吗?

(3)计算了这几题后,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化简,验算方法,验算时要用原数)

四、课堂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卷

你可以任选A组或B组题进行练习,A组简单点,B组难一点。

A组:1、计算,并验算。(任选2题)

+-+-

2、P1224

B组:1、同上

2、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1)(2)

(3)(4)

……

2n-11

2n2n

这样一直做下去,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五、全课总结

(一)使学生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得数。

(二)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计算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讲清口算方法,把整百、整千都看成是几个百或几个千。难点: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转化为20以内的加减法,后面的单位是百、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80和130里面各有几个十?

(2)700和1000里面各有几个百?

(3)13个十是多少?25个百呢?

2.口算

20+30=50+50=30+4=54-50=54-4=

70-30=8+7=13-5=7+6=14-7=

说说前6道口算的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2.学习例3

(1)出示:400+300=

师问:谁知道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00+300=700我是这样想的: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所以400+300=700)教师将得数写在题的后面。

(2)出示:700-300=

问: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700-300=400。我是这么想的:7个百减3个百剩下4个百,所以700-300=400)

(3)出示:2000+6000=

师问:谁知道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000+6000=8000。我是这样算的:2个千加6个千是8个千,所以2000+6000=8000)出示:()个千加()个千是()个千请同学上黑板填。

(4)出示:9000-4000=

师问:说出得数,再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9000-4000=5000。想:9个千减去4个千还剩5个千,所以9000-4000=5000)

计算过程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反复叙述学生很快都能掌握。

(5)让学生观察这四道题,口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整百、整千看成几个百或几个千,这样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实际上就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后面的单位是百、千。如果单位是百,后面加两个零,如果单位是千,后面加三个零)

(6)练一练

200+400=3000+6000=4000+5000=

600-400=9000-7000=600-200=

3.学习例4

(1)出示:200+30=230-30=230-200=

出示计数器,帮助学生理出计算方法。

出示计数器:先拨出2个百,再拨出3个十,问:2个百加3个十是多少?230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200+30=多少,你是怎么想的?(200+30=230想:2个百加3个十是230)

师问:百位上有几个珠子?表示多少?十位上有几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数是多少?如果去掉3个十(或者说去掉十位上的3个珠子)还剩多少?230-30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想:230里面有2个百3个十,去掉3个十还剩2个百,所以230-30=200)

师问:如果从230里去掉2个百,还剩多少?(学生如答不出,可出示计数器,如答得出,就不必出示计数器了)

230-200=30。想:230里面有2个百3个十,去掉2个百,还剩3个十,所以230-200=30

(2)观察这一组题,有什么规律

(3)练一练

4000+500=3800-800=4500-500=

4200-4000=4500-4000=4020-4000=

4.学习例5

(1)出示:8+5=80+50=13-5=130-50=

师问:这两组题谁会做?第2组题是怎样计算出来的?(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

(2)观察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都是算8+5=1313-5=8,不同点是第2组题后面的单位是十,所以在得数后面还要加1个零)

(3)出示:900+600=1500-600=

师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4)做一做

70+50=400+600=800+900=120-50=

1000-600=1400-600=120-70=1700-800=

5.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是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其实这些题都可以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只不过后面的单位是十、百、千。如果单位是十,得数后面加一个零,是百加两个零,是千后面加三个零就可以了,虽然这些题不难计算,但由于数目较大,很容易出错,看谁在下面的练习中最认真,不出错。

(三)巩固反馈

1.口算

900-300=500+400=2000+5000=8000-3000=

300+50=4000+300=640-400=5200-5000=

2.填

3.作业P44:第1~3题,P45:第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二)使学生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步骤.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三)通过比较例4和例5两种应用题的异同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重点: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一)复习准备

1.听算,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12-914-86+78+6

11-912-815-913-8

8+89+718-99+4

2.看图列式计算.

师: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4:一共养多少只兔?

(1)正确读题.

