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产生后,在不同的时代产生了不同的形式。其主要经历了高利贷和现代信用两个主要的信用发展阶段。
1、高利贷阶段。在资本主义出现以前信用主要是采取高利贷形式存在的。高利贷信用是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高利贷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高利贷信用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高利贷信用的利率特别高。其次,高利贷信用主要用于非生产性用途。
2、现代信用阶段。随着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的进行,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出现。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高利贷却不能为这种新的生产形式提供有力的支持,甚至可以说在当时高利贷阻碍了处于萌芽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从而导致了新兴资本家联合反对高利贷的运动。
新兴资本家们主要从两个方面限制和反对高利贷:一是利用其所控制的国家政权通过一系列的限制利率水平的法律来打击高利贷;二是新兴资本家们通过建立新型的商业银行来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资金支持,使得高利贷迅速变得没有了市场。从此现代信用制度开始成为主流的信用形式,高利贷逐渐走向没落,并主要以典当行等形式存在,但数量已变得十分有限。
四、商业信用主要有哪些局限性?银行信用是如何克服这些局限性的?
1、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由于商业信用与商品交换存在的密切联系使得这种信用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企业资本数量的限制。因为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所以它的规模只能局限于提供这种商业信用的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额。
(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由于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因此商业信用的提供是有条件的,他只能向需要该种商品的厂商提供,而不能倒过来向生产该种商品的企业提供。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银行信用不受贷款方向的限制。由于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因此可以贷放给任何生产部门,不受贷款方向的限制。
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大大扩充了信用的范围、数量和期限,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银行信用逐渐成了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但同时商业信用仍然是现代信用体系的一种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