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市政学”全书所有简答(6)

2、现代社会主要可以划分为(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

3、城乡之间的区别主要是:

①在职业上,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城市则以非农业生产为主。

②在环境方面,乡村以自然环境为主,城市则以人造环境为主。

③在人口密度和规模上,乡村规模小,人口密度低,而城市则相反。

④在居民构成上,乡村具有同质性和稳定性特点,而城市则以异质性和变动性为特点。

⑤在社会关系方面,农民的空间相对狭小,在彼此的效中往往采取直接的、情感的、连续的、朴素的、内向的方式进行交往;而市民则是以间接的、理性的、继续的、复杂的、外向的方式进行交往。

4、市民构成的三个层次:人格构成、社团构成和文化构成。在人格构成上,农民的人格具有同质性,具有宗法主义和权威主义倾向;而市民在人格上则具有异质性,具有个人主义和平等主义倾向。市民文化具有继承性、统一性、规范性、和谐性特点。

5、市民在人格构成上的主要特征是:

①理性重于情感。

②时尚重于传统。

③个人主义倾向。

④消费主义倾向。

⑤较强的心理调试与平衡能力。

6、影响市民素质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市民素质构成市民参政和城市政治发展的现实基础)

①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对城市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

②市民素质状况取决于市民的语言、地理、历史和传统的情感与意志特征。

③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的文化、价值、知识和能力素质状况。

④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的道德水平和城市精神的塑造。

7、市民素质的特点:

①市民素质具有整合性特点。

②市民素质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特点。

③市民素质在其发展中具有可塑性特点。

8、试述市民参政与市民素质提高的关系:

第一,市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市民参政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第二,市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市民参与城市公共事务和公益活动的频度和程度。

①市民参政过程是市民相互学习和沟通的过程,通过学习和沟通,扩大市民间的交流和认同,从而刺激市民树立更广泛地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和公益活动的自觉意识。

②市民参政过程是市民提高自我修养,增加对所居住城市的文化归属感,实现行为自律的重要途径。

③市民参政可以提高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决策质量,减少管理和决策上的失误,加强市民对政府和公共机构的直接监督,促进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9、市民参政意识的特点:

①自主性

②多样性

③客观性

10、衡量我国市民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的方法有哪些?

①城市基础教育以及教育文化设施的保有量。

②成年市民的学历层次、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知识消费及运用的熟练程度。

③市民的人才和人力资源状态及其发展潜力。

④城市的文化氛围及综合环境状况。

11、试述国家是怎样保障市民的政治与自由权利的?

①选举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并由人大代表选举一定范围的公职人员来进行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公民行使选举权,被认为是人民行使主权的更重要的体现。

②罢免权是选民对于代议机构的代表或行政官员,在其任职届满之间,以投票的方式,免除其职务的权利。

③在市民与政府的关系中,市民可以通过一些行政法规,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

④市民的各项权利也有法律和制度保障。

12、市民经济与劳动权利的保障是如何实现的?

①市民经济活动权利的保护,主要涉及民法和经济合同法中的有关规定。

②在市民劳动权利的保护方面,宪法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是劳动立法的根本依据;而劳动权利的保护,又是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内容之一。

13、劳动争议仲裁依循以下原则:

①着重调解,及时受理,查清事实,依法处理

②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14、市民怎样实现权利的自我保护?

首先,市民要知道到哪里去起诉。

其次,市民起诉时须明确自己提供的基本材料。

再次,市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向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更后,市民要注意利用公证机构的公证服务,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5、公证有民事公证、房地产公证、经济合同公证和金融公证四类。

16、市民参政的意义:

①市民参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

②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

③市民参政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

17、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有:

①个人联系渠道

②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③集团参与渠道

④市民监督渠道

第八章市政职能

1、正确理解和把握市政职能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市政职能状况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性质和城市政府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不是国家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市政职能。

②市政职能是历史的产物,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政府有着不同的市政职能。

③市政职能的主体是城市人民政府。

④市政职能的客体是城市公共事务。

⑤实现市政职能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公共管理。

2、市政职能的特征:

①市政职能具有广泛性特点。

②市政职能具有服务性特点。

③市政职能具有规范性特点。

④城市政府在其职能范围内较大的自治权,具有自主性特点。

⑤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特点。

3、市政职能的意义:

①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各项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组织化,代表了城市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反映了城市政府行为的基本目的和宗旨。

②市政职能决定着城市政府管理范围和组织规模。

③市政职能既取决于国家和地方行政体制,又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各级政府上下左右的行政关系,是中央、省和城市政府权责分工和事务分割的重要依据。

④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实施“三定方案”的重要依据。

⑤市政职能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管理的绩效和成败,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4、为什么说市政职能体系是各项市政职能的运行机制的总和?

