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月刊,大16开,160页,邮发代号:2-465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学术背景深厚,涵盖面广,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

全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30元,全年定价360元(含邮费)。

编委会主任:方军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涛王建峰方军

吕薇洲刘倩刘鹏

李琳李文珍李树民

李凌静李潇潇张萍

张跣张云华赵培杰

贺俊莫斌晁天义

梁华薛刚魏长宝

主编:吕薇洲

副主编:

李树民晁天义薛刚

热点聚焦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逻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华文化基础

吴志成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摘自《政治学研究》2023年1期

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角色

全球发展倡议的多维论析

侯冠华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习近平全球发展倡议的多维论析》,摘自《理论探索》2023年2期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进路

杨金卫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摘自《东岳论丛》2023年3期

以中国智慧引领国际关系理论发展

于江贾丁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28日,第1版

前沿

语言隐喻的认知博弈论语用学分析

徐慈华严小姗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摘自《逻辑学研究》2023年2期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视角的元宇宙社会认识论

蓝江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原题《元宇宙的社会认识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考察》,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3年1期

学人与学林

费孝通与顾颉刚的人生交谊及学术论争

徐义强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原题《“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脉络的早期思考——费孝通与顾颉刚的人生交谊及学术论争》,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4期

瞿同祖与费孝通的学术人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

栏目主持:李潇潇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要义

向玉乔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原题《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要义和样本特征》,摘自《哲学动态》2023年4期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当代中国出场

桑明旭王坤鹏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哲学系,原题《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个基础性问题》,摘自《理论探索》2023年2期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陈文兵作者单位: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摘自《国际观察》2023年2期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美好生活建构

沈江平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23年2期

新技术变革下意识形态治理

王琎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原题《新技术变革下意识形态治理研究——理论检审、现实叩问与治理出路》,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2期

技术图景中的马克思阶级学说

程萌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原题《人工智能会使无产阶级变成“无用阶级”吗?——技术图景中的马克思阶级政治学说》,摘自《理论月刊》2023年4期

马克思对财产权的政治哲学批判

董键铭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题《财产权、财产权批判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摘自《长白学刊》2023年2期

哲学·宗教学

栏目主持:莫斌

文字时代与数字时代的哲学思维

王庆节作者单位: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宗教学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2期

科技霸权主义:基于产权滥用的范畴界分与思想诊治

安维复王尚君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年6期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对全球伦理的寻求

罗多弼著李红霞译作者单位: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和考古学院,译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摘自《第欧根尼》2022年2期

从家国情怀到爱国主义

孙任哲李伟作者单位:宁夏大学中华伦理文化研究院,原题《从家国情怀到爱国主义——兼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一种伦理进路》,摘自《云梦学刊》2023年2期

平等主义视野中全球气候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陈俊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摘自《学海》2023年2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应秉持的道德理性

彭柏林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武汉大学学报》2023年1期

赫勒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建构

孙建茵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赫勒以feelings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建构》,摘自《哲学研究》2023年1期

卡尔·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米夏埃尔·宽特著王兴赛李靖新弘译作者单位: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系,译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系,摘自《现代哲学》2023年2期

文学·语言学

栏目主持:李琳

以弘扬文明共识理念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力

范玉刚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23年2期

文艺美学: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独创语汇及其复杂关联

通向世界文学的世界华文文学

蒋述卓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原题《整合与策略:通向世界文学的世界华文文学》,摘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2期

汉语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

宋炳辉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摘自《南京大学学报》2023年1期

2022年当代文学批评的视角与趋向

马征作者单位:《中国文学批评》编辑部,原题《用批评之眼透视文学风景——2022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综述》,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23年1期

晚清戏曲功能的多向度展开

马丽敏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原题《晚清戏曲功能的多向度展开——以黄燮清戏曲创作为中心》,摘自《文艺理论研究》2023年1期

民俗学研究中的语言问题

朝戈金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摘自《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3期

论世界图景下的语言服务生态

张先亮席俊杰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语言生态研究院,摘自《当代修辞学》2023年3期

历史学

栏目主持:晁天义周学军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古代史研究

林文勋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历史系,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2期

