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含义:美好集体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

(2)作用: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共同的愿景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2.美好集体的作用有哪些?

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在美好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3.美好集体的特点。

(1)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对于集体事务,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得到尊重和重视;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共同的规则,在规则面前没有特权和例外;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偏见与排斥。

(2)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在美好集体中,我们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充分发展各自的能力。

(4)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集体成员之间和而不同、相互激励和竞争,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4.集体生活合作策略有哪些?

(1)拥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坦诚交流,彼此信任。

(2)正确认识自己,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并包容他人的不足。

(3)遵守规则,明确任务分工,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

(4)经常自我反思。

5.怎样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竞争?

在集体生活中,竞争不是嫉妒、排斥,更不是敌对,而是以承认、尊重为前提,集体成员之间交流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第2课时我与集体共成长

1.怎样建设美好集体?

(1)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2)在集体中我们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让它凝聚每个人的才华和智慧,并坚信集体的愿景和目标经过努力一定能够实现。

(3)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领导者的品格与才能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在尊重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努力达成共识。

(4)民主制订集体规则,集体成员要发扬“自治”精神。

(5)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2.建设美好集体的阶段任务有哪些?

(1)初建阶段:寻求共同目标,推选组织机构,分工各负其责。

(2)成长阶段:沟通合作顺畅,行动协调一致,相互平等接纳。

(3)成熟阶段:铸造思想灵魂,群体活力盎然,充分自由成长。

3.在民主制定规则的过程中需要“自治”精神,“自治”的表现是什么?

“自治”表现为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4.怎样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在担当中成长)?

(1)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体的事务需要每个人去分担,事事都要有人做;集体中没有旁观者,人人都要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

(2)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集体的事务,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对待,努力做好。

(3)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悉心呵护。

(4)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是自我磨砺的过程。

(5)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

(6)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这些是我们走向社会的“必修课”。

5.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是什么?

(1)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我们或许会感觉有压力,或许要付出辛苦。但拥有这样的经历,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事,提高能力,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扩大自我成长的空间。

(2)勇于担责也可以为自己赢得信任,被赋予更大的责任,从而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4.法治的重要性是什么?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

1.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作用是什么?

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2.法律的特征。

(1)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什么是制定?什么是认可?

①制定,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

②认可,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4.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5.国家强制力是指什么?

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

6.你是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法律的作用。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1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

1.未成年人含义。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有哪些?

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4.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5.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是什么?

(1)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2)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3)社会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4)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6.未成年人在享受特殊保护的同时,要注意什么?

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

1.谈谈你对法律保障功能的理解。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一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2.怎样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

(1)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人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怎样树立法律信仰(要求)?

(1)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2)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3)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此外,还制定和修改了一批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法律。 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各项法律相适应,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制定了大量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促进法律体系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法律的社会作用有哪些?社会主义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哪些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关于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区别,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两者的考察基点不同,法律的规范作用是基于法律的规范性特征进行考察的,法律的社会作用是基于法律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考察的 B.两者的作用对象不同,法律的规范作用的对象https://www.shangxueba.com/ask/18935123.html
3.法律具有哪些作用一、指引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二、评价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三、教育作用。这是指通过法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https://m.64365.com/tuwen/aaansyk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有哪些律师普法社会主义法律在政治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民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2、有利于镇压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律在经济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消灭和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有利于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推动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对外方面的https://www.110ask.com/tuwen/8153994053479063882.html
5.八年级思想政治主要知识点(上)2、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方面有哪些作用?P18 我国制定的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必须遵守的规则,也是人们同违反社会生活秩序的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国家依据刑法有关犯罪和刑罚的规定,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确保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刑法主要https://m.fwsir.com/jy/html/jy_20071014111923_40269.html
6.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指引作用、教育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是从法律规范调整人的行为这一特征来分析法律所起的作用;2.法律的社会作用是从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角度分析法律的作用。①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的作用,这是法律社会作用的核心;②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指法律对于关系整个社会,不分阶级、阶层、社会组织、集团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7.融德入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必由之路如何实现好的社会效果,这在纸面的法律中无法找到直接的答案。而道德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并在社会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调整作用。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融入道德的因子,使其发挥“催化剂”般的特有作用,必然会使案件的裁判在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方面得以有机统一。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10/id/1113619.shtml
8.宪法在我国的地位是什么样的?宪法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宪法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宪法的地位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https://henan.china.com/falv/2023/0314/2530374897.html
9.2024年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五政治知识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法律后果)是犯罪的三个基http://www.zhongkao.com/e/20231025/65390bd7d682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