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月刊,大16开,160页,邮发代号:2-465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学术背景深厚,涵盖面广,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

全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30元,全年定价360元(含邮费)。

编委会主任:方军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涛王建峰方军

吕薇洲刘倩刘鹏

李琳李文珍李树民

李凌静李潇潇张萍

张跣张云华赵培杰

贺俊莫斌晁天义

梁华薛刚魏长宝

主编:吕薇洲

副主编:

李树民晁天义薛刚

热点聚焦

G20杭州峰会: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杨洁篪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摘自《经济日报》2016年9月7日,第1、4版

中国的G20领导力

约翰·柯顿著徐悦译作者单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G20研究中心,译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摘自《国际观察》2016年5期

以开放发展新理念打造全球经济治理机制

盛斌马斌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摘自《改革》2016年7期

重绘全球法律地图:“一带一路”的法律保障

许传玺丁相顺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9月30日,第4版

南海形势与中国促进南海和平繁荣的努力

李肇星作者单位: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摘自《公共外交季刊》2016年3期

南海仲裁案对国际法的挑战

郑志华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航运法律学院,摘自《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6年5期

前沿

法国激进技术哲学批判

张一兵贝尔纳·斯蒂格勒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法国蓬皮杜中心文化发展部,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4期

认知实用主义问题

让-米歇尔·怀尔著黄远帆胡扬译作者单位: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校,译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摘自《哲学分析》2016年3期

心理学社会建构论的实践

肯尼斯·J.格根王波作者单位:美国斯沃斯摩尔学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摘自《国外社会科学》2016年5期

学人与学林

张闻天法律社会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维度

何家伟李玲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年4期

严复政治伦理思想的时代局限

张胜利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4期

Philology与陈寅恪的“东方学”

张谷铭作者单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摘自《“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7本第二分,2016年6月

人类学、医学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访凯博文教授

涂炯张文义凯博文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哈佛医学院,摘自《思想战线》2016年5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放)

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方法论前提

胡刘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8期

构建当代美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基本路径

张政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4期

福柯的意识形态论:一种“权力唯物主义”?

张秀琴孔伟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摘自《国外理论动态》2016年7期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二重性”范式依据

陈秉公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教学与研究》2016年8期

“有理讲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辩证法

倪娜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摘自《东北师大学报》2016年4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柯锦华)

怀疑论与康德的政治哲学

胥博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政治思想史》2016年2期

社群主义的全球正义困境

杨通进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3期

“机器伦理”思想的价值与局限性

于雪王前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摘自《伦理学研究》2016年4期

荀学与“乡愿”

刘云超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摘自《东岳论丛》二〇一六年八期

论公孙龙的“非指”

曹晓虎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中国哲学史》2016年3期

佛教互联网舆情指数的构建与评估

向宁王于鹤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摘自《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4期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琳)

汉诗“缘事而发”的诗学传统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史的书写和建构

胡可先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摘自《浙江大学学报》2016年4期

夏志清的历史评价

袁良骏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摘自《中国文学批评》二〇一六年二期

性别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新题材历史小说

李仰智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摘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7期

文化原创期与中西之源发性差异的形成

刘耘华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摘自《学术月刊》2016年6期

互联网时代的艺术传播偏向

王一川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摘自《民族艺术研究》2016年3期

语言能力、现代化与社会发展

黄德宽杨亦鸣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师范大学,摘自《语言科学》2016年4期

国家软实力建设与语言问题

赵世举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摘自《文化软实力研究》2016年2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周群)

蒋介石“放水”长征说辨正

卢毅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摘自《历史研究》2016年4期

长征先遣队历史作用新探

钟健英作者单位: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摘自《东南学术》二〇一六年五期

新样态史料的符号学意义

张作成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北方论丛》2016年4期

外戚政治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

李禹阶韩晓燕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4期

唐代灾害多发区与政治经济中心的转换

闵祥鹏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摘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4期

清末民初工业化与学徒制转型

古埃及文明根本特征探析

郭子林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摘自《外国问题研究》2016年2期

古代雅典国家的发展道路

徐松岩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四川大学学报》2016年4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制造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效率提高

