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为何会让李雪莲们陷入困境?邵六益

邵六益:破解“李雪莲式”的法治困境

2018-03-1607:19

邵六益作者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艺术与现实:电影叙事逻辑的断裂

但是李雪莲又对前夫的一句“我看你是潘金莲”耿耿于怀,继续上访,新任的各级官员一改此前的推诿态度,“积极”地通过攀亲戚、送温暖、监视看护、帮忙找对象、进京接访等方式去平息李雪莲的缠访缠讼。政府部门投入大量资源处理李雪莲问题,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最终李雪莲前夫的意外死亡才终结了上访,此时李雪莲只是因为认命而停止上访。

影片花了很多笔墨去细致地描述各级官员的处理措施,但是似乎又缺少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一个细节发现这种有意无意的缺失。

李雪莲在连年上访无果后,在一次与牛的“交谈”后想通了,决定不再去上访,但是官员们却将此当作玩笑和戏弄。天赐的良机丧失,上访和官员围追堵截的死循环重新开启。的确,在正常人眼中,听了牛的话看似不可理喻,但是在李雪莲的生活中,这并不荒唐:影片中李雪莲真正的亲人很少,除了不愿为她杀人的弟弟外,关心她的人就只剩下各怀私心的屠户和厨师;家里除了她之外唯一能“说话”的就是牛,对于这样一个孤独、执拗的农村妇女来说,她听了牛的话并不稀奇。

《我不是潘金莲》海报(图/东方IC)

然而,法院院长、县长、市长都无法理解李雪莲的辛酸泪,而将她的话当作谎言和荒唐语。正是在这里,我们发现电影的漏洞,实际上,一线的基层官员一般都可以理解,李雪莲听从牛的话不上访,比写书面保证书更可靠。如果说电影所展现的官场百态很写实、很走心的话,那么此处更多是艺术处理了,故意将官员描写得如此“不接地气”,以便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当然,小说也好,电影也罢,并非一定要写实。但我们须明白,电影所构建的看似逻辑严密的故事叙事在此处是断裂的;放在中国现实的基层政治中,大多数上访、无理上访、缠访缠讼在此时是可以终结的。在党和国家要求的官员伦理中,践行群众路线是基本的要求,官员对其直面的老百姓的事情可谓是了如指掌。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的确可能不让孩子出现,但是在劝说李雪莲和前夫时,完全应该搬出他们共同的儿子,这几乎是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的事情。可偏偏影片中的官员都不会,王公道七拐八弯地认李雪莲为“大表姐”,却不知道大表姐与前表姐夫有个共同的儿子。这是很荒唐的,我们无法认为这是基层官员的真实写照。当然,电影需要艺术加工,可以省略,可以夸张,可以写实,也可以魔幻。但是,如果我们要将电影反映的现象直接拿来分析现实、针砭时政,则一定要区分出艺术表达与现实之间的差别。

共产党人的初心:法律责任(伦理)无法替代政治责任(伦理)

为什么大部分人对这部电影中明显不合逻辑之处视而不见?除了当下中国社会中常见的对官员的不信任外,更多的是因为官员的形象发生了改变。

过去我们认可的官员需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的真实需要:既需要了解李雪莲离婚的真实原因,也需要知道李雪莲大儿子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非此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干部。这时干部要承担实质正义的政治责任,只要结果让群众不满意,官员就要负责。但是,随着法治的兴起,官员的这种俯下身的工作方法正在发生变化。

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是相辅相成也是对立统一的,基层的很多问题不仅仅是法律就能解决的,毕竟法律是一种抽象化的裁剪,无法与现实世界无缝对接,官员不能以法律没有规定而驳回群众的诉求,而是一定要想到办法把问题解决。

至少这种政治要求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必然如此,所以王公道在做法官时可以据法裁判,即便当事人上访也不受影响,因为他在法律上没有责任,而不直接裁判的荀院长却被撤职;当王公道做了院长后,就需要开始对此事负政治责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党员干部不仅要担负起推进法治建设的职责,更要守护好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结果正义、实质正义的政治伦理。