(2)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

(3)根据条件和问题出示兔图.结合图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结果.请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4)列式计算7+5=12(只).

(5)口答:一共有12只兔.

集体订正后师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解答?(求一共养多少只兔,就要把7只白兔和5只黑兔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解答)

师:现在我们把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改变一下.

2.出示例5:学校养和一共12只.白兔是7只,黑兔是几只?

(1)读题.

(2)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并到前面在原题上画批.

(3)根据条件和问题出示兔图.结合图教师提问:根据这道题的意思,谁能猜出黑兔是几只?(黑兔是5只)

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答出:黑兔和白兔一共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的7只,剩下就是黑兔的只数.也可能答出:黑兔和白兔的和是12只,又知道其中一个数是7只,求另一个数.所以黑兔是5只)

师强调说明: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的只数.(学生口述想的过程)

师:求黑兔有多少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4)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12-7=5(只)

(5)口答:黑兔是5只.

教师再把例5改为:学校养和一共12只.黑兔是5只,白兔是几只?(抄在小黑板上)

请学生依照前面的解题步骤分析后,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一说怎样求白兔的只数?为什么用减法解答.(同时板书算式)

3.对例4和例5两道应用题比较.

师:这两道应用题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结果:

相同的地方是:学校养7只白兔.

不同的地方是:两个已知条件中的一个不同,问题也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

师:什么时候用加法解答:什么时候用减法解答?(求两数和,用加法.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4.小结: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今天所学的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师:解答这样的应用题应该怎样想?(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出示下图后,依次出示下面三小题.

(1)小兰家有9朵白花,6朵红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2)小兰家有白花和红花一共15朵.白花有9朵,红花有几朵?

(3)小兰家有白花和红花一共15朵.红花有6朵,白花有几朵?

指名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问号应在图中什么位置.

列式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

讨论后两道题与第(1)题的联系,进一步认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2.投影出示下面应用题,读题后直接列式解答.

(1)体育组有排球和篮球一共17个,排球有9个,篮球有几个?

=(个)

回答:篮球有____个.

(2)小英要剪12个,剪好了8个,还要剪几个?

口答:还要剪____个.

3.p.12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填算式.

8+5=9+7=

+=+=

13-8=16-9=

13-=-=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解答的应用题,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教给学生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尤其突出了数量关系分析,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通过充分让学生口述“想”的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是减法意义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应有意渗透减法的含义.如:在解答例5时,如果学生说出:“知道白兔和黑兔的和是12只,白兔是7只,另一部分就是黑兔,所以求黑兔是多少只用减法”时,教师要给予肯定.

通过比较,强化了求另一个加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从和里去掉一个加数就是另一个加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经历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加强对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整理能力,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正确解决含有加、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初步感知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

3.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能理清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并加以整理,从而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掌握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导入】

活动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问题:车上原来有34人,到站后有15人下车,车上还剩多少人?有18人上车,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先自己读题,说说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想想可以怎样列式,然后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检查交流:先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然后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说明思路,揭示课题

点评:小朋友们真厉害,知道可以利用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再根据算出的结果和另一个条件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过渡: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实际问题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索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比一比那些小朋友最爱动脑筋,最有办法,获得的星最多。

【探究新知】

活动二:呈现问题,探索解决

1.出示例题3:

同学们期盼很久的春游活动来了!瞧,这些同学们准备乘车出发啦!5路车开过来了,请仔细观察图片。

要求:请小朋友先自己读题,然后思考,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质疑: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5路车刚刚到站,车上有34人,为什么还问车上有多少人呢?到站后,乘客有上有下,离开这个站时,车上的人数和原来一样吗?追问:那这里的离站时指的是?(上下车以后的人数)

2.独立思考,交流思路

猜一猜:先离站时车站的人数比原来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想一想:根据条件,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准备怎样算?