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经世”取向

高希中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原题《革命与学术的整合: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经世”取向》,摘自《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1期

历史意义的思想演变与当代转型

尉佩云郝平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题《历史意义的思想演变与当代转型——以约恩·吕森为中心》,摘自《学术研究》2023年4期

秦及汉初外戚的政治平衡作用

张梦晗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编辑部,摘自《古代文明》2023年2期

社会组织演进与北方民族中国认同的形成

杨军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3期

清朝的疆域“大一统”观

李金飞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2期

中共革命语境中的“调查研究”

许江王建华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南京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原题《概念形塑:中共革命语境中的“调查研究”》,摘自《福建论坛》2023年3期

中共党史研究中的现代化叙事

李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中共党史研究》2023年1期

边疆观的演变与古代两河流域的国家治理

刘昌玉徐圣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摘自《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2期

经济学

栏目主持:梁华

关于“数字化经济”的基本理论

黄少安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摘自《经济学动态》2023年3期

互联网平台的技术—经济特征与福利提升及分配机制

蔡跃洲顾雨辰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3年2期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绩效的趋势与周期

李明王帅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原题《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绩效(2008~2020):趋势与周期》,摘自《管理世界》2023年2期

积极财政政策举措能够实现“自融资”吗

王博刘娟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原题《积极财政政策举措能够实现“自融资”吗——基于初始财政状态的分析》,摘自《财贸经济》2023年3期

跨境电商与企业出口产品转换

李小平等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摘自《经济研究》2023年1期

进口市场转换与中国企业创新

王超男魏浩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原题《进口市场转换与中国企业创新——基于转换方向和转换模式的实证分析》,摘自《学术研究》2023年1期

县域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杨胜利王金科黄良伟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原题《县域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摘自《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5期

经济增长、城镇化与农地流转

蔡雪雄程秋旺许安心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所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3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

文明的本质与文明范式的构建

何哲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原题《文明是一种知识结构——兼论人类新文明形态与文明范式的构建》,摘自《探索与争鸣》2023年2期

政策知识生产的国家起源

姜尔林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原题《国家之间政策知识生产何以不同?——知识体制理论及其对我国智库研究的启示》,摘自《东南学术》2023年2期

世界政党转型发展的逻辑与标准

刘红凛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从政党变革到政党转型发展:分析视角与判断标准》,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年2期

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的理论缺陷

王彩玲作者单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原题《论中国共产党的“类本质”——兼谈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的理论缺陷》,摘自《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3年2期

基本权益型居住证的制度功能与限度

谢宝富田星雨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市黄埔区应急管理局,原题《超大城市的基本权益型居住证:制度功能与限度》,摘自《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2期

国际关系

栏目主持:张萍

知识涵化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

秦亚青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原题《知识涵化与社会知识再生产——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路径为例》,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1期

中国国际关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概念创新

田野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教学与研究》2023年4期

人工智能与数字外交

董青岭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题《人工智能与数字外交:新议题、新规则、新挑战》,摘自《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年4期

数字外交的变革及其博弈态势

姚璐何佳丽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摘自《现代国际关系》2023年2期

非洲安全与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张梦颖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摘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2期

法学

栏目主持:刘鹏

宪法的“根本法”说之辩立

夏正林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原题《宪法的“根本法”说之辩立——驳“母法”说》,摘自《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3年2期

论经济刑法与行政刑法的关系

李晓明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摘自《江西社会科学》2023年3期

司法政治研究范式的检视与重塑

张昌辉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原题《司法政治研究范式的检视与重塑——以司法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分析为视点》,摘自《法学》2023年2期

人民调解嵌入人民法庭

张万洪马闯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原题《人民调解嵌入人民法庭的改革实践与优化路径——以西南D市人民法庭的诉前调解改革为例》,摘自《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4期

中国婚姻家庭立法70年:制度创新与价值遵循

王歌雅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摘自《东方法学》2023年2期

从生育政策到生育权

张震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原题《从生育政策到生育权:理论诠释、规范再造及功能定位》,摘自《当代法学》二○二三年二期

