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4名应届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他们眼中,一份合格的招聘简章,首先是福利待遇不浮夸(66.3%),其次是岗位培养计划实事求是(60.3%),第三位是人才需求明确具体(57.2%)。
去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张铭,现在在一家律所工作。他结合自己的专业谈到,专业细分了不同的业务领域,比如刑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等,区别很大,在律师实际业务中还会分诉讼、非诉讼,非诉讼又会分各种案件,不同的律师团队都有各自深耕和专精的领域。“我希望在企业招聘简章中清晰地知道岗位内容,这样才能确定是否适合自己、学科背景是否对口、个人是否感兴趣。”
谈及眼中“合格的招聘简章”,“坦诚相见、互相公平选择”是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狄萦丹最大的期待。“我觉得,企业的招聘信息能做到不美化、不夸大、不设坑就好,比如写明‘双休’,那就是大众理解的,每周两天双休日,而不是每个月休两天。再有,加班是否是常态也要写明。”
“公司招聘人员要在岗思责,大学生咨询时应该坦诚相告,而不能问什么都是‘有可能’。”他说,如果以后跳槽或转岗,会对企业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问题做针对性的了解。
在毕业生的眼中,一份合格的招聘简章应该是什么样的?福利待遇不浮夸(66.3%)位列第一,其次是岗位培养计划实事求是(60.3%),其他还有:人才需求明确具体(57.2%),不仅有“你要什么”还有“我能得到什么”(53.3%),岗位介绍应详尽详(49.6%),借助图文视频多形式介绍(19.9%)。
就业指导专家:用人单位要加强宣讲、沟通,对大学生的求职疑惑做出反馈
中国政法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商学院教授王霆指出,用人单位要加强宣讲、沟通,对大学生在招聘宣讲、笔试、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环节中表现出的疑惑做出反馈,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明白自己“为什么适合这个岗位”“被拒绝的原因是什么”,从而不断调整心态,增强就业能力。
参与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14.3%是专科,75.4%是本科,9.5%是硕士研究生,0.8%是博士研究生。男生占43.8%,女生占56.2%。家乡在一线城市的占32.8%,二线城市的占38.2%,三四线城市的占21.1%,城镇或县城的占5.6%,乡村的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