引导学生理解交流的思路,学生说教师边板书

先加后减:原有34人+上车的15人-下车的18人=离站时车上有37人

先减后加:原有34人—下车的15人+上车的18人=离站时车上有37人

先减后加:原有34人+上车比下车多的3人=离站时车上有37人

活动三:讨论检验的方法

3.提出检验

点评:小朋友们想到的办法可真多啊!现在请小朋友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办法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质疑:答案我们是算出来,那怎样知道我们算的对不对?

追问:你打算怎样检验?

可以用算出的离站时的人数减去上车的人数,再加下车的人数,看是不是等于原来车上的人数。

活动四:总结解题一般步骤

4.回顾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引导: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经历了那些过程?

根据回答相机板书:(1)读题,弄清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2)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式解答。

(4)检验并写出答句。

【练习】巩固深化

活动五: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

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小朋友们真厉害!

5路汽车顺利到达目的地,小伙伴们先玩个游戏稍作放松。游戏中也有我们今天学习的问题呢!一起看看吧!

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质疑:题目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点评:这也表示了事情的发生顺序。

指出:像这样用箭头连接已知条件和问题,看起来比较清楚明白。

要求:那这个问题你会解决了吗?自己动手试试。

提示:做好的小朋友要进行检查。

组织交流:

追问:这题我们做完了吗?对了,要检验。

提问:可以怎样检验呢说说你的方法。

提问: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小结:刚刚我们列了两道算式,用两步计算的加减法解决了生活中的下车、玩画片的实际问题。从中发现,我们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比一比谁应用的最灵活。

2.

出示想想做做的第2题。

稍作休息后,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体验。看白板。

体验项目之一:游泳。

可以求出怎样的问题?

你会解答吗?自己完成。

交流。

3.

出示想想做做的第3题。

同学们真棒,已经能很快地用两步计算解决增加和减少的问题。

下一个体验项目:感受工人师傅的辛苦。

工人师傅也有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呢!你能用两步计算的方法来解决吗?

追问:用去88袋,是指图上的那一部分?谁上来指一指,那剩下的部分呢?就是我们要求的还剩多少袋?

要求:那这个问题你会解决了吗?自己动手试一试。

4.

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春游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下一个体验项目:摘西瓜。

会列式解答吗?

口头交流。

【总结】全课小结

活动六: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解决了生活中的乘车、玩画片、游泳等问题,我们在解答时要注意些什么?

(1)读题,弄清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2.作业布置。

课本第64页

第5题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已知条件:车上原来有34人

到站后有15人下车

又有18人上车

问题: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

方法一:34+18=52人

方法二:34-15=19人

方法三:18-15=3人

52-15=37人

19+18=37人

34+3=37人

综合算式:

34+18-15=37人

34-15+18=37人

18-15+34=37人

答:离站时车上有37人

教学反思: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例3教学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要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步骤列式计算检验结果给出答案”的过程组织教学。

①理解题意包括读题、说题,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等活动。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你从图画里看到些什么?题目要

求的问题是什么?先让他们自己思考同桌两人相互说说,然后在班内交流。在学生寻找条件和问题,原来有34人,下车15人,上车18人,现在有多少人?这些信息是分析数量关系、探索问题解法的依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列式计算是具体实施解题步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应该分两步解答,要写出每一步的算式、得数以及单位名称。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算的是什么,体会第二步是如何利用第一步计算得数的。

当然,遗憾的地方也不少,老师的讲解和点拨、扶助略显多了一些,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还没有更好的发挥出来,如果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能大胆地放手,效果会更好。

学习卡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1、白菜馅的有36个,韭菜馅的有24个。吃了18个,还剩多少个?

(1)整理条件和问题:

(2)

列式解答:

(3)

检验:

2、上午摘了120个,卖出60个,下午又摘了80个,现在有西瓜多少个?

3、小英看一本72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6页,第二天看了28页,再看多少页才能看完?