试论法家与秦政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马小红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摘自《政法论丛》2023年2期

古典德治的依宪治国功能

杨陈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原题《古典德治的依宪治国功能——有关“德法合治”论的补充性说明》,摘自《中外法学》2023年1期

社会学·教育学

栏目主持:李凌静

山林与社会

渠敬东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摘自《社会》2023年2期

结构、情感与道德:道德转型的社会学探索

王小章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社会学研究》2023年2期

回归生命基调的社会学深层叙事

严飞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原题《把“人”找回来——回归生命基调的社会学深层叙事》,摘自《探索与争鸣》2023年2期

方法论危机下问卷调查的变革与改进

中国社区研究谱系论

李晓壮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摘自《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23年2期

生活视角下乡村社区共同体建设

杨君陈冬梅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摘自《学习与实践》2023年3期

制度边界与文化弹性:生育友好的不同维度解读

吴小英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摘自《妇女研究论丛》2023年2期

中国“城市—镇—乡村”人口婚姻推迟研究

石人炳柯姝琪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摘自《青年研究》2023年2期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转型图景

杨欣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原题《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转型图景——ChatGPT究竟对教育意味着什么》,摘自《中国电化教育》2023年5期

THE END
1.如何看待民法人身财产权利保护在新时代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法律制度是保障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其中,民法典作为国家立法体系中的基本法律之一,其所承担的角色与对个人、集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觑。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法人身、财产权利保护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自由与安全,更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5.html
2.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公示山东半岛网中国社会科学 2015年第5期 12.定罪与量刑证明一分为二论 作者:吕泽华(青岛大学) 中国法学 2015年第6期 哲学社会学 13.切入现实:马克思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批判与超越 作者:刘森林(山东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 2015年第8期 14.我们应该在何种意义上理解黑尔格的辩证法 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709/20170907/news_20170907_2761616.shtml
3.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揭晓山东关注11.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碎片化时代的国际领导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作者:李慧明(济南大学) 当代亚太 2015年第4期 法学 12.连带责任的弹性不足及其克服 作者:张平华(烟台大学) 中国法学 2015年第5期 13.法的结构规范化研究 作者:汪全胜 等(山东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年7月 https://www.jnnews.tv/p/631111.html
4.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6)【考点分析】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包括宪法;法律,在法的渊源中的法律采用狭义的法律概念。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法律效力仅仅次于宪法。分类:(1)基本法。(2)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前者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带有根本性、普遍性关系的法律。http://www.yuloo.com/news/219146.shtml
5.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理学之法与社会(3)公务员考试网法律文化不包括现行法、法律实践、法律意识中一切因偶然因素、个别事件而变化的成分以及 一切不稳定的、没有持久影响的成分。它是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从事法律活动的过程中长期起作用的“定势”,是一种习惯。 5.当代中国的法文化 当代我国社会的法律文化主要受到几种法律文化的影响,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西方法律文化https://www.huatu.com/2013/0808/688612_3.html
6.2024法学考研必背简答题十道!学姐整理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热泪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 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 两种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别。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法主要体现法的社会性,但在本质上与法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并不矛盾。 三、当代中国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立法(完备的法律体系),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守法(成员遵纪守法,政https://www.gaodun.com/kaoyan/1475302.html
7.宪法学导论【评注】中国古代与西方现代的理性(公共)选择理论………(44) (三)规则与理性:宪法学与社会科学………(45) (四)哲学上的怀疑主义………( 46) 【探讨】从“休谟定理”和规范一事实区分看宪法规范的本质………(47) 【评注】‘‘客观规律”的认知限度——逻辑命题与经验命题之分………(48) 第五节现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13665
8.2005年度科研成果目录——安徽社科院7、安徽省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中国经济年鉴2005 0.5万 8、奋力崛起中的东向战略 合工大出版社2005 0.4万 9、积极接受产业梯度转移,壮大合肥经济实力 合工大出版社2005 0.4万 10、我省县域经济发展道路的创新 《点击安徽活力》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0.45万 https://www.aass.ac.cn/html/2006-04-25/170_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