承担政治责任的干部深谙基层的生活逻辑,但现实是,再也没有《秋菊打官司》中自掏腰包买点心做和事佬的“李公安”了。当然,《我不是潘金莲》中的王公道院长可能也是自掏腰包买年货慰问李雪莲,不过他的目的在于收买,而非化解矛盾:官员的政治伦理虽未完全消失,但已经走样,这也就决定了这些慰问不能打动李雪莲,她知道牛不让她告状是心疼她、怕她告不赢,官员不让她告状则是为了稳定需要。

只有真正走入群众的心间才能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如何实现这种心连心?只有时刻记住,要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化解纠纷、谋幸福,而不是摆平问题、推卸责任,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应该忘记的初心;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解决下一个“李雪莲式”的问题。

THE END
1.法律思维的理解和运用法律规范预先设定了行为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果。法律思维的关键步骤是对要件事实是否成就进行判断,即对当事人主张的案件事实,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特征进行判断,通常涉及事实判断和法律性质判断两个层面: 精准判断案件事实 事实认定是开展法律思维的基础。现实生活本就纷繁复杂,相关当事人在诉讼中又往往各执一词,这给法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0218227/index.html
2.民法典背后的隐秘从纸面规则到人心深处的法律真相提高公众对于民法典知识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渠道宣传教育,比如网络平台上的法律咨询服务以及社区讲座活动。此外,还需加强媒体报道,让更多人了解最新政策动态,同时鼓励公众参与讨论,为其提供一个自由交流思想的地方。 六、未来展望与期待 随着技术创新和全球化趋势加剧,对于信息获取速度和广度要求不断提高。未来的学者研究者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456573.html
3.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法律的意义和价值 法律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的意义 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法律为社会的稳定有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同时,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4.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实现之道法律资讯在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需要政府、司法机关、媒体、公民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倡导公正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加强社会监督等途径,逐步实现在法律框架内的社会正义,这不仅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而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公平、公正https://kanfawang.com/post/21222.html
5.读书《法律简史》·人类制度文明的深层逻辑所以,我们会有一个隐约的感受,就是公平以及公平的规则,它是指向效率的,这也是这本书的一个核心观点,它要为效率服务。 回到刚才那个我们的问题,一提到法律,你想到的是什么?很多人自然地就会想到公平、正义、平等,但刚才我们从逻辑和事实上都证明了,公平、正义和平等,在现实当中找不到一个绝对的标准。 https://www.jianshu.com/p/168b7750f458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至第十六条规定了各个领域内特殊的侵权行为和归责原则,共十种侵权行为和责任,包括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学校伤害事故、法人侵权责任、雇主责任、无偿帮工、见义勇为等等,这些情形都是近年来现实中大量出现,而有关法律未予规定或者未予明确规定的。第十七至第三十五条是人身损害的具体赔偿项目、计算方式和https://www.fzlawyers.net/index.php?s=wap/show/index&id=3408
7.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成功的秘诀不仅在于前人引路,法律题材影视剧改编迈入正轨更需要法律的指引,紧扣法律主题,加强自身合规建设,更好把握法律内核,实现健康发展,才能为我们呈现出百花齐放比上一个十年更出色的作品。 三、真实案例影视化改编的风险点 真实案例作为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一方面赋予了其作为影视剧创作改编对象时的独立https://www.yulelaw.com/law/law/getContentDetail?id=b52bc5f3cb3747f5ab1034b640f8fadb
8.警察执法规范化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8篇(全文)而在执法的过程里,执法将会产生几种不同意义的效果,即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将会使违法者依法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的处罚,而社会效果则将会使每一个社会人从处罚违法行为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从而让人们自觉的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让社会更和谐的发展。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swfk5tj.html
9.司法部发布5个监狱工作指导案例他们内心非常自卑,虽然嘴上经常说不在乎,但是当接见名单没有他、来信没有他、亲情电话打不通的时候,还是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总是一个人默默走开,躲在无人问津的角落暗自神伤。 3.人际交往技能不足,改造生活举步维艰。该类型罪犯缺乏人际交往技能主要体现在不能较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如当他们愤怒时会把情绪发泄在https://pkulaw.com/pal/a3ecfd5d734f711daa82c00d1a31221a237905afc8f51f2ebd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