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刑事证据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事诉讼证据区别于一般证据的最显著标志是()

2.与纠问式诉讼相适应的证据制度是()

A.法定证据制度B.神示证据制度

C.罪从供定的证据制度D.察言观色的证据制度3.下列规则中,不属于

...规范采证程序规则的是()

A.意见证据排除规则B.交叉询问规则C.当庭认证规则D.疑罪从无规则4.物证的基本特征是()

A.客观性、思想性、确定性B.客观性、思想性、间接性C.客观性、特定性、间接性D.客观性、特定性、思想性5.下列询问证人的程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询问证人一般应当通知证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B.询问不满18岁的证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C.对拒不作证的人可以强制其作证

D.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

6.以下关于勘验、检查笔录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勘验、检查笔录属于言词证据

B.勘验、检查笔录不是独立的诉讼证据

C.勘验、检查笔录是对物证的一种固定方式

D.勘验、检查笔录是指文字记录

7.侦查人员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强制进行人身检查的对象是()

A.被害人B.犯罪嫌疑人C.证人D.被告人

8.以下关于实物证据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实物证据即物证

B.实物证据一般只能从“静态”上反映案件某一局部的事实

C.实物证据包括鉴定结论D.实物证据都是间接证据

9.侦查终结时的证明标准是()

A.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B.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C.犯罪事实清楚,证据之间没有矛盾D.主要犯罪事实基本查清

10.下列关于收集证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收集证据是法律赋予司法机关的职责B.收集证据活动只存在于侦查阶段

C.收集证据是当事人的诉讼义务D.承办刑事案件的律师收集证据具有强制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神示证据制度的证明方法主要有()

A.起誓B.水审C.火审D.铁审E.决斗

12.下列规则中属于证据证明力的规则有()

A.非法证据排除规则B.证据开示规则

C.传闻证据规则D.最佳证据规则E.补强证据规则

13.以下关于证人资格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证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B.证人必须是知情人

C.证人必须是当事人以外的人D.承办本案的司法工作人员不能作为本案中的证人E.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不能作证人

14.国家明确限定只能由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事项包括()

A.某些药品的鉴定B.农药的鉴定

C.指纹的鉴定D.足迹的鉴定E.毒药的鉴定

15.鉴定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A.具有专门知识B.具有必要的鉴定手段C.与鉴定涉及的案件及当事人无利害关系D.具有专业技术高级职称E.由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

16.下列证据,属于原始证据的有()

A.犯罪现场遗留的尸体、物品、痕迹

B.犯罪现场的照片、模型C.被害人陈述D.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E.根据证人提供的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所制作的模拟画像

17.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言词、直接原则的贯彻体现在()

A.将开庭前对公诉案件的实质性审查改为程序性审查

B.克服了控审不分等弊端

C.赋予了合议庭审判权

D.理顺了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的关系

E.废止了由法官出示物证等做法

18.一般情况下,下列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

A.被害人指认犯罪分子的陈述

B.在犯罪嫌疑人家中发现的赃款、赃物

C.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

D.某些能够再现犯罪经过的视听资料

E.指认出犯罪分子并陈述犯罪过程的目击者证言

19.“有关犯罪的事实”是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证明对象,其内容包括()A.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B.是否具有排除行为违法性或可罚性的事实

C.被告人的一贯表现

D.案件中的某些证据材料

E.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20.下列关于举证责任的转移与倒置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查处刑讯逼供案件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B.举证责任转移由法官酌定

C.举证责任倒置是法律规定的

D.举证责任转移是就整个罪的举证责任而言的

E.举证责任倒置只涉及部分案情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2.司法认知的主体限于_______。

23.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应当是遭受犯罪行为_______侵害的人。

24.已经结案的被告人为正在审理的案件作证,可视为_______。

25.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_______要负的法律责任。

26.人民法院只应承担证明责任,而不承担_______责任。

27.从产生的方式看,事实推定来自于司法人员根据_______的逻辑推理。

28.诉讼证明的主体包括国家司法机关和_______。

29.在诉讼法上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强调_______的举证责任。30.侦查实验时,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险、_______或者有伤风化行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证据能力32.视听资料33.辩护证据34.法律推定35.逻辑推理法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司法实践中使用书证容易发生的偏差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THE END
1.无罪推定原则在法律中是怎么规定的?专家导读 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被规定为,人民法院没有对犯罪分子进行定罪量刑没有作出判决的,那么不得认定为犯罪嫌疑人就是犯罪分子,还有就是依据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可以看出,如果没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那么就应当推定其无罪。 https://mip.64365.com/zs/1060909.aspx
2.无罪推定原则三题法信无罪推定原则三题 李卫国 殷耀德 贵州工业大学法律系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2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条规定极大程度地反映了无罪推定的精神实质,标志着我国第一次将无罪推定的若干内容作为一项基本诉讼原则确立下来。[1]这是我国刑事司法诉讼制度一次历史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40372
3.无罪推定原则的概念是什么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思想,即任何人未被依法确认为有罪以前,应当推定或者假定其无罪。其核心意义在于保护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87hw6C3Xdvhc.html
4.初论无罪推定原则初论无罪推定原则 [摘 要] 无罪推定,指任何人在没有经过法定的司法程序最终确认为有罪之前,在法律上把他看作是无罪的人。无罪推定是一项自然原则,是人权实现的一项基本准则。本文阐述了无罪推定原则的概念及其确立的意义,并剖析了构成无罪推定原则的三个具体规则:疑罪从无、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和沉默权。通过分析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3/09/id/79137.shtml
5.10年前开始更多地采纳英美法系中的“无罪推定”原则,而不是大陆更多的查了下中文的法律基础内容。大概10年前开始更多地采纳英美法系中的“无罪推定”原则,而不是大陆法系中的“有罪推定”原则。。可以说这个是非常艰难的进步(这个争议很大),其实对于商业的发展是个大好事。贴几个曾经“有罪推定”的时期内产生的问题。大体上来讲“无罪https://xueqiu.com/2885849253/287021089
6.刑讯逼供范文6篇(全文)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中的合法权益,保障其在刑事诉讼构造中享有与控诉方平等的诉讼主体地位,以使其能运用以辩护权为核心的各项诉讼权利与拥有强大诉追能力的国家追诉机关相抗衡,并借以自保。作为一项抽象的法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在立法上和司法运作中具体外化为以下几项可操作的技术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37u6ctx.html
7.江西警察学院法律系出罪思维的根基在于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和刑事诉讼法的无罪推定原则。刑罚处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的既有规定,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行为人的社会危险性或者犯罪情节的情况下,就应当依据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判断为没有社会危险性、社会危险性较低或者犯罪情节轻微。无罪推定作为一项最根本的刑事诉讼法原则,意在实现保障人https://flx.jxga.edu.cn/news-show-237.html
8.中外法学过刊在证据规则的内容上,不但缺少一些基本的证据法原则,如无罪推定原则、证据裁判原则、自由心证原则等,而且立法对刑事证据规则的规定偏少,尤其是规范证据能力方面的证据规则。“两高三部”2010年出台的“两个证据规定”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总结我国刑事司法经验和实务工作的客观需要,初步建构了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http://journal.pkulaw.cn/OldIssue/Detail/159662
9.证据法学笔记三.无罪推定原则:刑诉中,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味精法定程序确定有罪前应在法律上假定无罪。 1.意义:影响证明责任分配(败诉责任风险承担) 2.我国有违无罪推定的规定:侦查羁押期从查明身份起算、无沉默权有如是陈述义务 四.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不得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强迫任何人提供不利于其自己的证言或被强迫承认犯罪https://m.douban.com/note/650602708/