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说|黄晓勇:2021年中国特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报告

2022年11月12日,《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2)》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的重要学术成果在京发布。现将《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2)》逐篇推送,以飨读者。

总报告:

2021年中国特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报告

黄晓勇: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本皮书策划创始人,研究领域:世界经济、国际能源安全和社会组织。

关键词: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国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1年12月16~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对我国2021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保驾护航。我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齐心奋斗,也离不开各个领域社会组织的鼎力支持。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2021年9月30日,民政部发布了《“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作为社会组织领域首个五年规划,它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制定了“十四五”时期社会组织的发展目标。

一2021年社会组织数量变化情况及发展状况

(一)2021年社会组织总体数量保持增长,但增速持续下降

根据2022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社会组织总量为901870个,与2020年的894162个相比,增长了7708个,增速仅为0.86%,相比2020年的增速下降了2.35个百分点,为2008年以来的最低增速。2008~2017年,社会组织的增速呈现“下降—增长—再下降—再增长”的波动式变化,2018年后,社会组织总量增速进入新一轮的下降通道,与2020年增速下降2.78个百分点相比,2021年社会组织总量增速的下降幅度稍缓(见图1)。

(二)2021年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1.2021年社会组织类型发展情况

2021年我国共有社会团体371110个,与2020年相比,减少了0.98%,这是我国社会团体首次出现负增长。2021年,我国社会团体占社会组织总量的41.15%,与2020年相比下降了0.76个百分点(见图2)。

2021年,我国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521883个,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2.14%。自2016年起,我国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社会组织中的占比开始超过50%并且逐年增加,2021年我国民办非企业单位占比达到了57.87%(见图3)。

2.不同层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情况

我国社会组织按照登记管理行政机关层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民政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地(市)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和县(区)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从全国范围来看,截至2021年底,县(区)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数量最多,有688337个,占比76.32%,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6711个;地(市)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次之,共有157888个,占比17.51%,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504个;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再次之,共53366个,占比5.92%,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506个;民政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数量最少,有2279个,仅占比0.25%,与2020年相比减少了13个(见图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成效不断显现,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引导动员民政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和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参与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3.2021年社会组织行业发展情况

从社会组织所处行业来看,2021年社会组织行业进一步丰富。2022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统计了2021年社会组织按行业分类的数量,与以往统计年鉴相比,新增了对国际及涉外组织的统计。截至2021年底,教育领域和社会服务领域社会组织数量占社会组织总量的近一半,其中,教育领域社会组织数量共288341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31.97%;社会服务领域社会组织共137475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15.24%。文化领域社会组织共76635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8.50%;体育领域社会组织共60176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6.67%;工商服务业领域社会组织共53093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5.89%;农业及农村发展领域社会组织共47467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5.26%;卫生领域社会组织共42833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4.75%;科技与研究领域社会组织共25514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2.83%;职业及从业者组织领域社会组织共23303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2.58%;宗教领域社会组织共5175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0.57%;生态环境领域社会组织共3925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0.44%;法律领域社会组织共3489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0.39%;国际及涉外组织领域社会组织共541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0.06%(见图6)。

(三)2021年社会组织区域分布情况

1.2021年社会组织的省域分布情况

中国民政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显示,全国除港澳台地区以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会组织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2021年,社会组织拥有量排名前十的省份(见图7)分别是江苏省(89247个)、浙江省(72825个)、广东省(71834个)、山东省(63687个)、河南省(49917个)、四川省(45535个)、湖南省(38384个)、河北省(36825个)、安徽省(35615个)、福建省(35436个)。

2.四大地理分区的社会组织分布情况

二2021年社会组织政策变化情况

(一)2021年社会组织发展中央层面政策

为引导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优势和作用,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2021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积极培育基层社会组织,由党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优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服务项目,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2021年9月,民政部印发了《“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要求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布局,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导社会组织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规范社会组织登记工作,完善健全社会组织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

(二)2021年社会组织发展地方层面政策

三2021年社会组织发展取得的成绩

(一)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共132609个(见图10),占全国社会组织总量的14.70%,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18747个,占比增加了1.97个百分点;社会组织中中共党员人数共1725202人,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276113人。从三类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立程度来看,截至2021年底,建立党组织的社会团体共69939个,占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的52.74%,占社会团体总量的18.85%;建立党组织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共60814个,占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的45.86%,占民办非企业单位总量的11.65%;建立党组织的基金会共1856个,占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的1.40%,占基金会总量的20.91%(见图11)。