傅元海叶祥松王展祥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广州发展研究院江西财经大学《当代财经》杂志社,摘自《经济研究》2016年8期

融资约束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跃升

吕越罗伟刘斌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南开大学APEC研究院,摘自《金融研究》2016年6期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董新兴刘坤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商学院、金融研究院,摘自《山东大学学报》2016年4期

劳动力价格上涨和老龄化对农村土地租赁的影响

杨进陈志钢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摘自《中国农村经济》2016年5期

谢志华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摘自《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6年4期

建立中国军人保险精算制度的原则

郑莉莉张馨文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长安保险公司,摘自《中国军事科学》2016年3期

理解中国杠杆率悖论

刘晓光张杰平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摘自《财贸经济》二〇一六年八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放)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解读

陈晋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摘自《中国井岗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4期

选贤与能:中国干部选拔制度的民主逻辑

唐皇凤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4期

国家审计:遏制腐败的制度优化

宋夏云陈一祯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摘自《管理世界》2016年7期

农村基层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创新

张晓山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摘自《求索》2016年7期

国际关系·军事学(栏目主持:舒建军)

二十国集团兴起与国际社会分野

郭树勇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摘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4期

东盟崛起背景下的中国东盟关系

王玉主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摘自《南洋问题研究》2016年2期

英国脱欧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冯仲平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摘自《现代国际关系》2016年7期

国外学界关于英欧关系的研究

刘艳石坚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欧洲研究》2016年3期

国际太空新秩序与中国的责任

何奇松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8期

法学(栏目主持:赵磊)

文字索原:中国法的原始基因

武树臣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律科学》2016年4期

法律“被虚置化”:以行政许可法为分析对象

耿玉基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年4期

北京摇号购车政策的正当性疑问

刘银良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2016年6期

审慎对待《劳动合同法》的是与非

林嘉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摘自《探索与争鸣》2016年8期

刑法体系的合宪性调控

张翔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研究》2016年4期

从“顺承模式”到“层控模式”的诉讼制度改革

李奋飞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摘自《中外法学》2016年3期

刑事司法中被遗忘权的适用空间

郑曦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16年4期

绿色民生建设的法治思维与方式

余敏江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理论与改革》2016年4期

解决带薪年休假补偿

李富民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摘自《中州学刊》2016年7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冯小双)

立足中国实践的社会学理论探索

李友梅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摘自《社会学研究》2016年5期

积极社会政策的实施重点与发展取向

林闽钢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摘自《社会政策研究》2016年1期

当代城市家庭代际关系的类型

马春华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摘自《社会发展研究》2016年3期

务工经历与农业人口城市化意愿

毛新雅王桂新作者单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摘自《社会科学》2016年8期

城市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

熊跃根杨雪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摘自《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4期

治理范式下社区服务的走向

刘杰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摘自《新视野》二〇一六年五期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可及性

高飞向德平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摘自《社会工作》2016年3期

社会变迁与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韦庆旺时勘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摘自《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2期

教育社会学对教育本质的论争与反思

吴康宁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摘自《教育研究》2016年8期

网络心理学:行为的重构

周宗奎刘勤学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二〇一六年三期

论点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发展的中国智慧虞崇胜等

中国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借鉴作用董朝霞

现实的人与马克思实践真理观白顺清等

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与历史极限张三元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困局董新春

哲学·宗教学

共享发展:当代发展伦理的中国表达张彦等

积极学术评价范式要面向未来潘涌

海德格尔对莱布尼茨的“发现”和“定位”张柯等

科幻创意也要讲伦理性黄鸣奋

文学·语言学

如何看待国学周溯源

文化复兴语境下的“侨易学”现象李川

文学创作应突破个人主义话语陈雪等

文学话语通过“劝导”介入现实王汶成

电影批评瞩望多元开放评价体系陈旭光

“存雅求正”与汉语语音史研究张玉来等

数词系统中的涉身现象刘苹

历史学

中国青铜时代小麦种植规模陈雪香

佛舍利崇拜经历三个阶段尚永琪

东魏北齐王爵的封授及准例降爵张鹤泉

清中叶山西的日常生活常建华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宗教传播策略郭秀文

经济学

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与城市经济增长金祥荣等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改革思路张照新等