【关键词】大学法律教学案例应用实践

在法律教学课程中,为了提高法律教学知识,使大学生能够掌握更为充分的法律知识,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选取和设计一定的案例,对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和掌握法律知识。因此,在大学法律知识中广泛应用教学案例,可以以此提高教学水平。

一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法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巩固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

高校在设置法律专业时,开设许多法律课程。面对庞大的法律知识,若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和理解。

2.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应用案例教学法,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案例所表现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辩论及总结,积极找寻资料,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案例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以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得到活跃,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法律中的应用

1.选择适宜的教学案例

选择教学案例时应注重:(1)选择针对性的案例。在案例教学法中,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和掌握法律条文和规定;(2)选择典型性案例。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典型案例,增强学生对案例的认知。(3)选择综合性案例。尽量保证案例涉及较多的法律知识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2.做好准备工作,合理分工

大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做好提前准备工作。课前做好资料查找工作,为发言做准备。在明确案例后,合理分工,创建小组,各组员有各自的任务和工作,如查找资料人员、草拟发言内容的人员、课堂发言人员,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并促使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如在学习刑法知识时,各组员合理分配任务,找寻学生忽视刑法,对法律意识淡薄的案例,强调刑法知识淡薄的危害性,以此总结和归纳问题所在,并通过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知识。

3.积极交流、讨论案例

教学案例在法律教学中应用时,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案例的交流和讨论当中,并有序讨论问题,按照一定顺序,有序发言。如在讨论1291次列车农民工致死案时,需要陈述自身的观点和理由,对案例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如车长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等,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交流、陈述和讨论。

4.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做好设计和引导,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要针对学生交流和讨论中未涉及到的内容和忽视的内容重点提及,以此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并对讨论中不正确的观点进行评价,做出正确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三在大学法律教学中做好法律案例的准备工作

1.教学前精心选择法律案例

在教学中,教师需选择典型的法律案例,让学生有目的地围绕教学案例学习,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对法律案例适当加工