(二)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三)助力乡村振兴

社会组织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2021年,江苏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开展各类帮扶项目7600余个,投入资金6.95亿元,2200余家社会组织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6.8万户,发放慰问款物2430余万元。上海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援疆,为新疆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梳理当地急需的公益项目,上海市民政局负责搭建爱心认领平台,发动上海社会组织认领,2021年全年共认领13个公益项目,项目金额165.5万元。福建省为助推乡村振兴开展了“阳光1+1”牵手计划行动,社会组织纷纷响应,为老区村庄修筑了“阳关道”和“富民桥”,福建省社会组织及其引导的会员单位累计投入10.76亿元,推进项目4981个。2021年,山东省有7055家社会组织投身乡村振兴,共投入3亿元资金和物资,开展各类项目过万个;505家社会组织参与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和青海,共投入8500万元资金和物资,投入人员10.7万人次,受益人口88.5万人次。

天津市民政局主动与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的脱贫地区对接,依当地实际所需设立扶贫项目,搭建基金会认领项目平台,并结合基金会自身能力与专长统筹对接。截至2021年7月22日,天津市全市基金会已认领帮扶项目92个,认领帮扶资金达1100万元。2021年9月,陕西省民政厅为动员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成立了12个省级社会组织乡村振兴合力团,与国家及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形成帮扶关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整合资源、凝聚社会力量的优势,助力重点帮扶地区的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2021年12月14日,甘肃省举办社会组织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社会组织庄浪行”捐赠签约仪式,要求全省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要结合专长、优势和服务能力积极投身产业扶持、人才培养、慈善捐助、公共服务和其他振兴活动,通过实施结对帮扶、捐资捐物、助学助医、技术服务、投资兴业、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示范引领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在仪式上7家社会组织共捐赠了价值250多万元的爱心物资,9家社会组织与庄浪县6个单位签订对口帮扶框架协议,将在产业发展、教育助学、电子商务、劳务用工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

(四)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四川省自贡市积极探索社会组织融入基层治理的新机制、新途径,积极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搭台”,让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了“用武之地”,荣县以“两新联姻治理CP行动”为主题,成功联姻结对49对治理伙伴,开展产业致富、就业创业、暖心关爱、巡回义诊、文化浸润、法律塑新“六大行动”52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有力地巩固了“两新联百村·党建助振兴”成果。浙江省嘉兴市民政局助推打造嘉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市“金名片”,通过促成社区与社会组织结对,为社区疫情防控、矛盾调解、志愿服务、平安社区建设等工作凝聚社会力量。此外,鼓励救援类社会组织与应急救援智慧平台对接,在对台风“烟花”的抗击行动中,救援类社会组织冲锋在前,出动5000余人,处置1300余次险情。山东省烟台市通过举办“红帆启航·助力城市治理”“点亮红色光源·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十百千工程”等公益创投活动,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利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开展各式各样的为民服务,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五)助力网络安全建设

(六)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

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重点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共打掉非法社会组织123个,联合民政部门依法取缔非法社会组织518个,追缴赃款、赃物价值1.1亿元。为坚决抵制非法社会组织、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2021年3月26日,江苏省向全省社会组织发出了“五不要”倡议书,不要与非法社会组织勾连开展活动或为其活动提供便利,不要参与成立或加入非法社会组织,不要接收非法社会组织作为分支或下属机构,不要为非法社会组织提供账户使用等便利,不要为非法社会组织进行虚假宣传,全方位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助力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3月30日,江西省民政厅召开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座谈会,要求各类社会组织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坚持协同协作,切实形成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的合力。2021年4月23日,河南省民政厅召开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暨“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推进会,鼓励河南省民政厅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要积极支持、参与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整治行动和“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

(七)推动社会组织主动融入全球发展治理

我国社会组织在全球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9月4日,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与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在线上举办抗疫物资捐赠交接仪式,这是一年多来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第4次向柬方捐赠抗疫物资,包括医用口罩、快速检测试剂、一次性防护服和连花清瘟胶囊,总价值3万美元,联盟论坛主席盖里维希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中国取得的抗疫成就以及对全球抗疫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并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通过政府和民间渠道向柬提供了大量抗疫物资。此外,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还与缅甸光明基金会合作,于2021年9月28日向仰光九文台镇区一个村庄的200余户困难家庭捐赠4吨大米等生活物资,当日缅甸中国企业商会纺织制衣协会和中缅经济合作发展促进会也一同再次向当地捐赠了大米和5万只防疫口罩。