农户耕地保护的行为逻辑姚柳杨等

政治学·公共管理

党纪反腐的政治效用及价值龙太江等

公共政策选择的内在动力机制刘玉东

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效应张嘉明

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中大学的时代使命孙勇

国际关系·军事学

G20机制转型面临的难题甄炳禧

金融安全的国别差异黄琪轩

韩国外交决策影响因素的变动趋势金东灿

越南对美国政策的演变及走向李春霞

日本战后外交新模式的构建张敏

法学

通过法律发展宪法的场域郑磊等

加强自然资源使用权的物权保护何登辉

诉前行为保全申请难的出路任重

生态文明制度与文化的融合徐忠麟等

社会学·教育学

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代际差异杨菊华等

居住安排影响农村老人认知功能王萍等

建设以社区为本位的社会工作徐选国

高校创业教育中的目标错位牛楠森等

孤儿的学校集中养育模式孙德超等

低龄阶段基于爱的审美化教育刘铁芳

推荐论文篇名

(159—160)

学术信息

短讯(9)(40)(89)《中国历史研究手册》简介(25)《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简介(136)

THE END
1.法律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广泛的作用,它不仅规范了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还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本文将详细探讨法律的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法律的特有特征 1、规范性: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指导意义,它通过明确的行为规范,规定了人们应当http://www.skypure.com.cn/post/5706.html
2.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评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评价标准。 预测作用:法律具有可预测性,人们可以通过法律预测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在法律上是否有效,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3.宪法的地位如何党建动态党建工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http://sxxy.chnu.edu.cn/djgz/djdt/content_125559
4.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法律源自哪里? 中国的立法来源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基本自治规范性文件以及部门规章等。 人身权利保护 我们有什么人身权利? 每个公民都享有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5.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宪法基本知识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http://jnsti.jinan.gov.cn/art/2024/12/4/art_115304_4782399.html
6.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但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下列没有体现这种局限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但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下列没有体现这种局限性的是()。 A. 法律无法调整所有社会关系 B. 法律无法兼顾保护所有利益 C. 法律无法对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D. 法律受到其他社会规范及社会环境的制约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6bc0c5ae8e074e919ecfb85ec3046c15
7.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4答: ①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所谓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人们既不能http://www.crzkw.cn/xxbj/526.html
8.大学生安全教育通用12篇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就要提高各领导、各职能部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且要引起师生共同重视。在校园安全方面,要有专门的领导来亲自抓,落实责任,各职能部门要予以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此外,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使学生自身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工作。 https://dxkx.xueshu.com/haowen/8188.html
9.大数据社保行业作用都有哪些?专家导读 大数据社保行业作用包括大数据社保行业具有使得参保人员了解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也可以让相关国家部门制定与社保有关的精准施策,再者社保经办方若是可以利用好数据,可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办事效率。 大数据社保行业作用都有哪些? 一、大数据社保行业作用都有哪些? 大数据社保行业作用具体如下: 1、大数据https://mip.64365.com/zs/1379240.aspx
10.融德入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必由之路二、法律与道德化解纠纷的互补性,是司法实践融德入法的现实要求 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互补性。有机地引入道德,在处理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时能够与法律形成互补,必然使裁判更能为社会所接受,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10/id/1113619.shtml
11.商业保险与三农问题12篇(全文)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 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法律的支持, 世界上大多数农业保险发展好的国家都专门立法保证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而我国目前尚无一套完整专业的农业保险法律, 这使得农业保险的利益主体模糊不清, 农业保险的法定地位没有得到明确提出, 因此, 农业保险立法工作是政府推动农保的头等大事。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dokmb5n.html
12.政法干警《专业综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10、“不可抗力使之不能预见和不能避免的因素”。这一法律解释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A、语意解释 B、历史解释 C、目的解释 D、系统解释 11、下列关于法律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政党监督属于社会监督 B、民众与社会团体的监督没有实质性作用 C、法律监督只能在监督对象做出行为后进行 http://www.yngwy.org/2015/1024/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