在法律案例应用时,需适当加工,使法律案例分析可围绕教学目的和内容,适当简化案例情节,突出重点。

四结束语

为了使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中运用,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案例,选择典型、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案例,积极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能够重视法律知识,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THE END
1.案例法律(精选十篇)案例法律 篇1 陈某只有小学文化, 其顶替父亲进入某机械厂工作, 工作每月2000元, 工作满3年时, 机械厂设备更新为世界先进生产设备, 并对包括陈某在内的200名员工进行了3个月技术培训, 但由于新设备标识均为英文, 陈某无法适应, 造成多次操作失误, 因此机械厂即书面通知陈某解除劳动合同, 陈某不服。 引出的问题: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1cmrb7.html
2.《环评工程师教材2024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技术当当博创教育官方旗舰店在线销售正版《环评工程师教材2024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技术方法+导则与标准4本套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材2024 环境影响评价师工程师教材 可搭配购买环评800题历年真题》。最新《环评工程师教材2024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案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5223326.html
3.京东白条逾期800多会被起诉么3. 用户态度:如果用户积极沟通,愿意还款,京东可能会选择不追究法律责任。 4. 历史信用:如果用户之前有良好的还款记录,京东更有可能选择宽容处理。 3.2 实际案例分析 根据一些用户的反馈,逾期800元的情况并不是京东起诉的常见案例。通常在金额较小的情况下,京东更倾向于通过催收手段解决问,而不是直接走法律程序。 http://www.lcxw.cn/falv/yqzixun/1962429.html
4.漫画民法典第一课》读后感500字800字读后感三、实用的案例分析 在书中,作者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将抽象的法律原则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法律规定的适用和实际操作。通过分析不同案例的处理方式,读者也能够学习到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案例分析的方法不仅提高了读者的学习效果,也增加了书籍的实用性。 https://www.dushuqun.cn/article/q_21200.html
5.头条文章数据驱动下的药物研发工具——传统数据与AI预测应用及案例 俞靓,爱思唯尔,生命科学中国业务负责人 图像分析技术精准识别熔点助力药品研发 谢宝慧,华志电子科技,研发总监 创新化学与工程技术提供高效、绿色、安全的药物开发解决方案 朱远明,南京药石科技,副总裁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46925860470852
6.系统分析师之路2014年系统分析师下午案例分析真题在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通常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和用户使用可行性四个方面来进行可行性分析。请用300字以内的文字简要说明项目可行性分析这四个方面各自的主要内容。 【问题2】 请根据题干描述的项目开发总体思路,用600字以内的文字对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和用户使用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并给出分析https://blog.csdn.net/Last_Impression/article/details/107381515
7.正版]文运2024法律硕士联考法条分析及案例分析专项突破2025¥26.41 乡村法律明白人以案普法手册 查看商品参数 ¥24.36 钟秀勇讲民法之精粹 查看商品参数 ¥28.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释义 查看商品参数 图书 法律 法律 民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4刑法分则深度解读 [正版]文运2024法律硕士联考法条分析及案例分析专项突破 2025民法刑法学 https://m.suning.com/itemcanshu/0071538872/000000012424435496.html
8.财税[2009]59号:资产收购税收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财税[2009]59号:资产收购税收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 资产收购、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合并、分立并称为企业重组的6种主要形式。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的规定,企业资产收购涉及的税务处理需要重点把握几个问题。https://www.hunan.gov.cn/hnszf/xxgk/jd/zcjd/bm/201212/t20121210_4868245.html
9.江西警察学院法律系在本案例中,因为连降暴雨,甲承包水库中的成鱼流人乙承包的水库中,产生了乙的受益行为,对甲而言这是与其自身行为无关的他方当事人行为,这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该事件与《民法总则》第122条(不当得利的规定)结合产生相应的民事法律关系,引起甲、乙之间财产关系的变化,构成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之债。因此,乙应该https://flx.jxga.edu.cn/news-show-98.html
10.案情分析论文范文4篇(全文)(2)分析结果以打印稿的方式交给任课教师,A4纸张。 (3)请同学将学号与姓名打印在所交稿件上端。 浅议相似案情结果差异性问题 第4篇 关键词:同案不同判;不可避免性;法律体系不完备;法官个人素质 一、同案不同判所带来的危害 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深入民心,但是不同判却动摇了法律在民众心中正义的旗帜,同案不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d4ygbkl.html
11.从律师失职被判赔800万谈律师执业风险因受委托的律师失职,导致客户被骗1亿元的资金,3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被法院审判令赔偿客户800万元的损失,再返还100万的律师费。律师职业存在巨大的执业风险,下面华律网小编就案情发展进行详细的介绍,欢迎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带来更好的帮助! 一、案例:律师尽职调查失职致客户被骗1亿,被判赔800万 https://www.66law.cn/laws/120220.aspx
12.《环评工程师考试教材2024年官方正版导则案例分析法律法规技术方法环评工程师考试教材2024年官方正版 导则案例分析法律法规技术方法 注册环评工程师教材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教材2024(套装4册)可搭配购买环评800试题解析历年真题试题解析 自营 帝师图书科技教育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环评工程师考试教材2024年官方正版 导则案例分析法律法规技 https://item.jd.com/13119393.html
13.案例分析(土木建筑)2019陈江潮(2019年)预习进阶[超值精品]试题类型 60单选 20多选 60单选 20多选 60单选 20多选 6个案例分析题目 (考试制度:合格制,四年滚动有效。) 三、2019年造价师考试应关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 造价工程师的执业行为必须遵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的有关规定。这些规定也必然是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今年考试应关注的法律、http://elearning.jianshe99.com/xcware/lecture/lectureDetail.shtm?smallListID=35401&cwareID=956363&_t=1556961993493
14.政府会计实务丨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业务会计核算讲解现金/银行存款(收入) 500 贷:固定资产—车辆 10 000 现金/银行存款(各种税费)1 000 预算会计 借:其他支出500 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500 账务处理技巧:建议在批准时,进行上述科目的账务处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新书推荐丨《政府会计实务及案例分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215/18/22573478_8799314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