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施,亦即保证实现单位工作目标的政策、程序以及防范、化解风险的措施。,所谓信息沟通与反馈,亦即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和处理,并进行有效的内外沟通和反馈。,所谓监督与评价,亦即对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措施、信息沟通与反馈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运行的缺陷并及时改进。,(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随着国家的管理要求、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职能的调整和财政性资金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应注意降低行政事业成本,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6、,(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阻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国家资产的安全、完整;,(3)确保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涉及的基本内容,(1)货币资金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对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实行有效控制,明确银行账户的开户、核对、清理要求以及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和印章的管理要求,确保货币资金安全规范,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2)往来资金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往来资金的管理,对往来资金的发生、结算、清理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往来资金界定清楚,责任
7、明确,安全规范。,(3)实物资产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堵塞管理漏洞,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流失。,(4)收入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代政府征收的非税收入等各项收入的管理,对收入征管、票据管理、分析、考核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5)结余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单位结余的管理,明确结余形成事项的审核程序和结余使用事项的管理流程、控制措施,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6)基本支出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基本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对支出的各个项目严格控制,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履行职能提供保障。,(7)项目支
8、出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项目支出的管理,对项目支出实行科学论证、追踪问效,对项目的申报、审核、预算、实施、核算、管理、绩效考核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单位项目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8)政府专项支出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政府专项支出的管理,对政府专项支出从预算、项目的立项、审批到资金的拨付、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保障政府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合规合理。,(9)其他支出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其他支出的管理,规范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10)政府采购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政府采购的内部管理,设置严密的采购与验收管理流程,规范政府采购
9、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防范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11)财务报告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规定和要求,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有关文件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准确地反映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结余情况及会计核算、预算执行、财务管理情况,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计算准确、说明符合实际情况。,(12)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操作、权限设置、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会计电算化档案等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3、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11、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全面防范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业务各环节的风险和漏洞。,(6)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财务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7)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4、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工作,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风险控制点等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2)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各项财务会计业务的检查内容、检查重点、检查程序和检查办法,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工作的全面、有效。,(3)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监督检查,并积极予以配合。单位应根据财政、审计等部门提出的审计检查报告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