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

吴邦国委员长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图/CFP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法律体系的概念和形成标志

所谓法律体系,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同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统一、有机联系的整体。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有权创制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所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判断法律体系的形成,一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标准:一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确需用法律来调整的领域已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各个法律部门中的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出来。二是,由这个法律体系内所有法律规范形成的法律制度,与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相适应,能够满足国家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法律体系内部的所有法律规范之间和谐、统一,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统一整体。一个国家的法律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才是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法制完备的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和形成标志的提出

随着实践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2001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三个基本标志:第一,涵盖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应当齐全。第二,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应当制定出来。第三,以法律为主干,相应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当制定出来与之配套。之后,多年以来,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一直沿用这三个基本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的发展

据此,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发展成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第二,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第三,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第四,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可以说,这四个方面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体现了与时俱进,是符合实际的,应当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

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个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制定现行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39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75件、法律解释14件,国务院已经制定现行有效行政法规700件,地方人大已经制定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制定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5080多件,省会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制定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2500多件,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已经制定现行有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80多件,经济特区所在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制定现行有效的法规230多件。所有这些法律规范从横向和纵向方面涵盖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制度、规范政府权力的法律制度、规范司法和准司法行为的法律制度、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等,是对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实现了全覆盖的一个网状制度体系。可以说,由这些法律制度构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能够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们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看待,有些事项应当在宪法中作出规定的,就在宪法中予以规定;有些事项应当在法律中作出规定的,就制定法律;有些事项可以由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就依法制定法规;属于执行法律、法规和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的,还可以依法制定规章。对应当由法律来规范但尚不具备条件的,一方面,可以依法制定行政法规,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时再制定法律;另一方面,一些事项地方可以先行先试,先依法制定地方性法规。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东方经验”摄影/郭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以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要在继续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我们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我们要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国家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要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律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树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善于运用法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体懂得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的重要职权,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的重要职权,确保各国家机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THE END
1.法律的社会作用不包括:法律的社会作用不包括:A.指引作用B.强制作用C.预测作用D.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此题为多项选择题。https://www.xueeyou.com/view/b4ab757c681b37ee.html
2.法律的作用不包括()A指引B评价C预测D调节法律的作用不包括() A 指引 B 评价 C 预测 D 调节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8529690.html
3.我国宪法的作用不包括:公考题库我国宪法的作用不包括: A.规范国家机构及权利 B.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 C.规范犯罪和刑罚 D.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 正确答案 登录查看 解析 登录查看 华图教育 微信扫码咨询更多 热门考试 公务员 事业单位 教师招聘 教师资格证 银行招聘 医疗卫生 特岗教师 三支一扶 公选遴选 选调生 国家公务员 农信社https://ha.huatu.com/question/kkYV.html
4.法律的社会作用包括法律的()及法律的()两个方面。参考答案: 政治作用;社会公共作用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环质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样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统称为(),是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 环境系统 B. 环境认证 C. 环境质量 D. 环境标准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什么是可持线发展?() A.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https://www.shuashuati.com/ti/36a1eb3d2eda4c88b795789244b3f088.html?fm=bdd5491773eb1dc6646d9032c94307d246
5.[渝粤教育]西南科技大学复习资料法理学7.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不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A.该行为在法律上是不是有规定 B.该行为过错的状态 C.该行为由具有民事行为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8.法具有规范作用,其中教育作用的对象是( )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938650
6.2018年10月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多选题及答案15、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 正确答案:ABCD A、 指引作用 B、 预测作用 C、 评价作用 D、 强制作用 16、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于( ) 正确答案:ABCD A、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B、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https://m.hqwx.com/news/2018-9/15361286135145.html
7.西南政法大学考研·日拱一卒007法理学常问问题答疑汇总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有何区别? 两者的考察基点不同。法的规范作用是基于法律的规范性特性进行考察的,法的社会作用是基于法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考察的。 两者的作用对象不同。法的规范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行为,这里的“人”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包括自然人和社会组织。法的社会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即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53515552571427
8.《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二节法律的特征一、法律的国家创制性1.制定:按照一定程序创造新的法律规范,成文法2.认可:赋予社会上某些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为不成文法二、法律的行为规范性1.法律规范是一种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提出模式化要求,进而调整社会关系2.法律规范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调整人的行为。三、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四、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9.不发新闻记者证的人员有哪些这就要求广告行为不仅要为他的特定目标服务,能够起促销作用,而且还要考虑广告行为的其他社会效果,例如,社会教市作用,美化环境,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作用,等等。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发新闻记者证的人员包括非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新闻机构以外的工作人员、没有新闻采访业务https://www.66law.cn/laws/1070049.aspx
10.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主要是法律和纪律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11.浅论法律的社会效果所谓法律的社会效果,是指社会大众依据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司法活动的一种主流评价,是公众从传统道德、文化、审美情趣、观念等社会生活的各个范畴对司法活动所作的主导性评判,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的本质特征得以体现,实现法的秩序、自由、正义、效益等法的基本价值的效果,从而使法律作用于整个社会关系的过程得到社会大众的肯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9/11/id/3816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