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道德力量超越市场亟须重视

道德力量调节的作用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替代不了的,也是法律所替代不了的——道德力量调节的重要和独特作用

道德力量调节是市场调节、政府调节以外的第三种调节。即使在市场经济中,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起作用的场合,在法律产生并被执行的场合,道德力量调节不仅存在着,而且它的作用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替代不了的,也是法律所替代不了的。

道德力量超越市场、超越政府

为什么说道德力量超越市场和政府呢?

第二,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能起作用的范围内,由于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全都有局限性,所以这两种调节之后会留下一些空白。当然,在某些情况下,政府调节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在另一些情况下,市场调节也可以弥补政府调节的局限性;但政府调节是不可能完全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正如市场调节不可能完全弥补政府调节的局限性一样。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由于人是“社会的人”,人不一定只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选择行为方式,人也不一定只是被动地接受政府的调节,所以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难以进到人作为“社会的人”这个深层次来发挥作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留下的空白只有依靠道德力量调节来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力量调节是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的一种调节。

第三,社会生活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其中一部分是交易活动,另一部分是非交易活动。在交易活动中,市场调节起着基础性调节的作用,政府调节起着高层次调节的作用。而在非交易活动中,情况便大不一样了。由于这些活动是非交易性质的,所以不受市场规则的制约,市场机制在非交易活动中是不起作用的。至于政府调节,则只是划定了非交易活动的范围,使它们不至于越过边界,而并不进入非交易活动范围之内进行干预,这样,非交易活动就要由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之外的道德力量来进行调节。

第四,在市场出现与政府形成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市场可能失灵,政府可能瘫痪,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有可能不发生作用或只发生十分有限的作用。但即使在这些情况之下,道德力量调节却依然存在,并照常发生作用。这又是可以把道德力量调节称作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的调节的理由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说,道德力量是超越市场,超越政府的。

道德力量调节介于“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道德力量调节是介于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之间的,市场调节被称做“无形之手”,政府调节被称做“有形之手”,道德力量调节介于“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之间。在道德力量调节的约束力较强时,它接近于政府调节,而在其约束力较弱时,又接近于市场调节。那么,为什么道德力量调节的约束力有时较强,有时却较弱呢?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道德力量调节是否已经成为一种被群体内的各个成员认同的约定或守则。如果它已经成为各个成员认同的约定或守则,约束力就较强,否则就较弱。比如说,乡规民约是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共同约定的,成员们就有遵守的义务,这时,体现于乡规民约中的道德力量调节就会有较强的约束力。再说,行业组织作为民间的组织,对于参加本行业的企业有一些共同通过的守则,例如要求企业讲信用,重视消费者利益、职工利益等。这既不属于市场调节,又不属于政府调节,而是本行业的自律行为,所以也属于道德力量的调节,但同样对本行业的成员有较强的约束力。

二是群体的各个成员对群体的认同程度的高低。如果成员对群体的认同程度较高,道德力量调节的约束力就较强,否则就较弱。不妨仍以乡规民约为例。乡规民约是某一群体的成员所制定的,如果该群体的成员对群体的认同程度较高,他们遵守乡规民约的自觉性较高,从而乡规民约对成员行为的约束力也就较强。

当然,即使道德力量调节在某些场合的约束力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力量调节不起作用,而且,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道德力量调节的约束力越强越好。这是因为,道德力量调节的形式多种多样,乡规民约这种形式下的道德力量调节一般会有较强的约束力,而自律这种形式下的道德力量调节虽然没有什么约束力,但却经常发挥作用,对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文化建设,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都属于道德力量调节范围。文化建设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持久生效的。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由道德力量调节起主要作用的非交易领域内的活动有可能不断增多。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历史上,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的时候,交易领域几乎不存在,那时非交易领域几乎覆盖全部社会经济生活。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易领域逐渐扩大,非交易领域则相应地逐渐缩小。而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大提高以后,非交易领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又会逐渐增加。也就是说,在经济高度发展之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的需要也将随之发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包括对利益的看法、对职业的看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本身的看法、对家庭和子女的看法、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对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的看法等等,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于是非交易领域的活动也将随着国民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上升到一个新阶段之后而增多,非交易领域内的各种关系也会因此而得到发展。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道德力量调节既然在非交易领域内起着主要作用,那么显而易见,随着非交易领域的不断扩大,道德力量调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突出。