①市政职能体系取决于城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制中的地位。

②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有新兴的特区城市、港口城市、工业城市、旅游城市等。

③城市政府是城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家在城市设立的一级行政机关。

④市政职能体系必须依法确立、调整和实现。

5、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范围:

①规划职能,以土地规划和区域综合开发计划为主。

②公共服务职能是西方发达国家市政职能的主要内容,从文化教育、交通运输、产业振兴、人力资源、福利保障、环境卫生、治安消防到市民生活,涉及市政管理的方方面面。

6、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

主要采用间接管理为主,直接管理为辅;宏观调控为主,微观监控为辅;法制手段为主,经济和行政手段为辅;公共服务为主,公共管理为辅的模式。具体表现在:

②直接经营和控制某些公益事业。

④通过政府投资和支持开发新技术,引导、刺激经济发展。

⑤委托私人企业从事公益事业。

7、简述我国市政职能体系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基本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功能齐全、结合合理、运行协调、灵活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

根本任务:是彻底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与社会职能,整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职能。

总体要求: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政府经济与社会职能的转变。具体要求:

第一,撤销部分职能。

第二,转移部分职能。

第三,增加部分职能。

第四,强化部分职能。

8、试述我国市政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①调整城市政府行使职能的外在环境,为转变职能提供前提。

②调整城市政府内部系统的经济行政职能,为转变职能提供保证。

③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行政职能,为确立科学的政府职能开路。

9、市政府经济调控的特征:

①双向性

②间接性

③综合性

④有限性

⑤超前性

10、市政绩效的内涵:

①市政绩效是对市政职能实现程度和结果的客观评价。

②市政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城市政府的工作业绩和社会效能。市政绩效是市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也被称之为绩效管理。

11、市政绩效的特点:

①市政职能的层次性决定了市政绩效的层次性。

②市政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市政绩效管理的公共性。

③市政绩效管理和评价都具有理论实践相结合并且注重操作技术的特点。

12、市政绩效管理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或步骤:

①明确城市发展和绩效计划

②制定市政绩效协议和绩效计划

③市政绩效的监测、评估和反馈

④市政绩效的正式评估与分析

⑤公务员的奖惩、培训和发展

13、市政绩效管理的主要原则是:

①市政绩效管理应融入日常的市政管理活动之中。

②市政绩效管理的前提是城市发展战略和价值导向的明确化。

③市政绩效管理是以公务员的认同和共识为基础的契约式管理。

④市政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市政管理的全面、迅速和持续地发展。

14、目标管理的局限性主要包括:

①官僚制方式和集中化特点

②过分注重产出和可量化的目标而忽视质的因素

③对近期目标的过渡重视导致管理中的短期行为

④目标一经设定就难以调整,从而使管理缺乏灵活性

⑤管理中的注意力集中在管理者身上,绩效评价过程中的公务员参与不够

⑥基本上依赖业绩分等的过时的技术等等。

15、业绩评价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评价依然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②业绩评价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确定标准和程序,因而常常被主管视为额外负担,更终导致评价的随意性

③业绩评价不是一个持续的管理过程,而是一年一度的任务

④评价的结果仅仅被作为奖惩的根据,这在本质上是对“过去”的表现的奖惩,而不是对未来的导向的管理。

16、市政绩效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异同:

相同:

①强调确定的目标的重要性

②目标确立和分解中的运用相似的技术

③根据即定目标对绩效进行评价

④业绩评价中注重行为因素和实际表现

⑤正式绩效评价中运用相似的技术

不同:

①绩效管理是一个整合过程,强调组织总目标、功能目标1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整合,并把它们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有机联系起来。

②绩效管理是日常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其他部门强加给管理者的额外工作或额外负担,部门主管在绩效管理中起主导作用。

③绩效管理是一种在共识基础上的契约式管理,强调雇员与管理者之间平等对话协商和相互学习,改变了目标管理自上而下的集权特点。

④绩效管理强调依靠精神提高组织绩效,对小组绩效和个人绩效给予了同等的重视。

THE END
1.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刑法等各个领域。宪法是国家基本制度和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机关职权范围和分工原则。而民法典则是私人关系的规范,涉及到合同、继承等方面。刑法则专注于惩治犯罪行为,为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2.法律智囊团解析纷争之谜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不仅包括了基本的法理学原则,还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具体法规,如民商法、刑事法、行政法等。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还能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提供依据。 三、合同法中的权利义务界定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59907.html
3.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在超越法律计划外的漏洞情况下,法律补充一般更为谨慎,须坚守由整体法秩序及其法律原则所划定的界限。此外,民法典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频频发布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前所未有调动了法律适用的释法、“造法”功能,把民法典编纂中难以确定的大量的学术界、司法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法条”,起到了积极助推民商法发展的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4.法律的效力具有局限性表现在下列哪一或哪些方面A.法律调整的对象法律的效力具有局限性表现在下列哪一或哪些方面A.法律调整的对象是有限度的B.法律只在国家权力管辖范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32/31263920.html
5.法律局限性(精选七篇)然而, 面对这些路人的冷漠与无视, 却只能依靠道德的遣责, 而无法从法律上找到处理的依据, 这也反映出法律在道德领域的局限性。 其次, 法的作用是有限的, 不能涵盖所有的范围。法律可以调整社会关系的很多方面, 但仍有很多社会关系、社会生活领域无法通过法律进行调整。比如曾在互联网引起广泛争议的丈夫拒绝在手术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fcsy06.html
6.国防法规区别于其他法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方面?使用自动下料机裁剪时,为增加碳纤维织物与下料机台面之间的真空吸附性,可在碳纤维织物上表面覆盖一层薄膜。( )https://www.shuashuati.com/ti/eccd968c6b1b40c08773cd7121f3cadb.html?fm=bd791afaebc531fdc61786ee0914c68e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