(八)规范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

2022年1月19日,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办公室发布了2021年境外非政府组织年度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有631家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在我国依法登记,开展临时活动备案4018项,代表机构活动领域排名前五的为经济、教育、济困救灾、卫生和环保,其中经济领域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最多,有320个,合计占代表机构总数的50.71%。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以下简称《管理法》)实施四周年,全国多地开展《管理法》普法宣传,北京市公安局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办公室通过举办系列讲座、悬挂条幅、架设展板、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高校300余名从事涉外工作的教师举办了专题法律讲座,并向参加活动的高校学生发放1000余份宣传材料,同时解答各类法律问题和业务咨询百余条,为北京高校与境外非政府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提供了指引;云南省通过悬挂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深入辖区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驻地,与境外非政府组织合作的社会组织座谈等形式进行宣传;贵州省推动《管理法》进村入户,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组织《管理法》学习宣传活动,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如何依法在境内开展活动进行了详细讲解;安徽省主动对接业务主管单位及部分与境外非政府组织合作密切的本地社会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对多家业务主管单位及26家省内社会组织开展《管理法》宣讲;福建省通过展板、海报、宣传单及现场咨询等形式,引导群众学习了解境外非政府组织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公益事业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境外非政府组织依法登记备案的法定程序以及公安机关开展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服务工作等内容。

四2021年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一)服务性是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定位

(二)专业性是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规范性是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协同性是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促进中国特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1.发挥党组织建设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中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出要坚持党建引领,保证发展方向,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党组织建设是社会组织获取合法性、政治空间和正式合作机制的新途径。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首先,应进一步扩大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覆盖面。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全面覆盖”原则,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党组织设置形式。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实现党组织建设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跨越。其次,切实提升社会组织党建质量。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智慧化,加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建立、党员管理的动态实时监督。最后,强化党建指导服务,打造专业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骨干力量。选好配强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等领导班子队伍,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平台等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从党建工作成果优秀的组织中选拔有经验的党员干部对社会组织负责人及其成员进行指导、培训。

2.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发展

3.促进社会组织区域协同发展

4.健全社会组织监管体系

(二)社会组织实现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形式

2.加强品牌建设,彰显社会组织优势

社会组织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增强社会组织品牌创建能力,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打造优质、有特色的社会组织品牌项目。一是积极探索创新,彰显特色树品牌。社会组织要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形象,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品牌建设,深耕行业领域服务,以工匠精神打造亮点典型。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聚焦人民多元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因地制宜提供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富有实效的特色服务项目,激发活力,提升自身的影响力。2021年12月28日,上海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举办了2021年上海市品牌社会组织风采展示活动,选树出50家品牌社会组织,涉及工商服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法律、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等不同行业领域,这些社会组织在各自行业领域深耕,通过精准、专业的服务,在推动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民生服务、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软实力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加强内部治理,提高自身专业性

4.数字赋能,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

5.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建设

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各个领域。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首先,社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利益之间的潜在联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业务开展、会员信息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旦网络安全出现疏漏,社会组织的日常工作将会受到巨大影响。其次,社会组织,特别是网络社会组织,要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对网络生态环境治理进行有效引导,维护网络社会的有序运行,鼓励互联网企业做到网络行为活动自律。最后,社会组织要大力宣传网络安全,培养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通过发放宣传单、开展公益讲座等方式,引导社会理性参与网络社会生活,宣扬积极向上的网络社会价值观,特别是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联合成员单位积极净化青少年网络环境,促进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

6.积极投入全球治理,推进全球发展良性互动

2021年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在全球抗疫、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了解决思路。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之年,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国际化开放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增强软实力。全球治理对社会组织发展提出新要求,首先,我国社会组织要努力实现国际化、高水平发展,对标国际优秀非政府组织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系统规划设计,不断提升自身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其次,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社会组织要积极努力走出国门,增加与国际上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的对话,让国际社会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国的态度与作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在国际议题的合作交流中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THE END
1.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请全国人民关注监督!视频 总书记心系高质量发展 周黑鸭创始人被卡磁炉炸伤 男子发现离世父亲竟有3个私生子女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连续上升 农村宅基地闲置:有村庄空置率43.8% 男子骑摩托撞护栏翻桥身亡 中国自行车名将徐超意外去世 中国女游客国外火车探身拍视频坠车 女儿在抢救 爸爸急得哭着向交警求助 朋友圈被领导点赞成认定加班证据 https://m.163.com/v/video/VGI6PBQ5E.html
2.下列关于法律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①法律维持社会的安定与和谐②①法律维持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②法律调整着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③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A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作用的认识。对于组合式选择题,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根据教材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b54c29731674354ceae9f29d69bce950.html
3.法律的作用有哪些律师普法1、明示作用,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2、预防作用,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来实现的; 3、校正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https://www.110ask.com/tuwen/4466551010852393403.html
4.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9)临床工作和学习中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 3.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法律意识。 (2)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仁爱之心,热爱本职工作,甘于奉献的精神。 (3)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3.htm
5.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及举措野生动物保护的执法主体涉及到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场监管、公安等多个部门,比如邢台市已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发挥联席会议制度平台作用,依法增强部门间协调联动能力,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2.3 加大野生动物保护资金投入。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2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