在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强调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和道德力量调节并重,是十分必要的。三种调节并重,实际上表明了他律和自律的并重、法律和道德的并重、经济和文化的并重,这正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需的。

THE END
1.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2.法律法规的迷雾哪些隐秘面纱尚待揭开2. 法律法规对社会影响深远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这些成文物质的一般性作用。首先,它们提供了一个框架,使得人们能够预测未来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这就好比是一个巨大的保险网,无论是在经济活动还是在个人的行为选择上,都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当一个人想要做出某个决定时,他会考虑这一决定是否违反了现有的法律条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hua/410302.html
3.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法律适用问题深度解析法律资讯1、法律体系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包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法律程序等方面,这种差异增加了跨国法律适用的复杂性和难度。 2、法律冲突与法律风险,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跨国经贸活动中容易出现法律冲突和法律风险,这些冲突和风险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影响跨国经贸活动的正常进行。 https://www.kanfawang.com/post/21233.html
4.南非指控以色列“种族灭绝”罪行!以色列官员当场破防…国际法院的角色与局限性 在这场国际争端中,国际法院的角色引人深思。虽然它是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平台,但在强制执行能力上存在局限。南非将以色列告上法庭,不仅是对以色列行为的指控,更是对国际法庭实力的一次考验。这场审判,无疑对以色列的国际形象造成了影响,但真正的问题是,法院能否对以色列采取有效的制裁措施? https://www.meipian.cn/500cjhga
5.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问题9篇(全文)法律是国家和平与稳定的基石、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保障, 但是, 法律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法律难以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细致的规定, 而只能制定原则性的要求, 做出可供选择的措施和上下活动的幅度。法律具有相对稳定性, 灵活性相对不足。法律的局限性的客观存在, 需要行政机关拥有一定的自由权限, 弥补法律自身的不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dk9z2i4.html
6.GPT4微软GPT2.2.1 超越记忆的图像生成 2.2.2 按照详细说明生成图像 (a la Dall-E风格) 2.2.3 草图生成的应用可能:将 GPT-4 与现有图像合成模型结合 2.3 音乐 3. 代码生成(Coding) 4. 数学能力 5. 与世界交互 6. 与人类交互 7. 判别力 8. GPT4 的局限性 https://blog.csdn.net/youcans/article/details/129813244
7.局限性局限性(拼音:jú xiàn xìng,英文:limitation),汉语词语。释义为某件事或人具有一定不足(人为或自然形成),类似于有规定一样无法逾越,指受限制的或受约束的性质。例句:流血牺牲却不争名利,超越了他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注音】:jú xiàn xìng 【英文】:limithttps://baike.sogou.com/v53547288.htm
8.孙亮:马克思历史科学视域中法律阐释的双重超越法律概念摘要:马克思对法律阐释的原则是,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这关乎西方法哲学传统中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无休止的论争,前者持有“法律因正义而生”的论点,要求从道德意义理解法与“普世性”的诉求;而后者则认为“因命令而制定法律”,将事实与道德性二元分离,试图否定最高“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625
9.弱者的幕后反抗(弱者的武器)书评这种常规的、非正式的、幕后的反抗,不仅符合农民阶级松散、无组织的特点,也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及观点第一章 阶级战争中的短兵相接这一章主要描述了在富人眼中的典型“穷人”——拉扎克,穷人眼中典型的“富人”布鲁姆。前者的形象是懒惰且不诚信,后者的形象是贪婪且吝啬。故事/个例是一种宣传攻势,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497517/
10.怎样对待宪法文本法律实证主义和社会实证主义宪法学之争二十世纪日本宪法学家美浓部达吉对执着于宪法规范内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批评,认为这一方法有着不能融通之处,不足以看到宪法的全部,因而有其局限性。且日本学者有许多比之更甚的倾向,以至于研究所得与宪法真相的距离颇远。形式主义公法方法论主要关注于依立法者的意思而成的宪法,即形式主义意义上的成文宪法,认为如果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